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女真对策(上)

经过两年的休整,盘踞在辽东的女真人现在的情形比起遵化之败时要好得多。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的时候,攻克广宁得到了大批的粮食,这让原本出现饥荒的辽东度过了难关。皇太极面对明朝三面合围的形势,调整了发展的方向。大量的汉民被征集到松花江流域开垦,而海州、广宁附近的大片土地则废弃不用单单作为缓冲地带。为了补充人丁不足,民间大肆鼓励早婚多育,女真女子十四岁便得出嫁,否则就由本旗牛录指定婆家。皇太极这两年也取消了些对汉民的禁制,允许汉人科考、参兵,并适当的降低了汉民缴纳的税额!种种措施让辽东的子民松了口气,他们在女真人治下已经生活了近二十年,前两年明军又被击败,是以对于重回大明的想法倒没有那么迫切。

除了这些外,皇太极还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收回正红旗的兵权。莽古尔泰死后,大贝勒代善跟皇太极关系就不是很妥。不仅在政事上跟他唱反调,甚至还鼓动十四弟多尔衮。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太极决定动手,将这个跟自己过不去的大贝勒除掉。

当然这件事做得非常隐秘,皇太极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包括他驾前的第一谋士范文臣。此时刚好碰上代善生病,代善的二儿子硕托前来禀告病情。这岳托跟硕托是代善的长子跟第二子,但代善此人不仅小气,而且还很宠爱小妾,对小妾生的儿子也分外疼惜。当年岳托跟硕托只是小犯过错,代善甚至要杀了他二人。是以岳托、硕托跟代善的父子之情极浅,二儿子硕托对代善还有极深的怨怼之心。岳托因为受太祖的喜爱,早早就掌管了镶红旗,成为了手握兵权的一方旗主。硕托到现在还不过是正红旗里的一个贝子,而他的三弟萨哈廉早成了贝勒。他认为这都是因为他老爹偏心,不分兵权给他,使得他没有立功的机会。

皇太极稍为用言语挑动,硕托果然是怒不可抑。但杀父乃是天神共怒的事情,硕托再有什么不满也不敢提到这一步。老谋深算的皇太极自然想到了这点,于是另行计策。借着秋末练兵,岳托跟萨哈廉都去了两红旗,第四子瓦克达因为受伤还在休养,其他几个儿子都还年幼,皇太极知道代善府中就硕托一人在照顾,明白这是最佳动手的时机。

在代善病了几天以后,皇太极便命太医院的的太医前去给代善‘诊病’。诊出来的结果自然非同寻常,几剂药下去,代善果然是已到手不能动,口不能言的病笃境地。太医证实了自己的‘诊断’,表示束手无策!皇太极闻讯,亲自到大贝勒府上探望,并对硕托表示慰问。

“本汗向来看重你们三兄弟,你大哥岳托已经掌管镶红旗,这正红旗的旗主自然要从你们本旗出,你又是老二,立长立贤,本汗都看好你!”

皇太极这一句话表达的自然很清楚,硕托心中也隐约知道事情的蹊跷。皇太极给他的保证就是让他不要乱说话,要让代善的病情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严重,很严重,严重到太医都没有办法。识时务的硕托没有去问自己管不着的事情,他知道,在这件事中他是最大的收益者。他不必像以前的大贝勒他的大伯父褚英那般去谋逆弑父,因为事已成定局,既然有人帮手,他乐于顺水推舟。

没有过几日,代善就按着病情的发展归了上天。

代善死后,皇太极大肆祭奠,停朝三日,并追封代善为礼烈亲王,命硕托继承代善的爵位,掌管正红旗,又宣岳托、萨哈廉回来奔丧。

待岳托、萨哈廉回来,代善已经被停尸下棺,一干小妾也已经自杀殉葬。在众口一词下,岳托他们想问出点什么异样来自然极难,只能相信代善是得了急病去世的。

一个月后,太医院的某位太医因为夜里回家,不小心掉进了井里,再无外人知道真相。

当然这件事除了有限的几个人,还有一个人在关注这件事情,那就是正白旗主多尔衮。别人也许不知道,但多尔衮知道代善的身体状况。就在代善生病的当天,他曾去府上探望,代善自个都说不过是着凉罢了。怎么过了几天,病情就恶化到这个程度,看着后来事情的变化,多尔衮心中有了定见,那就是皇太极害死了大贝勒代善。不敢是谁人下的手,皇太极必然是后边的主谋。

