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衅有因,獠牙毕现

“请恕民女直禀,即使王妃早知大殿下并非嫡出,仍有加害的动因。”在众多纷杂错落的吸气声中,秦子若咬牙横心担当起主唱的责任,语气倒维持得平和柔缓,态度更显谦恭,并没张牙舞爪,可这情境,依然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了,秦子若原本没打算参和这事,一门心思演好“清白无辜”准备“见缝插针”取而代之,仓促间得到入宫旨意,原本也是打算袖手旁观,哪知这台戏刚刚开唱,就因为皇后不得力,虞沨的有意刺激,兼着对太皇太后态度的错误把握,发展到此,俨然就是王妃与皇后、国公府与相府的对恃,总有一方会倒霉。

而秦子若,自动演变成为出头鸟,挑担大梁。

只听她口齿清晰地陈述:“早先在流光亭中,张选侍就与王妃发生冲突,在场宾客皆有目睹,王妃既知选侍才是殿下生母,也可能心怀怨恨而施报复之策,甚至可能自恃掌握实情,以为足以脱罪,越发无忌。”

不少命妇这时已经忍不住暗暗抬眸,关注着上座诸人的神色变幻,听秦子若这么一说,也有人忍不住颔首附和,可不是,早先王妃便是与那选侍唇枪舌箭,怀恨在心原也可能,虽说口舌之争便行毒计杀害皇嗣未免悚人听闻,说不定楚王妃就是这么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再者皇后把大皇子视为嫡出,诸多疼爱,就算楚王妃知道底细,却也难保不会借此报复皇后,大皇子可是记在皇后名下,而皇后看来也不可能再有子嗣,大皇子一死,对皇后也是一桩打击。

旖景便在诸多意味不明的打量下,再度落落大方起身,略向上座一礼,维持不起:“臣妾恳请圣上与娘娘允准自辩。”

自然没有不让楚王妃说话的道理。

当得准,旖景却又落座,与“民女”对恃,她当然是不用站着说话。

“秦姑娘,你刚才所言张选侍与我起了冲突,怕是不实不尽吧,张选侍虽有挑衅,我却并没放在心上,而后,皇后娘娘也斥责了选侍逾矩,将她逐出流光亭,既是如此,我便是有怨气也得了娘娘的抚慰,难道就因为张选侍有略微冒犯,竟就迁怒大皇子?这未免太过牵强。”

“民女不过是提出质疑而已,便是王妃并未因此记怨选侍,但殿下遭遇不测,却让选侍误以为是皇后娘娘的缘故,就事论事,王妃难逃嫁祸之嫌,再者,有采莲指证王妃曾与大皇子独处,又有收买串供之行,王妃既称无辜,为何不让采薇上堂呈供,也好应证王妃所言是否如实。”

有这番话,旖景反而成了栽赃嫁祸者,杀了大皇子,一方面是报复小嫚,另外也是为了让皇后担责。

旖景与皇后失和众所周知,苏家的确与秦家势如水火,这动机倒也不那么牵强附会。

太皇太后心下“哈哈”两声——秦子若果然舌灿莲花。

旖景却睨了一眼虞沨——这姑娘獠牙露出来了,难道是彻底放弃了王爷不成?可惜几百个日夜的忍辱吞声,这么点刺激就原形毕露,亏她还有以天下作局的野心,装模作样的功力相比咱们国公夫人远矣。

夙愿落空的沮丧与求而不得的妒恨,王妃当然没有切身体会,实不能体察秦姑娘这时冰火加交的心情以及那爱恨复杂的肝肠。

仗却还是要继续打下去的,不让采薇登场岂不显得自己心虚?

旖景立即回应太皇太后询问的目光,克制笑意,微微颔首。

采薇于是被诏上堂来,当然,旖景的侍婢阿明也得准入内。

阿明的供辞自然与旖景契合无隙,但采薇的供辞就让人“大感惊异”了。

分岔出现在她把皇后的新衣拿去给王妃更换之后:“婢子本打算在旁侍候,但王妃不让插手,说衣裳染了酒渍耽搁时长怕不能清洗,到底是好衣料,未免白白糟蹋,是以王妃嘱咐让婢子及时拿去清洗,婢子不敢怠慢,便将衣裙送往殿内给小宫女,再去后院,远远瞧见王妃领着婢女与采莲说话,婢子正觉疑惑,又见王妃返身往里,而阿莲便开口叫道殿下失足坠水,婢子实感震惊,不及多想,连忙跑往水边……”

