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收尾

诸葛亮前面说了那些狠话,确实是有通过黄权,敲打益州世家的意思。

没办法,这帮益州世家们又臭又硬,还个个滑不溜丢的,即使是诸葛亮,也对这帮老狐狸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次在成都呆了小半年的时间,诸葛亮掌握着假节的权利,总摄朝中政务,手里还有益州世家们参与黄元谋反的一些证据,但依然被这群益州世家们不要脸的给推卸出去了。

只要你没有足够的直接证据证明世家参与到黄元谋反案例,那么这些世家一个个的喊冤喊的比敲锣打鼓还响。

倒不是诸葛亮真的拿这群世家们没办法,主要是诸葛亮的目的也只是要敲打一下这些世家,并不是要真的把这些世家们赶尽杀绝。

再加上这次黄元叛乱,坐镇成都的刘禅收网收的实在太快,也让诸葛亮有些措手不及,很多安排还没来得及展开,黄元叛乱就被扑灭了,很多证据只是指向世家,并没有实际实锤。

唯一有实锤证据证明参与了黄元叛乱的蜀中张家,在这种关键时刻,直接丢出了一个家中嫡子,抗下了所有责任,硬生生的来了一出断尾求生。

没办法啊,诸葛亮是讲究法制的人,他虽然执法严苛了一些,但终究还是依法而行,不能因为一个人犯错就直接杀人全家。

因此吧,诸葛亮在尽量的敲打了一圈益州各大世家,采用分化之计,说动了益州王氏重新出山入仕后,这事儿,也就只能这样了。

本来诸葛亮还在后悔,错过了一个不错的机会,没能彻底分化这些蜀中世家们,以后只能再找机会慢慢来了.谁知道机会这么快的就出现了。

左冯翊要迁民搞军屯,突然多出了很多的无主土地。

而黄权又非常配合的提出,允许益州世家北上,以丁口换取大汉开放部分关中土地出售。

诸葛亮顿时明白,机会又来了。

让黄权配合张溪去处理迁民屯田的事儿,确实是诸葛亮给益州世家的一颗甜枣,但这颗甜枣,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吃到的人,和没吃到的人,肯定会出现一些龌龊分歧。

这就是诸葛亮需要的机会。

但在黄权看来,让他这个益州出身的人,来协助张溪处理左冯翊军屯的事儿,本身就是诸葛亮给益州世家做出的让步.至少可以把那帮荆州土鳖,尽可能的派出在关中置地的名单之外。

虽然黄权只是一个副手,主要负责这个事情的人是张溪.但张溪是雍州刺史啊,他事情那么多,怎么可能一直盯着军屯的事儿不放呢?!

再加上黄权本身的地位也不低,即使不如张溪,但也相差不大.名义上是黄权辅助张溪来处理军屯的事儿,但最后做决定的,还不是自己?!

对益州世家来说,在朝中影响力有限,在地方上因为鱼鳞图册的制度,无法大规模的隐匿丁口,兼并土地,又因为纸张和雕版印刷术的普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再不寻求出路,恐怕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人荆州派和东州派好歹还能从朝政中攫取利益呢,就他们益州人倒霉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口子打开了,这还不死命往里钻啊。

而黄权有了这个权利,一方面可以趁机扩大巴郡黄氏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足够黄权向那些益州大世家们交代了。

至于一些中小世家.关他黄权什么事儿,有本事你们也学学黄元呗,看到时候哪个益州大世家会选择帮你。

再说了,真当诸葛亮之前对自己说的那些硬话,是为了给甜枣的时候铺垫么?!

诸葛亮那意思就是告诉蜀中的世家们,你们要是听话,支持大汉,那么甜枣还是会有的.这次是关中土地,下次说不定就是中原土地了。

但如果蜀中世家还是跟以前一样,没事儿要搞点幺蛾子出来的话.那就真的是在贻误自身了。

反正诸葛亮已经有了东州派和荆州派的支持,这两派的人,可巴不得益州世家们倒大霉呢。

到此为止,诸葛亮顺利的说服了三派的代表人物,给出了这些人心里满意的条件,复设丞相一事,从利益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但.在长远的发展上,还是有些问题的。

“孔明之才,孔明之德,出任丞相,我等自无异议。”法正突然的说道,“只是,此事只可为个例,却不可为永例。”

“诚如孝直所言!”庞统也赶紧跟着接茬,说道,“国之制度,不可朝令夕改。若为应对一时之困,复设丞相,尚在情理之中,然此不可为常无伊尹、霍光之德,而掌伊尹、霍光之权,不过是第二个曹贼而已。”

黄权闻听,没有说话,但是一个劲的点头,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诸葛亮看的,心里直叹气。

特么你们要是从一开始就说这个话,那今天的私宴,你们三个人也都有份。

偏偏是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后,你们才想起来这事儿对大汉的坏处.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没办法,这就是这时代的世家子弟的通病。

世家之内,不乏那些为国为民的人,有些人的品德,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可惜,这些都要排在“家”的后面。