不过多尔衮知道也没有办法,不仅是因为他没有证据,而且是现在八旗中,他们三兄弟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失去了代善的保护,岳托的意向跟趋于中立,新上来的硕托自然靠向皇太极,在八王议政中又一次成了皇太极的一言堂。多尔衮他们受到的待遇自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在耕种打猎的季节,他们两白旗还要担任沈阳西面的警戒。而其他各旗人马都已经解甲回家,这让两白旗的人都愤愤不满。但皇太极说了:

“两白旗乃先汗所留,为我女真族八旗之精锐,其他人本汗也不放心,所以有劳三位弟弟了!”

从战斗力上来说,两白旗是最强的。皇太极不能将其拆散,自然要借而用之。多尔衮兄弟没有人帮着说话,只好服从皇太极的旨意,从夏五月一直驻守到了冬十月。

因为跟明朝达成了协议,沈阳以西并没有战事。三兄弟被困在广宁跟沈阳之间,显得异常郁闷,靠时不时出去狩猎来打发时间。这不,下了第一场雪后,多铎便撮弄着多尔衮去猎狐狸。两兄弟带着亲兵满山遍野追逐了一番,所获甚丰,多尔衮的箭法更是一箭一个准,乐得多铎拍手叫好,但多尔衮仍旧高兴不起来。

“十四哥,为什么总是皱着眉头?难道有人惹你不高兴了嘛?!”在多尔衮身后的多铎虽然已是一个快二十的少年,但心性却还未定下来。

多尔衮扬了扬马鞭,皱眉道:“你总是想着吃喝玩乐,看看我们兄弟三人被八哥给逼迫着,以后说不定更难挨!”

“怕什么!”多铎想得轻松许多:“两白旗是父汗分给我们的,八哥也盟誓不会取我们的两旗,只要有这一百多牛录,咱们兄弟三人又要怕谁!豪格就那点兵力,看着我们两白旗都羡慕死他了!”

“在八旗议事上作不了主有什么用!你不看看九哥跟阿敏他们,他们原先不都是作橐的旗主儿,现在又是个什么样了!汉人有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八哥要调用我们两白旗,也不一定就要换掉我们。”

“那我们怎么办?不然我们带着两白旗回赫图阿拉去!”

多尔衮苦笑道:“哪有这般简单,要是我们真的这样作,八哥便会以我们不服汗命来讨伐。到时女真族分裂一起,最终得益的汉人。我们不能成为灭族的罪人,否则死了也没法见先汗跟母妃。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这五大臣又死得早,大贝勒代善死得蹊跷,能为我兄弟说话的人少之又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他各位兄弟都子嗣繁多,你我兄弟才刚刚成年,人手上又差他们一截,所以我一直在谋思有无什么办法可解我们现在的困境!”

生性乐观的多铎又提了另外一种想法:“十四哥,八哥当上大汗都已经快十年了,咱们斗不过他,那咱们就不要跟他斗了。两白旗效忠他八哥,这样我兄弟三人也不用整日提防着他。”

多尔衮叹了口气后道:“这个想法我也有过,特别是大贝勒死后。只是以八哥的性子,我们两白旗总是难以幸免。这两年我看了不少汉人的书,也了解了汉人关内的情形。辽东算是够大了,但汉人在关内至少还有七八个辽东这么大,他们有这么多的人跟我们消耗,我女真人虽悍勇,但怎么经得起!这件事之前我就跟大贝勒商量过,现在的大明跟先汗时候的大明好像有些不同,明朝的士兵越来越会打战,我们八旗的伤亡一次比一次重。他们的士兵、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开来。而我大金的勇士死一个就少一个,最后八哥都不得不用汉军了!”

“那我们现在不是跟明人议和了嘛?!一直这样下去不就可以了,咱们大金可以不要南方,还可以向北边、西边去!”

