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启蒙工具人(中)

第562章 启蒙工具人(中)

就在乔治安森与瓦尔特感慨着中国只有静止的历史、愚昧、黑暗、孤立且如同异教的希腊人埃及人一样蛮荒儿童的时候。

却也有人说出了此时欧洲对中国的另一种印象。

“中国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

“那里允许所有人进入皇宫,在意见箱里写下朝政中应被指责的事…人们肯定想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想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那里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名誉,受到法律的保护…皇帝无法滥用职权,必须遵守法律,不可能加害那些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百姓。”

后来主持建造的伦敦的萨默赛特宫的设计师威廉·钱伯斯,和历史上一样,在这一年作为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员工,来到了中国。

这一次来的目的,是大顺这边科学院要建一些西洋风格的房屋。

非是全部西洋式,但要体现皇帝说的“实学是实学、西学是西学。实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西学我大顺自有国情在此不可轻信”的金口玉言之大义,所以要兼容并蓄,展现一些西洋古典建筑的样式。

便委托瑞典东印度公司招一些人手。

主要是皇帝也不希望天主教传教士垄断这些事,希望在新教国家里找一些人来。

威廉·钱伯斯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也正好要亲眼看看欧洲很多人描绘成理想国的中国,故而以瑞典东印度公司特别雇员、作为北京科学院建筑设计师实习生的身份前来的。

此时他正在向来迎接他们的刘钰表达了对中国的向往。

刘钰刚刚摆脱了下船之后、民族病一般在那继续诋毁英国的法国人,听完翻译,愕然不已,忍不住道:“这是哪个傻……呃、谁说的?”

“法国人,弗朗索瓦·阿鲁埃。”

“谁?”这名字有些古怪,他还真没听说过。

“呃……笔名,伏尔泰。侯爵大人。”

刘钰呵了一声,心道“允许所有人进入皇宫,在意见箱里写下朝政中应被指责的事……皇帝无法滥用职权,必须遵守法律”,真就我天朝跑步进入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加人民监督制了呗?

幸亏老子勋贵子弟出身,也在紫禁城做过勋卫,要不然我还真信了。

钱伯斯满眼都是终于踏上这个“理想国”心满意足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看着刘钰。

在幻境破碎之前,将在欧洲听到的对中国的溢美之词都说了出来,言语间满满的都是期待,就像是一个天主教徒真的摸到了耶稣的裹尸布。

“中国人是最道德的。别的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了惩治罪恶。唯独中国的法律,是为了宣扬善良。”

“听说在中国,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捡到了一个装满金币的钱包,交给了官府。皇帝知道后,立刻赏了他一个五品官,还赏赐了他同等的金币,免除了他的赋税。而如果这要是在法国,这个农民可就惨了。这个农民一定被克以重税。”

刘钰哈哈一笑,心想这倒也不能算全错,节烈牌坊应该也算五品了吧、投井上吊死了确实全家免税。

“这也是伏尔泰说的?”

钱伯斯连连点头,看得出他很尊重这个伟大的学者。

随后钱伯斯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

“侯爵大人,朱元璋先生的陵墓在哪里呢?我想要去看看这位先生的陵墓。他是个英雄。”

“伏尔泰先生说,当年成吉思汗的第九世孙,强制人民信仰喇嘛教。”

“而佛教的英雄、奥德修斯一样的智将朱元璋先生,带领佛教徒反抗,打赢了宗教战争。并且颁布了《北京城敕令》,允许人们自由地信仰一切异端,而没有强制要求喇嘛教改信佛教。”

“这样的英雄,我希望去拜谒他的陵寝,这是个支持宗教的自由的英雄。”

刘钰无言以对,心道果然启蒙时代的很多人,就是坐在家里自己编。

波澜壮阔的反蒙元大起义,愣是给说成了他们熟悉的“胡格诺宗教战争”,这也是个人才了。

刘钰无可奈何地说了一句在百夫长号上侮辱中国的瓦尔特几乎一样的话。

“有些人啊。把自己的经验,作为衡量世界一切事物的标准;用身边的事物,去评判遥远未知的事物。”

“不过也能理解,人没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事,就像是天生的盲人永远想象不出红色和绿色到底什么样,人们总是把自己做过的、经历过的事,加在远方的人身上。”

“明太祖自然英豪,然其真的不是带领佛教徒反抗宗教统一令。若只是如此,实无天子之福。不要拿欧洲那一套来套中国,不然你会幻灭的。我们的英雄,和你们的英雄,不是一个意思。”

