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双簧

多尔衮见温体仁和杨嗣昌二人如此推辞,急于达成和谈成果的他,不得不一咬牙,跑到了这二人前面,连带着脑后的一撮金钱鼠尾都飞动了起来:“二位请留步,后面几项依从你们便是,但于细节处,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温体仁和杨嗣昌听此就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很默契的转身走回到了谈判桌上。

多尔衮现在是恨不得吃了这二人,但无可奈何的是,现在着急的是自己这边。

所谓和谈有时候就是这样,虽然和谈是在谈判桌上,但和谈结果其实早在和谈前就已经决定,毕竟这和谈结果基于的还是双方实力的对比。

满清虽说是新崛起的军事贵族势力集团,但到底还只是一个体制还未健全,仍旧停留在农奴制的政权,其国力自然还比不上虽已迟暮但仍称霸着世界的大明,而这满清要想依附着大明而生就只能接受大明提出的任何要求,要不然他只能通过军事侵略的方式去大明获得生存资料。

但后者的难度明显要比前者更高,特别是朱由校在京畿之地击退满清主力后,满清八旗兵也不敢再随意入关劫掠,毕竟现在的大明不是崇祯时的大明,整个国家无敢战之兵,虽有个卢象升的天雄军,却落得个饿着肚子抗清的地步。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还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完全可以应对他满清鞑子的入关。

“每年朝贡之数,要比往年多五倍,这个实在是难为,我大清国困民乏,如果每年还要刮地三尺,拿出五倍朝贡之物的话,那倒不如一战,贵国虽强,但若真不给我丝毫喘息机会,我们宁愿战死也不愿被你们饿死!”

多尔衮愤怒的一拍桌子就转头看向外面,看得出来,这次和谈让他很是郁闷。

而温体仁却是不温不火,依旧喝着茶,静默了许久后才脱口道:“也罢,我大明皇帝陛下素来宽仁为怀,一视同仁,按照他的要求,只比往年加四倍也是可以的。”

杨嗣昌看了温体仁一眼,不由得一笑,他自然清楚地记得当初皇帝陛下朱由校曾经说的是加三倍即可。

不过,杨嗣昌也没有揭穿,只是摇了摇头,故意做出一副对温体仁这种出卖陛下所说要求的不满样子。

多尔衮见这两人表情,也就以为这温体仁一开始提出五倍是在故意作弄自己,也因此,他对这个大明的礼部左侍郎又加深了一层恨意,甚至不由得暗骂了一句:“老狐狸!”

“四倍也行,我大清也只能勉力维持,贵国既为父,也实在太过吝啬了些!”

多尔衮紧握着拳头,咬牙说了这么一句,同时心里也舒了一口气,还好没直接答应五倍的数。

温体仁迟疑了一阵,没有说话。

杨嗣昌也故作不甘心地看了温体仁一眼,道:“温侍郎,我记得陛下一直说的是比往年加五倍,可不是四倍,如今你自己擅改了陛下的要求,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可别拉上我。”

温体仁做出一副很不悦的样子,气愤地瞪了杨嗣昌一眼,重重地把茶盏放桌上一放:“本官担着就是!难不成就让这和谈一直拖着不成,本官还要急着回京请旨还乡省亲呢。”

“好!”

杨嗣昌点了点头,就故作郁闷地道:“下面说说海州卫以南的地吧,按照我们陛下的要求,辽河以北才是赐予贵国之藩地,但尔等现在还占据着海州卫以南的四十余城,这个必须得归还。”

如今的辽东除了几处重镇,其实大多都是无主之地,荒芜得很,即便是满洲八旗占领后也大多数摧毁其城堡后放弃该地。

所以,多尔衮也没觉着有什么,便也答应下来,但对于大凌河一带的肥沃之地,他却是垂涎已久,毕竟自己大清国也不是只靠渔猎为生,也有大批的农奴需要土地耕种,而大凌河一带的沃野良田较多,所以多尔衮也便将这个提了出来。

“这个无妨,此地现虽为辽王吴襄部控制,但也是我大明皇帝陛下之土,本官就替陛下做主赐予你便是,但这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之地,得归还给我大明”。

