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和平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无限安全。

在司马家族的领导下,中国终于结束了近百年的战乱。

和平时期,自然就用不着太多的部队了,于是在统一全国的当年,司马炎颁布诏书,非边疆的州郡,一律撤销当地的地方军,大郡设立武官一百人,小郡设立五十人。于是,全国开始大规模裁撤地方军。

司马炎裁撤地方军的命令一发出,都督交州、广州军事(两广和北越南军区司令)陶璜,就赶紧给司马炎写信表示反对。他在信里说,交州、广州这些地方,历来是少数民族杂居,有时候连汉人讲的话都听不懂,靠翻译才能沟通。好多少数民族的酋长、首领,根本不认为自己是西晋人,带着部族百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把地方长官放在眼里。这些少数民族对西晋政府军采取的策略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深山老林那么多,跑了也找不着,找着也打不着。最后,陶璜建议,由于自己管辖地区气候炎热,士兵经常生病致死,再加上不断攻打不肯服从的少数民族,士兵减员非常严重,这里的地方军不仅不能裁减,还要增加。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国务院副总理(尚书仆射)山涛也对裁撤地方军持反对意见。灭吴之后,司马炎进行了高官阶层的兵法讨论大会。山涛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年老体弱,司马炎为了照顾他,让人抬着轿子去接山涛。会上,山涛也讲了讲兵法,说的头头是道,并明确的劝司马炎不要裁撤地方军。但是司马炎为了集中精力搞建设,没有听山涛的意见。

传统说法认为,司马炎这种大规模裁军的做法,使得西晋军事实力大为削弱,就和山涛当年预测的一样,最终因为兵力太少,无力控制国家局面而导致了战乱。

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们在介绍西晋军事制度的时候说过,西晋的军队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地方军由刺史、太守们带领。以前我们已经说过,西晋那个时候,省长不叫省长,叫做刺史或者牧,他同时是这个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同时也是司法、行政最高长官,权力比现在的省长可是要大的多。

刺史这个官职,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本来是中央派往各州的特派监查员,级别也只是处级,平时负责监督各郡的太守,年底回到中央报告情况,可是后来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名字也改成了州牧,成为副总理级的高官,以后,刺史和州牧不断互相改名,实际职责还是一样,有的时候全国就又有刺史又有州牧,只不过对于同一个州来说,刺史和州牧不重复设立。总之是威望高的就当州牧,威望浅的就叫刺史,刺史和省长都是省长,只不过州牧待遇高、威望高。

到了东汉末年,刺史或者州牧就演变成了各省的一把手,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中央不另设军区司令(也就是将军或者都督),刺史或者州牧是又管当地的行政司法,又管当地的中央军,又管当地的地方军,权力非常大,基本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司马炎在统一全国的当年年末,就下发了诏书,宣布恢复古代制度,让刺史重新成为中央派往地方的监查员,而且各省没有必要的一律撤销地方军。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省份的刺史仍然是同时主管军事内政,而且不分中央军和地方军一律统领;只有个别省份,如果不兼任军区司令、另派将军或者校尉主管军事,那么刺史才只管内政。

这种只管内政的刺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单车刺史,他的权力和我们现在的省长,就基本一样了。但是,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担任这种职务,认为单车刺史比那种什么都管的刺史低人一头。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设将军或者校尉的省份,拥有的基本都是中央军,因为地方军大多都裁撤掉了。

在司马炎灭吴后,这项制度开始严格的执行起来。可是,即使是这么严格,西晋王朝的实际兵力一点儿都不少。因为,除了政府养的军队以外,很多大臣都有自己花钱养着的私兵,比如说,光是灭吴的大功臣王浑,他一个人的私兵就少说也有上千个,大家可以想象,整个西晋成千上万大臣们的私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目。

司马炎死后,在他的低能儿子司马衷的时代,中央政府的命令越来越不被人重视,又赶上各地都闹民变,各个地方的地方官,都开始拼命的扩大自己的军队,裁撤地方军这项制度很快就被破坏了。

其实,反对司马炎裁撤地方军的人,主要是认为应该留着地方军镇压百姓,防止他们闹事或者造反。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裁撤地方军,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更好的加强西晋王朝的军事实力,对外抵抗侵略,对内统治各族百姓。

西晋时期轰轰烈烈裁撤地方军的大事件,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司马炎灭吴后大规模裁撤地方军,是十分符合和平时期增加劳动人口、减少国家军队负担的规律的,各个国家在各个和平时期也都是这么做的。至于这种裁撤制度,其实也并没有实行多长时间,等司马炎死后不久,就已经被破坏,根本也出现不了后来普遍认为的面对各族起义而无兵可派的现象。

不过总而言之,在大量精装劳力退伍之后,西晋的农业有了巨大提高,近百年难得的幸福生活终于来到了。

2 、醉酒的阮籍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4、含恨而死A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2 、最后的平民一品D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4、去留之争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4、去留之争A1、无人性的孙皓B3 、决裂1 低能儿?幸运儿?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3、伟大的全才A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4、去留之争A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1、德才兼备的帅哥A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3、千年西北血泪史B2、司马师的大屠杀B5、西北守护神C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4、高平陵政变C1、无人性的孙皓A2 、醉酒的阮籍B4、高平陵政变B4、高平陵政变C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虚无之初——玄学的产生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4、高平陵政变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艰难幸运高官路B3、贾充的谢幕A2 、以德服人A2、在乱世中崛起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1、嵇康之死C2 、以德服人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6、接过爸爸的旗帜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4、高平陵政变C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3、贾充的谢幕A5、举国欢庆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2、三国时代的结束A3、贾家党三巨头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3、永远的遗憾B7、贾家党的反击B4、去留之争B4、孙皓投降A3、永远的遗憾B5、贾南风的政变C3、千年西北血泪史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4、去留之争E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3、绝代谋臣之路B5、流放B5、流放C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3 、新新人类阮咸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1、遥远的过去3、自掘坟墓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2 、最后的平民一品B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3、贾充的谢幕B4、去留之争A序言1、无人性的孙皓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4、含恨而死A2、三国时代的结束B4、含恨而死A2、三国时代的结束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