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当众揭发,子若强辩

不知在座诸人的心情如何,反正宝座上的天子是略感欣慰的,仅只一个采莲的证辞远远不足让苏妃入罪,可采薇作为一路从流光亭“见证”过来,便可把那方锦帕的罪证落实,又能由她的口引出另一人证,才能让整桩事件“水落石出”,而不是仅仅纠缠于不那么牢靠的杀人动机,采薇登场,才能把情势往下推进,秦子若到底还是敏锐机智,胜过皇后的胡搅蛮缠许多。

“带二婢上殿问话。”天子很干脆地采纳谏言。

却听“且慢”二字。

阻止天子令下,自然只有太皇太后。

自打事情从意外转向人为,再针对向楚王妃因为怨恨杀人的重大嫌疑,太皇太后冷眼旁观许久,这时心里亮堂得很,总算知道了大皇子死于人手为何这般明显,天子何故需要朝臣参与,而不是以“意外”终结,这是在堂而皇之地逼迫,依然不肯放过卫国公府,而皇后的声泪俱下,秦子若的故作公正,无不显示秦家在此事件当中置关重要,而这一切针对仅非苏、楚两府,归根结底是要让她妥协,与国公府反目而成对立,最终被剥除监政之权。

太皇太后如何能不憋屈?自问先帝崩后,她已经诸多容忍,并未强势干政,对天子诸多倒行逆施的荒谬行为也只是以劝警为主,即使决意拨乱反正,也还顾及君帝尊威,但一片苦心尽被辜负,反而成了天子威逼胁迫的软肋。

若这次甘受要协,那么便尽失主动,只能放任天子胡作非为,把虞姓江山导向败落动乱。

将来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先祖,如何面对儿子临终之前的殷殷嘱托。

太皇太后眉心紧锁,看向自己的孙子——身在高位却仍不能放眼全局,已在帝位,本该注重国政基业,考虑的当是如何将先帝的官制改革贯彻完善,培养新兴势力平衡诸贵,推进军制改革而使国泰民安,他可倒好,心心念念的唯有争权夺势打压忠良,就连她这个祖母,也被视为眼钉肉刺恨不能拔除。

无比失望,原来屁股没能决定眼光的决非皇后一人,天子当真不惶多让。

“圣上,此事不需再审,皇后质疑楚王妃谋害皇子的动因并不成立。”太皇太后淡淡一句,仍是想尽最后一回劝警:“以哀家看来,定是这宫婢心怀恶意,暗害皇子而嫁祸他人。”

“采莲只是区区宫婢,怎会这般胆大妄为?娘娘,皇儿可是您的曾孙儿,是圣上长子,是天家血脉,如何能放纵真凶而让他含冤不血?娘娘,您显然包庇苏妃,臣妾不服!”皇后率先急躁,紧握着拳头,这下眼圈倒是真有了血红。

太后也甚是惊讶,破天荒地认同了皇后的看法,但话要说得婉转得体许多:“母后,皇后所言不错,大皇子可是圣上嫡长,却被人扼杀沉塘,如此罪大恶极,怎能不深究真凶?”

两者的言辞里其实各有涵义,皇后到底心虚,只说长子,而不知就里的太后却点明“嫡长”二字。

天子与秦子若心中各是一沉,天子想到的是,太皇太后只怕已经知晓了大皇子并非嫡出,虽说早有预料,可没有料及的是太皇太后竟然当真决意维护苏氏,这般情势,还想敷衍掩盖,说明什么,说明慈安宫根本不想放权,目的是倚仗苏、楚之势与先帝手诏架空帝权把持朝政。

天子如何还肯退让?事到如今,唯有撕破面皮,当着宗室与朝臣的面,必须把苏妃置于死地,虞沨若是不服,也以同谋定罪,当着史官朝臣众目睽睽,难道苏、楚两府还敢为此逆上?只要他们采取行动,自己便能名正言顺的镇压,太皇太后即使搬出先帝手诏,却也不能妄顾礼法,否则也是包庇不臣而逆上篡国的大罪。

必须让太皇太后妥协,放弃苏、楚两府联势胁君。

而秦子若无疑更是哀怨酸楚,眼睛里就像下了场雨,直直看向殿中与苏妃并肩而立那个挺秀身影,太皇太后若知皇长子并非嫡出,势必是他泄密,可他明明承诺在先,可就连这么一件事,还是辜负了她。

怎能如此狠心绝情?