“就像是我们的上帝,和你们的上帝,写成汉语都是上帝,但千万别以为是一个意思。”

刘钰年纪此时也不大,也就三十。但钱伯斯此时年纪还小,刘钰的话老气横秋,倒像是个长者。

虽然不太懂刘钰这话的意思,但还是以一个十六岁孩子的态度点点头,表示自己会注意的。

刘钰歪头看了看和钱伯斯差不多的、都是听说过大顺如此美好、宛若理想国的几个人,心道不出一年,你们就得幻灭。

朱元璋是反抗宗教统一令?这特么都什么跟什么啊。

暗暗摇头,心里其实对这些启蒙学者还算是比较尊重的。

但这种“借古讽今”、“借外讽内”的风格,只要良心不要真相、为了目的可以塑造一个理想国的做法,他实在是有些……太眼熟。

吹得越高,一旦看到了真相,幻灭之后也就越难接受,甚至生出一种反叛般的全盘否定。

想着这也是迟早的,只能嘿了一声,吩咐旁边的人道:“安排他们沿途走走吧。他们一些人不是想要看看咱们天朝的园林建筑吗?”

“带着他们去江南转转,金陵啊、苏州啊,这些地方都去转一圈,然后再去京城。京城的园林,实在是和江南的差远了。反正我家老爷子的公爵府,和江南那些园林就不能比。”

随从应下,钱伯斯兴奋地喊叫了一声,他就是想要来看看中国园林建筑的。喊出来后,自觉失礼,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刘钰摆摆手示意无碍,又自掏了腰包,给这些将来要在清华园干土木的年轻人,叫他们买点东西做个纪念品。

瑞典人的态度还是很好的,贸易利润的诱惑之下,以及对俄开战的愿景之中,对大顺这边也算是有求必应。

即便大顺没有出兵对俄开战,但和奥尔斯特伯爵扯了这么久的淡,使得俄国不得不将一部分兵力分到中亚方向,也算是尽力了。瑞典人还是很感激的。

这些要去清华园干土木的欧洲人一离开,刘钰就把带队的人叫来,叮嘱道:“一路上盯紧点。景德镇不能去。参观丝绸生产之类的,不能去。既是看园林,那就只看园林。明白?”

“明白,大人放心。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且,没有我们引路,他们这些鬼佬面孔,哪里也去不成。”带队的人很机灵,一口说到了关键处,也明白刘钰在提防什么。

“行,明白就好。一路上该吃吃、该喝喝。”

等科学院土木建筑这边的事一安排完,这些人都撤了之后,已经跟随刘钰来到广州的康不怠忍不住笑了。

“公子,那个叫伏尔泰的,其志不小啊。我听那孩子的话,他是想立法宪而约君王?”

刘钰笑道:“仲贤好耳朵啊。”

“嗨,借古讽今、托古改制、借外讽内,那不还都是一回事吗?我生在天朝,见的多了。观其书、听其言,可知其肺腑矣。”

康不怠真的是见的多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手段,不知道上演过多少次。

又笑着道:“昔年王荆公解《周礼》之义,便说‘周国事之财用、具取于息’。他说的是‘周’,可实际上却是在说‘宋’,说他的‘青苗法’。”

“西洋人不喜欢托古改制,倒好像挺喜欢编一个‘理想国’的。但都一样,看不见、摸不着。”

“托古、理想国,不过皮尔。天朝之傲,容不得一个外面的理想国,也就只能寻古之‘三代之治’了。”

“古儒、复古的、理学的、心学的,都是要‘复三代之治’。可走的路完全不同,这‘三代之治’和西洋人编出来的‘理想国’有什么区别?”

“这伏尔泰,借古喻今、借外喻内。口说中国,实欲法兰西行立法宪而约君主之制度也。”

“天朝自有‘三代之治’。谁都知道三代之治好,诸子百家,道法儒墨,皆言上古之治。只是,天朝的问题,在于怎么走到那三代之治、大同之世。”

说罢,笑吟吟地看着刘钰,小声道:“我素知公子有变法之志。然有一句话,公子需得谨记。”

“仲贤请讲。”

“天朝不能讲化外之好,万万不能讲。只可托古言志,万不可学这伏尔泰,借外言内。天朝自有国情在此,此大忌也,不但无利,反而大害。除非天朝以至死而求生、外部压迫事事胜于的地步,否则不可借化外之说而行变革之事。”

这一点刘钰也琢磨过,闻言郑重点头道:“仲贤言之有理。但托古改制亦大忌也。我本欲求诸先生,奈何先生也难成一家之言。”

康不怠苦笑道:“公子,非是我不作为,实在是……实在是若以托古,则这一家之言,可道、可法、可墨,唯独找不到儒之路。这里不是倭国,就倭国打着儒家之名而言刑名法墨之事,在这里一眼就能分得出。”

刘钰也是苦笑道:“这么难吗?”