温体仁说着就暗暗地用脚踢了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会意,便立即一拍桌子,愤怒地站起身来指着温体仁喝道:“温侍郎!你难道忘了陛下当时是怎样交待你的吗,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俱是人烟稀少的荒地,陛下名为要此地,实则是指大凌河之地即便归于辽王手也不能归于!”、

杨嗣昌说到这里就闭住了嘴,做出一副很是悔恨自己说漏嘴的样子,然后又直接坐了下来:“不管怎么样,反正本官不能同意,必须是海州卫以南,包括大凌河一带的地都得承认归我大明所有,贵国所占的大凌河几座城镇也得归还我大明。”

不等多尔衮说话,这里温体仁就先和杨嗣昌争辩了起来。

只见温体仁也是气得脸红脖子粗,厉声道:“本官才是此次和议的正使,你杨嗣昌注意点尊卑秩序,别以为你在陛下面前挂了名,就可以轻视本官,本官现在就告诉你,本官乃六部九卿,有密折专奏之权,现在就可以加急八百里递进京参劾你!”、

说着,温体仁又道:“此事本正使做主就行,你不必多说了。”

杨嗣昌也故作生气的一挥袖子,直接气冲冲地要离开座位。

而多尔衮见此却很是得意,他是很乐意见到对方的两个使者不和,如此他也好利用二人的不和探知到更多的信息。

他现在至少觉得眼前这个礼部左侍郎温体仁虽然狡猾却也有些立场不坚定,做事敷衍,而那位兵部武选司郎中杨嗣昌明显有些脾气暴躁,性格耿直,但却是一个坚定原则的人,如今二人这么一闹,反而有利于自己为大清争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多尔衮见杨嗣昌要走,还挺好心的跑了前去,将杨嗣昌劝了回来:“杨副使别急着走,既然是和议,大家就和和气气的谈吧,何必动怒呢,不过杨副使你也别太胶柱鼓瑟,温正使这样做为的是让和谈很好的进行下去,这细枝末节处本就是可以随意的,大凌河之地,本就是我大清龙兴之地,所以是还请贵国勿要强夺。”

“也罢,此等卖国之举也非我杨某人所为,到时候某某人掉脑袋,也别想我去求情!”

杨嗣昌说了一句就坐了回来,就这样,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为大明所有,而本赐予关宁军吴襄所部的关外大凌河之地被温体仁直接卖给了满洲,对于满洲的皇太极如何去找吴襄要,大明自然是不管的。

第六章 谁是亡国之君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见皇后张嫣第两百六十八章 遇刺与谋杀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来是这位大能第四百八十一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两百四十一章 禁卫军兵围篱水阁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焕押往行在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猪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八十四章 灭林丹汗部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与奸臣第两百五十七章 经济工作会议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对爪哇国采取灭国行动(第四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满满的鞑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营初试牛刀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权 (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汹涌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权 (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一百零八章 偷袭定边堡第六十五章 执拗的朱由检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与夷灭三族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不能再留了第四章 计行险招第两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两百八十二章 胡编乱造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缢死缅甸国王第两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见郑家船队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内厂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三百三十四章 为难的皇太极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伦威尔照会锦衣卫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尔衮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八章 皇后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枪杀西洋番第五十三章 廷议第四百八十三章 卢象升做首辅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吴三桂第两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两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员对国家资本的抵制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四百二十七章 进军爪哇国(第六更)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与成立军事学堂第一百一十七章 鞑子来了第四百四十章 卢督师看破皇太极诡诈之处第两百四十一章 禁卫军兵围篱水阁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五百二十五章 军事上高压经济文化上低压第一百一十五章 鞑子掠京畿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怀好意与严惩不贷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击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头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贩烟先禁烟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四百一十四 又惊又惧的文官们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弃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六十章 天启八年就此开始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国带兵英国全境游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九十三章 会试第一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十四章 都来弹劾我吧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两百三十七章 很坏很坏的朱由校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四百五十章 当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双簧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铎被狙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