你可知道,我委屈求全,我坦言布公,以致被家中父祖埋怨,皆是为了争取你的些微情意,我竭力避免的事就是与你针锋相对,难道我的真情实意就是这般廉价,换得的不过是无情背叛弃之如履?可直到这时,我也不忍埋怨你……可是我不会放过苏氏,不会就这么一败涂地,倘若不能争取你的真心,那么,也要得到你这个人。

没用的,楚王殿下,我早有预防在先,即使知道倘若被逼无奈而行此策,会心如刀绞,因为你,辜负了我。

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更不会放过苏氏,她必须要死,你越是维护,就是逼我越是妒恨。

就算会被你怨恨,我也不能放弃与你并肩,我好不容易才走进你的人生,再不会离开。

子若姑娘肝肠寸断的幽怨神伤这回得到了回应——

却是来自于旖景带笑的眼神,笑意浓郁。

两人的目光隔空这么一触,天子却已经沉声说道:“皇祖母,此事必须深究,恕孙儿不能从命。”

“很好。”太皇太后依然不温不火:“既然圣上决意如此,那么便由哀家亲审,势必让今日这桩案子水落石出!既然皇后笃信宫女之言,认为是楚王妃心怀怨恨,那么今日流光亭那场争执便是促发此事的根本原因,一应命妇当场耳闻目睹,倘若她们不明就里,出宫又不知会有多少流言蜚语,莫若将众人诏入正殿听审,当有公断,也不会妄加揣度再生风波。”

并不待天子意下,太皇太后拔高了声儿,诏入殿门前候令的侍宦,让将一应命妇引领入殿。

帝后倒也没有反驳,横竖要将苏妃入罪,还需要些微旁证,一并诏入听审,到时作供也省得再诸番折腾。

太皇太后又让楚王夫妇归座,眼见着旖景到底不曾折膝,皇后一口闷火憋在胸膛,好歹被秦子若拉了拉袖子提醒,才冷笑摁捺——休要得意太早,待到罪证确凿百口莫辩时,谁也保不住你,还怕没有折辱的时候!

又有不少宫人鱼贯而入,悄无声息就在正殿那两列主座后备下供命妇跽坐的竹席锦垫。

虽然一番忙碌,空旷的殿堂转眼济济满座,可整个过程近于鸦雀无声。

嫔妃居前,命眷在后,大家心照不宣按品阶跽坐下来,虽说各自心里都在揣摩今日这番一触即发的情势,可别说交头接耳,就连落座时那衣裙佩饰的摩擦碰撞些微之声,也控制得十分低轻。

太皇太后再一开口,竟是直接询问这时才随着女眷们悄无声息入内,侍立一旁的卫昭:“大皇子遭遇不测之事,可知会了张选侍。”

帝后的神色都是一僵。

而多数不明内情者也难掩讶异,大皇子遇难,何故要特意知会一名选侍?

“皇祖母!”天子忍不住阻止,毕竟这事当众说来甚为难堪,而皇后更是要担以庶乱嫡的罪名,他若不保,秦家岂不寒心?在座大多数,可都是秦氏党羽!

“怎么,圣上不是要想水落石出?”太皇太后淡淡一个眼风。

天子微一扬眉,难掩丹田的躁火。

简单的一个“是”字出口,却有铿锵之意。

太皇太后收回目光:“阿昭,张选侍如何?”

“启禀娘娘,选侍惊闻噩耗,痛不欲生,当即昏厥,后经医官施针救醒,却说一句……”卫昭微微一顿。

“直言不妨。”太皇太后沉声。

“娘娘容禀,张选侍原话是,定为皇后下的毒手,大殿下决非意外坠水。”

殿堂里一片死寂。

多数女眷死死垂眸,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也只有太后敢把震惊当众表达:“这是怎么说?!大皇子是皇后嫡出,皇后怎会加害?”

而皇后这时已经坐蜡。

“太后,你难道不觉皇后今日太过冷静,听闻大皇子不测……张选侍那才叫痛不欲生,而皇后,却比往常更加注重仪态。”太皇太后冷笑道:“盖因大皇子根本不是皇后所出!”