“不是难。而是法、墨、黄老之言,如今只留只言片语,言不过数万。借题发挥、断章取义,自是容易编造。一如公子言法兰西国之重农学派,只一句‘道法自然’,我虽不才,也能编按公子的意思,造出一整套体系。”

“再比如公子给倭国用的绝户计,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一句话借题发挥,就能搞出公子所要的绝户之法。”

“可儒家义已成型,千言万语,实在不好借题发挥、断章取义。如今本朝破而不立,谁都想当正统,那么必然谁的话都要被挑毛病,以儒家之义挑,总能挑出来。”

康不怠想了一下,给刘钰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譬如本朝之永嘉永康学派,讲功利。墨家遗经,亦讲功利。但,同样是功利,究其内核,一眼可知儒、墨。倭人儒生都分的清楚,本朝却怎么可能分不清楚?”

“王荆公那一套,谁都知道乃管仲法家之术。可公子也要明白,是王荆公成了宰执,而定荆公新学;却不是因为荆公新学,儒生皆服,而成宰执。”

“他都成宰执了,他说他那是源于《周礼》、《诗经》、《尚书》的儒家大义,谁能说不是?毕竟,有三舍取士之法配合,使一思想,不认的当不了官。”

“但自明以来,与宋已然不同。宋之宰相,或可定天下之大义。但如今本朝,除非皇帝说:大义就是如此,不这么解的不能当官。否则,实难。”

说到这,他用极其微小的声音问刘钰道:“公子可认可那法兰西人伏尔泰之义?”

刘钰没有回答,康不怠又小声道:“除非皇帝说,义即如此,所以皇帝之权必要至高无上才能君言即法;而皇帝若君言即法,又怎么可能立宪而约君?此悖论尔。”

“吾素闻法兰西国,自其王路易十四始,集权之政颇类本朝。伏尔泰之义,断不可行。以吾观之,其言大行于欧罗巴,乃至瑞典亦知,足见民心之所向。其义若欲成,必先大乱。”

“公子可细观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可谓是颇有远见,若别人听了,定然点头称是,以为然。

可刘钰听来,却是哭笑不得。

心道,我……我特么已经看过一遍了。问题是法国那条件,以大顺现在正值王朝巅峰期的架势,完全没法复制啊,啥也学不到啊。

(本章完)

第1000章 扶植第586章 中转港第82章 卖第1076章 争功(一)第997章 量身定制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215章 海军部第1227章 开战(六)第1404章 迁徙路(七)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540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下)第863章 妄想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1191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下)第840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二)第847章 双赢(下)第868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四)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636章 鸡肋第131章 以霸道 兴王道第747章 巴达维亚新政(八)第978章 决胜千里之外(一)第1039章 大获成功(四)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867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三)第670章 伐韩?伐蜀?(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586章 中转港第398章 主心骨第786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三)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586章 中转港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689章 建议投降第179章 无处可抄的体系第1068章 恶龙残影(三)第431章 主战者皆国贼也第555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一)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825章 海牙惨案(二)第571章 逆转外交第741章 巴达维亚新政(二)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799章 时代的浪漫(上)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1279章 特色第1245章 钻石湾屠杀(一)第1339章 过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437章 唯手熟尔第402章 这还得了?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041章 国运(上)第1434章 “太空歌剧”第97章 风波起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1326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上)第1344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四)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这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10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1082章 为利而战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290章 死与复仇(十一)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256章 优劣第264章 金刀计第846章 双赢(上)第762章 荷兰灾难年(二)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251章 压力第863章 妄想第963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九)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376章 最后一次外交(上)第8章 骂人揭短第388章 止于何处第227章 超脱低级趣味?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398章 主心骨第1503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一)第1383章 凡尔赛和约(十)第1001章 缺陷第117章 天诛!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926章 战前舆论准备(上)第1381章 凡尔赛和约(八)第130章 暴论第1328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下)第199章 报捷第1184章 区别很大第132章 新型宗藩关系第156章 新思维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84章 请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