这年代,一向都是“先家后国”,很少有人能做到“先国后家”的。

虽然内心感叹,但诸葛亮还是得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孝直,士元之言,我亦知之。”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国家法度,当唯严谨,元长所提三省六部制,本就为分权以制权臣,恩出于上者,方得长治久安。”

“既如此,孔明有何高见?!”法正奇怪的问道。

诸葛亮继续说道,“此事,我亦有些想法,想与诸公相议。陛下所为者,不过嗣君年幼,缺乏治国经验,故此复设丞相,令亮辅之以度难关.陛下本无久设丞相之意,亮亦无贪图权位之心。只需在兴复汉室后,亮辞去丞相一职,令嗣君不再设丞相,恢复三省六部职能便可!!”

对于这点,在场诸人倒是不奇怪,诸葛亮的人品大家还是信得过的,他敢这么说,大家也都相信。

但.

“仓促以成事,事成则废,来回往复,于朝政何益?!”张溪忍不住的反问道。

那意思吧,你诸葛亮不贪恋权位,我们相信,但在你辅助天子期间,一人总摄朝中事务,骤然撤销丞相,整个行政系统推到重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张溪其实一直以来,对复设丞相一事的最大反对点,就是这个。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丞相,是拥有开府治事的权利的,而刘备既然选择让诸葛亮出任丞相,还托付以后事,那肯定会给诸葛亮这个权利。

开府治事,就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组建一套属于丞相府的管理班底,跟朝廷的行政体系形成内外朝。

比如曹操,当年就是用了这个权利,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班底,最后逐渐替代了真正的大汉朝廷,掌握了朝中实权。

在当时的大汉朝廷里,魏王府的官员,不一定全是朝廷的官员,但朝廷的官员,一定在魏王府多领一份薪水.这才有了后来曹丕篡汉自立的底气。

而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没有免俗,他虽然是一片公心,但也是同样做到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朝廷和丞相府的职能,近乎融为一体了。

是,大家相信,你诸葛亮不会是曹操,一颗忠心日月可鉴.但如果你开府治事的话,两套行政班底肯定会存在权利重叠,交叉缠绕的情况。

你诸葛亮说的是轻松,到了兴复汉室的时候你就辞职.你是一走了事,可朝中群臣和你府中的那些管理官吏,却很有可能因职责不明,互相推诿攻击,对朝政又有什么好处呢?!

朝廷之事,真不能因人设事,必须要遵循制度,不能朝令夕改。

诸葛亮点点头,认可了张溪的反问,但同样也说道,“朝政运转,自有规律,三省六部乃是正理,亮纵然成为丞相,总摄朝政,亦不会夺三生六部之权,有司还需各行其职,不得懈怠。至于嗣君,来日亮也会上奏天子,请天子为嗣君择良师益友,以天子英明,嗣君聪慧,亮以为,无需太久,亮便可还政于嗣君,如此,复设丞相,不过数年临制而已,当不会耽误朝政运转。”

这些话里面,诸葛亮透漏了两个意思。

一个,是他即使当了丞相,也不会跟惯例的那样开府治事,另外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政班底,而是沿用三省六部制,只是在这个三省六部上面,多了一个丞相而已。

根本不存在什么丞相府,只有一个丞相。

另一个,诸葛亮会建议刘备,提前给刘禅安排好教导政务的老师和组建率属于刘禅自己的班底,等到将来自己退下来的时候,刘禅能有足够的人手可以顶上去,接管整个朝政体系。

这番话,可以说是大公无私到了极点。

甚至于,最后诸葛亮还专门找到了赵云和张溪,对赵云和张溪做出承诺。

“朝政统划,亮自担之,军中诸事,还需诸位将军尽心用命。朝堂之上,亮可决战与不战,疆场之上,驱除贼寇,开疆拓土,还需仰仗各位将军。”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可以决策,但绝不碰兵权。

第900章 季汉的盘算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876章 偷袭城门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15章 兄长第227章 和谈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1120章 秦朗第282章 变化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531章 冲阵对决第513章 关羽的想法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692章 争论第111章 变调的智激周瑜第221章 直百钱第215章 刘循第197章 法正再来第753章 馊主意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15章 兄长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743章 人事第138章 油江口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385章 牂牁郡的发财道路第506章 等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852章 潼关之战(七)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267章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668章 宛城战事(一)第264章 再见面第10章 新年第534章 陈仓道第573章 急行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599章 突破第1101章 劝降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4章 主仆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356章 五虎将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293章 于禁的决策第42章 编练鸳鸯阵第1111章 划红线第429章 抢时间第825章 议定出兵第948章 各地局势第1048章 战备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98章 刘表病重第52章 军中嬉戏第812章 击溃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89章 救援魏延第260章 赴约文会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752章 收留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782章 败退第86章 攻城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98章 刘表病重第19章 练兵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683章 影响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2章 面试第254章 冠礼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711章 曹魏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