皇后的哽咽总算是彻底静止,正殿更显死寂。

而秦子若依然是用那幽怨的目光看向斜过。

“皇后,大皇子究竟是谁所出,张选侍又是什么身份,你可敢当众说来。”太皇太后扫了秦家母女一眼,自然把秦子若的眼神扫入眼睛,沿着手臂好一片鸡皮疙瘩活跃,那神情就越显嫌恶。

秦子若也像是感觉到了太皇太后的冷厉,清醒过来,眼见姐姐抖着嘴唇不知怎么应付,而天子也是一脸黑沉,虽晓得自己的身份不宜插言,但“求胜”的欲望实在过于急切,咬牙往前,屈膝跪倒:“娘娘,民女有言,望娘娘恩准上禀。”

这下干脆连“婢子”都不称了,成了民女。

太皇太后心底冷笑两声,却一挥手臂:“今日既是公审,秦氏你又涉及其中,准你辩驳。”

秦子若一个叩首,才斟词酌句:“大皇子确为张选侍所出,而张选侍,原名小嫚,实为千娆阁中清倌……”

正殿里一片吸气声,是命妇们再难抑制震惊,大皇子非嫡也就罢了,居然是个清倌所出……说是清倌,其实就是妓子。

而秦子若紧接着那番话,把小嫚的出身说得无比引人怜悯,又因机缘巧合结识了当今天子,天子甚惜她卑微可怜,总之极尽粉饰,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

“那时皇后娘娘被诊出子嗣艰难,正忧伤不已,小嫚却有了身孕,可她虽洁身自好,但到底是出身风尘,不能光明正大入府,而若被人得知其身份,难免会诟病大殿下血统不正,皇后娘娘才想出这么一个法子,虽以庶乱嫡有违礼法,但也是为了与圣上解忧,再者,因为自身子嗣艰难,难免焦急,而又期盼着有稚子承欢膝下……大皇子自打出生,皆为皇后娘娘照管养育,确实视为己出,无论如何也不会谋害大皇子,选侍的指控不过是因为惊闻噩耗丧失神志,才口不择言。”

太皇太后既已当众公布大皇子并非嫡出,秦子若也晓得这事不能抵辩——小嫚当年在千娆阁抛头露脸,追察起来不难,再兼着虞沨既然“背叛”,江汉必定信不过,只要他作证皇后不能有孕,就又是百口莫辩,更别提还有谏言立储无论皇后抑或相府却都反对这一么桩蹊跷在前,世人如何肯信大皇子是嫡出?

莫若干脆承认,但她这番话,却隐晦表明天子应允在先,把帝后牢牢绑在一起,太皇太后若要追究,天子也有罪责。

情势如此,姐姐后位更不容有失,秦子若这是要逼着天子维护。

但太后却忍不住拍案:“太过荒唐!皇后怎能容一个风尘女子之子为嫡长?即使你不能有孕,当初潜邸还有两个侧妃,还有清白出身的侍妾!”

“母后,张选侍虽是风尘出身,但的确不曾委身于人,大郎确为儿子骨血。”事到如今,天子也只好力保。

太后噎住。

太皇太后目光更冷——既然笃定大郎是你骨血,竟然还痛下杀手!心肠狠辣至此,虎狼尤不能比。

对子嗣尚且如此,更不提本就厌恶的皇后,天子这时出面担保,无非是因为秦子若在后暗逼,不愿自断秦家这条手臂。

秦子若,果然好本事。

“言归正题,哀家之所以当众公布此事,就是为了证明皇后质罪楚王妃为无稽之谈,因为楚王妃一早得知大郎并非嫡出,又怎会因为对皇后怀怨而迁怒大郎,将其杀害泄愤?”

这话当然再度引起一片吸气声,众命*才晓得这般阵势,原来是皇后质罪楚王妃为杀害皇子之真凶。

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愿以偿,云里雾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个许诺,两世纠缠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汉,江薇婚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剑指白衣第两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头,古怪青年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两百五十五章 世子绝断,直面阴谋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五百七十八章 当众揭露,剑指皇后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娘面目,王妃“怀妒”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九十八章 三女绘画,两副被毁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条暗线,完成拼图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樱桃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六百四十八章 闻言察据,铲除祸根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游灯河,敞开心扉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真同心?十分未必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圆,血祸又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六百零三章 惶惧劫数,再应当年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韩联姻,已成定局第六章 抽丝剥茧,计量初成第四百五十二章 揽事上身,旖辰登门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两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两妃争强第七百六十二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楔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两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险揭真相第两百零五章 又是宫宴,暗涌潮生第两百二十四章 计谋迭出,谁是高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却有巧遇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随,永不分离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无嫌隙,两心契合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隐瞒不察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释怀,我便心安第六百八十八章 预算反目,迫在眉睫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却明第两百八十九章 身临其境,决心更坚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响,黄恪施助第四百三十章 谢公寿辰,注定闹剧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变之前,引燃后院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牵涉党争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一百章 心有抱负,强势而立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第七百一十六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两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托终身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两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计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恶名,全靠舆论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尘新世,一般哀凉第七百三十二章 总算泼酒,快去更衣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无嫌隙,两心契合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