“并不见殿下挣扎呼救,采莲又让婢子入殿唤人,婢子当时手足无措,不及细思……可当时多数宫人都分头寻找殿下去了,好容易才找了个会水的粗使宫女,把殿下救起时,已经不省人事,婢子惊慌之余,这才想到早前蹊跷,便去回禀王妃……”

“等医官来此,说是无力回天,婢子只觉天旋地转……后来,刑部大人们勘察询问,让婢子辨认殿下佩钩上挂着的锦帕,婢子认得那是王妃之物!联想总总,又才记起当时听闻采莲惊呼之时,瞧见南向石桥上一朱衣贵妇匆匆离开,瞧着像是……王妃的庶姐蔡二奶奶。”

这一番话,非但与采莲的供辞相辅相呈——旖景的确去了水边,她带着阿明离开后,采莲才惊呼大皇子落水,更把三娘这个人证给引了出来,当然还有关键,那方锦帕是旖景之物,却出现在大皇子的尸身上,隐隐还说明了一个事实,“净衣”一事出自旖景嘱咐,那么就算堵住了旖景质疑锦帕是被采薇盗走一说。

一众贵妇再是吸气——看来楚王妃罪责难逃。

唯有六妹妹紧紧蹙眉,先是盯向黄氏,再刺刺地逼视一旁好整以睱的三娘。

但这时,普通人自然不能贸然插言。

“楚王妃,你还有什么话说?”天子率先发难,毕竟此时此境,皇后已经不知所措,而秦子若身份到底尴尬,威逼之言,还需得天子出口才能达到效果。

哪知旖景还没张口,就有一人禀言:“圣上明鉴,这宫婢分明血口喷人!”

说话的虽是谢氏,但匍匐的分明两人。

谢氏与弟妇苏三娘。

太皇太后一听出了个新人证并且还是国公府的女儿、旖景的异母姐姐正感焦灼,这时一见三娘长嫂率先质疑采薇,顿觉轻松,连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原在流光亭时,臣妾弟妇就知会要去更衣,后来孙宜人诟病王妃,并对臣妾等不敬,而皇后娘娘有意包庇,福太妃为顾宗法,率臣妾等往鹂音馆恳请太皇太后与太后主持公道维护礼律,半途上,臣妾因为不放心弟妇迟迟未归,知会福太妃先去寻找弟妇……问了不少宫人,才知更衣之处,臣妾正要与弟妇往鹂音馆,却见王妃乘着肩與打甬路经过,便是往此方向……臣妾与弟妇寸步不离,并未往东向,而是一径去往鹂音馆,半途恰遇太皇太后鸾驾,这才随往皇后寝宫。”

谢氏把话说完了,三娘自然没有多余分解。

天子勃然大怒——安排好的这个人证,居然被谢氏半路“劫胡”?!

可宫苑里诸多宫人都见谢氏与苏氏这对妯娌,不能质疑谢氏信口胡诌为楚王妃脱罪,关键的一步棋,竟然毁于“偶然”。

是偶然么?旖景深深看了至始至终都沉默不语的三娘一眼。

但她没有深究,不过淡淡一问:“采薇,你还有什么话说,你说当时见着我三姐在旁目睹,可事实证明,三姐并未来过此处。”

采薇登即回过神来:“婢子当时远远一眼,或许并非蔡二奶奶,可当时婢子亲眼瞧见王妃就在水边与采莲交谈,而且殿下身上的绢帕也确是王妃之物!”

旖景微扬眉梢:“你确定我在当时站在水边?”

“婢子亲眼所见。”采薇咬牙说道。

旖景满是不屑:“空口无凭。”

秦子若这会子才从苏三娘这一关键人证被半途“劫胡”的矬折里回过神来,当即说道:“刑部官员既验明水边留有足迹,莫不与王妃之尺寸比对?”

“这两个宫婢之言本身就有漏洞。”旖景肃色沉声:“倘若真是我加害大皇子,必会造成失足迹象,又怎么会将人扼晕沉塘?大皇子就算庶出,却也是记在皇后名下,是圣上唯一子嗣,一旦不测,势必惊动朝堂,我就算是妇孺,也知扼人项颈会留淤伤,怎会行此显而易见之事?”