“我女真人原本是明的藩属,先汗以‘七大恨’起兵反明,你认为明朝会放过辽东嘛?!还有就是八哥自从登上汗位后,并没有扩张一块领土,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士,他心中必然不会臣服于现状,现在他又有了红衣大炮,我估计他会想方设法跟明人重新开战。”

多铎摸了摸脑门道:“十四哥,我给你绕糊涂了,那你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

“好了我们回去吧!”多尔衮看了看日头,控着马缰道:“不管打不打,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已经由不得我们!而我们能作的就是保存两白旗的实力!走,驾!”多尔衮调转马头,循着原来的路纵马飞奔。

“哦!”多铎应了一声,也快马加鞭的跟在后头。

女真人骑术极好,多尔衮他们自幼训练,纵马飞奔犹如行云流水,奔腾了片刻便是营地在望了。这里因为没有筑城,原先大明的城池也早被毁去。两白旗驻扎在这一带靠的都是帐篷,除了固定的哨桩,大营也会随着水草而迁徙。他们刚回到营门口,却看到阿济格在帐门外破口大骂,他身前站着一个蒙古人,神色却是一脸平静。

“阿济格,怎么回事?”

阿济格骂得正欢,听见有人唤他,他才回过头来。一看是多尔衮,便咧开嘴笑道:“多尔衮你回来得正好,我捉到了个奸细!”

那蒙古人却道:“我不是你捉的,我是自己来的!”

阿济格闻言大怒,扬鞭就要打他。多尔衮见夹杂不清便出言拦道:“阿济格先不要打他,我来问他!”

阿济格对这个弟弟倒是言听计从,听了后哼哼的吐了一口进帐去了。

多尔衮翻身下马后,脱去了头盔才问道:“你从哪来,要到哪去?”

那蒙古人道:“我从察哈尔部来,要去觐见大金的皇太极大汗!你们是他的八旗兵马吧,快点送我去见他!”

多尔衮暗想,这蒙古人大概正是因为这句话将阿济格给激怒了,所以才在帐门外吵了起来。不过他说的察哈尔部难道就是明人新建起来的那个察哈尔?

多尔衮还未说话,一起回来的多铎便插话道:“察哈尔,察哈尔部不是给我大金给灭了嘛,林丹汗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蒙古人道:“现在我察哈尔是额哲汗在位,牧地就在大同城外。这番到这来是给你们的汗王带了国书,而不是在这里听你们说大话!”

多铎想不到这个蒙古使者这么傲慢,不由反讥道:“大话,你若是察哈尔的人,就不会忘记是谁将林丹汗从归化城赶走。告诉你,去打战的就有我十四哥!”

“老鹰也有被雀鸟欺负的时候,我额哲汗将重振察哈尔。!”

“笑话,就你们”

多铎还要说,多尔衮知道再讲下去,他们又会像前一般吵起来,便打断多铎,转身对蒙古人道:“好了,你说吧,你来见我们汗王是为了什么事情?!”

蒙古人很是自豪的回道:“我们是带国书给你们知道,我察哈尔额哲汗在草原举行了坐帐大典,蒙古大部分部落都已经臣服,但是喀尔喀、科尔沁人不尊我汗,我家大汗要发兵讨伐他们,特地派我为使者来告诉你们一声

第167章 围城第110章 训练京营第50章 会兵城下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71章 变数第110章 训练京营第49章 买卖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55章 改行建庙第251章 会师第35章 攻城初战第171章 听案(上)第35章 攻城初战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123章 要的是钱第4章 巡视三营(下)第86章 援手第266章 时机第250章 反复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81章 行路难第190章 兵临城下(上)第269章 情由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81章 会盟之行第19章 到宫外走走第118章 骑兵之战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计第74章 噩耗第164章 福晋的决定第158章 商讨第158章 天工改组第55章 回程第247章 反攻第245章 详情第53章 血战遵化第167章 围城第90章 说服第167章 围城第93章 歃血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248章 怠慢第211章 战意第103章 再建二军第146章 辽东换帅第163章 阴谋论者第64章 烦事一堆第247章 反攻第38章 坚守待援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196章 屠戮(上)第107章 作壁上观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54章 乐极生悲第266章 时机第116章 最后人选第270章 伤兵第113章 畅所欲言第288章 重点在南(下)第46章 势如破竹第163章 阴谋论者第24章 朝鲜局势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76章 揭破第14章 修不完的内政第257章 团聚第52章 亲征第176章 揭破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108章 操炮之术第68章 太原第55章 回程第4章 出宫第282章 问题(下)第127章 不经意之间第95章 事发突然第151章 将军第23章 女真对策(下)第176章 揭破第6章 再回宫中第290章 难处第95章 事发突然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难第63章 杀伐第215章 整军再战第169章 过招第109章 启蒙老师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11章 应对计策第151章 重建察哈尔第8章 阉党尽除第293章 发明第72章 南辕北辙第246章 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