对于这等言辞交锋智计较量,皇后纯粹歇火,而天子还要当众示明“公正”之态,不好亲自上场,便也只有秦子若能顶上了。

“民女假设,倘若真是王妃行此罪恶,一来也是临时起意,因不知会在这处巧遇殿下,并没时间思量筹谋周全,难免会有纰漏,二来,殿下也并非尚在襁褓,王妃又怕惊动旁人,只好将殿下扼晕沉塘才保悄无声息,官员也称水边泥地留有足印,这便是一个佐证。”

实际上天子是有意造成大皇子被人扼晕在前,否则如何能笃定并非意外?倘若大皇子尸身不留扼伤,太皇太后轻易就能以失足掩盖,就算有采莲证供,也足以声称是她疏于照管为求脱罪才中伤王妃,事情或许不到验明锦帕这一环节,就半途而废。

天子想得是周全,秦子若配合得也真是恰到好处。

就看不少秦氏党羽,这时不又频频颔首了么?

旖景却胸有成竹:“那么据姑娘所言,我既有扼杀之行在先,势必是会留下足印。”却不待秦子若说话,旖景又再说道:“那么何故我鞋下无泥,便是婢女阿明,鞋底也干干净净。”

秦子若一呆。

“可殿下身上的绢帕确是王妃携带之物。”采薇这时连忙支援。

旖景把那笑容当真忍得辛苦,正在夸张地控制抽搐之时,好在虞沨适时轻咳一声,王妃这才恢复了一本正经:“采薇,我就这么一说,你甚至没有提出察验,就规避了足印这么一条线索,岂非心知肚明,我主仆二人的鞋底不染泥污?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刚才所言亲眼目睹我与阿明站在水边之言不尽不实?”

一旁的平乐实在忍不住低低笑出声来。

自然尤其突兀。

见不少人都盯着她,平乐干脆放肆了:“还审什么呀,再审下去,也是有人自取其辱罢了。”

旖景却突然较起真来:“当然是要审的,大皇子虽是庶出,生母身份又有不堪,但帝后既将大皇子视为天家血脉,就不能放纵谋害皇嗣的恶逆!”

一双锐目,盯紧采薇:“你如何能笃定,殿下身上的锦帕是我之物?”

虽说王妃语气徒厉,但秦子若却在冷笑——这么多琐碎事一闹,苏氏想来是把沈氏盛赞她锦帕那一桩抛诸脑后,且以为抓到了一个纰漏,岂知这便是“确凿”。

采薇也当真伶俐,立即说道:“婢子在流光亭时,便听几个内命妇传阅交赞,说王妃锦帕上的牡丹花绣得当真富丽,又是上等云锦裁成,市面上购不得的锦……婢子当时好奇,就看了一眼……后来,刑部官员在殿下腰钩上发现锦帕,拿来给婢子辨认,婢子便知这确为王妃之物。”

当时邓氏传阅盛赞这方锦帕时,皇后并没有太多留意,因为这只是一招筹谋在先,让小范围的女眷亲眼目睹这方锦帕是属于旖景所有。

但秦子若听到“牡丹花”三字,唇角便是一僵。

她当时就在旖景身边侍候,亲眼目睹锦帕之上,绣的可是玉兰!

旖景垂眸——帕子早就换了,她早料得皇后表妹沈氏此行蹊跷,又怎会让被人“瞻仰”过的锦帕落于采薇之手?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愿并非,一心一意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五百一十五章 机锋对恃,“公主”落败第三百五十四章 隐伏杀意,真相将明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转机,柳暗花明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间,小打小闹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顺现形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两百章 所谓慈母,蹊跷内情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渐凉,男女秋月第六百零三章 惶惧劫数,再应当年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紧逼,欲揭真相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为赠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罢,一批登场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闲谈”,却生惊疑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险失清白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军稳军,祖母厉害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五百五十章 苏涟赶到,再补一刀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准备归楚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谁将作乱第五十六章 虞洲献计,势不罢休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两百二十八章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六百零八章 西梁回讯,禁苑佳人第六章 抽丝剥茧,计量初成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恶浪暗来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三十九章 各怀心思,小聚芳辰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四十一章 突生祸事,马*婚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三十七章 恃强凌弱?原来闹剧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决不负誓第三百一十七章 惊悉真相,天子“恶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无嫌隙,两心契合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愿并非,一心一意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无疑,绝不饶恕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响,黄恪施助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三百二十八章 温弱儿媳,险恶婆母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七百三十三章 摆开阵势,好戏开锣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亲事定,谁更及时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四百零八章 正当得意,贵客驾临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宫,便过十载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门,所为姻缘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