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

这方牡丹绣帕,原主是旖辰。

姐妹俩借着案几私下动作时特意避开了秦子若,旖辰虽说对旖景的用意揣摸不明,却也没有追根究底,总之,没引起任何的注意。

旖景当时便想到,皇后有意陷构,必要取得她身上私物,可禁步玉佩等暗暗盗走颇为不易,也只有锦帕才不让人留心,不过锦帕没有记认,并不易断定归属何人,是以沈氏才那般如睹珍宝般的拿去显摆了一圈儿,作用就在此时此境。

皇后并不关心旖景的锦帕长什么样,只要被部份人看到就行。

压根没有想到旖景会堤防到这个地步,预先就交换了物证。

旖景起初打算的也没这么精确,不过是想规避“确凿”,可后来被泼了那一身酒,又是采薇受令引她到这更衣,王妃便盘算开来,或许会让对方自露马脚。

因为皇后那一群没人留意锦帕,尤其这个采薇,旖景清楚地记得她当时并没有留在流光亭,而是尾随三姐“更衣”去了,直到小嫚出头挑衅时,采薇才归来“岗位”。

当然,最后这方“牡丹帕”被采薇连着污衣一齐卷走又出现在大皇子尸身上,越发说明了采薇并不知“罪证”本身模样,只是依计而行罢了。

采薇去了何处?

盖因三娘与皇后“私谈”时,虽被威逼利诱,知道皇后要对旖景不利,而必须让她作个关键人证,但皇后倒也警慎,并没将详细计划道出,而是叮嘱三娘看采薇暗示行事,适时离席更衣。

采薇尾随前往时,才授意三娘如何说话——更衣之后,在附近闲散一时,远远瞧见旖景乘與往东,本打算找妹妹说上几句闲话,哪知就见旖景进了一处院落,不好贸然跟进,又在水边等候时,才发现有石桥联接庭院的这一边,并不设门禁,可巧就见旖景主仆出来,又想上前,哪知就目睹了主仆俩扼杀皇子将其沉塘,震惊不已,当然想到的是避开,当被追问,不敢隐瞒,才实话实说。

如此便能坐实二婢的指控,让楚王妃百口莫辩。

而当时三娘已经离席,身边又没随侍,再不担心她会怀有二意找人知会旖景,使事情生出变故。

到底是行害命之事,杀的还是自己的“嫡子”,帝后虽要用人,警慎的做法还当控制范围,能少一个人知便少一个人知。

用的都是皇后心腹,毕竟大皇子身边是她的人。

绝大多数留在寝宫,操作扼杀沉塘布置现场一事,唯有采薇跟随皇后去了流光亭,先负责对三娘面授机宜,接下来再引王妃入瓮,还得担当辅证重任。

可帝后万万没想到在黄氏口里恨不能把苏妃剥皮去骨的苏三娘居然没被威逼利诱震慑,虽不知帝后具体安排,也不敢明面抗命,表面上更没有与旖景姐妹几个交流,却私下叮嘱嫂嫂谢氏——势必在王妃未离流光亭之前,便往更衣之地寻她。

固然,三娘对五妹妹是有芥蒂旧怨,但她十分清楚,倘若助着帝后陷构旖景,势必会被家族彻底抛弃,连在夫家也不能立足,帝后能保她?笑话,如何保?保得住她不会因患隐疾“早逝”,还是保得住她不被武安候府以“无子”之罪休弃?她一个已嫁妇人,难道还有机会被皇帝纳入后宫封为妃嫔不成?让蔡振承袭爵位就更加可笑,蔡振与兄长手足情深,压根没有夺爵之心,就算天子再赐蔡振一个爵位,可蔡家与卫国公府关系这般密切,哪还能容她这个背叛家族陷害手足的恶妇,到头来,自己不过也是凄凉收场罢了。

搭上自己的人生把苏旖景拉进泥沼同归于尽,如此愚蠢的事,三娘如何会为?

她并未往深处想,其实她对五妹妹的怨恨远远不到这个地步,再怎么疏远姐妹们,也没有那般恶毒心肠,帮着外人算计自家姐妹。

黄氏倒没低估三娘的明智,却高估了三娘对旖景的怨恨,其实也是以己度人,且以为三娘这个庶女如她一般,恨不能把嫡系碎尸万断。

三娘虽不甘心庶出的身份,以致婚嫁一事上低人一头,错失成为皇子妃的资格,说到底,她在苏家也是娇生惯养,一应衣食用度与嫡女并没差别,没有受到过苛待,自不能与黄氏当年步步惊心若不筹谋在先便会被嫡母嫁去给暴横之人为继室的日子相比。

黄氏虽有心把三娘往骄横狭隘的方向培养,不得不说卫国公府后来请的西席四叔苏明功劳显著,一定程度上,还是将三娘的心态扭转了过来,崔姨娘的死,当年算计三皇子不成,三娘只以为“罪行”暴露后旖景会落井下石,压根没再奢望能得善终。

但后来却顺顺利利地嫁去了武安候府,蔡振无论人才抑或德品也算勋贵子弟当中的佼佼者。

固然三娘仍有不甘,因为她对蔡振没有情意,认为自己依然受了委屈,但随着时移日长,这不甘也被渐渐磨平,只余怅惘而已。

她不愿承认五妹妹的“宽容善待”,但若说恨之入骨却成过往——早遗留在率性胡为的豆蔻稚龄。

只她因为执拗而表现出来的冷若冰霜,的确让黄氏误解罢了。

帝后“无辜”,这回完全是被黄氏误导,又因两人都是一般狭隘睚眦必报,才信苏氏三娘果然满腹怨恨,得此绝佳机会,哪能饶得了苏妃。

又说眼下,三娘不露痕迹地回避了对旖景的“致命一击”,皆因谢氏多管闲事与她“巧遇”,造成没法前往案发现场“目睹”苏妃罪行,帝后的所有希望都集中在那方锦帕上。

是以当旖景吐字清晰:“真是无稽之谈,我的锦帕之上绣的并非牡丹,而是玉兰,流光亭中沈氏与诸多命妇皆有目睹,真不知采薇何故一口咬定大殿下身上之物为我所有。”

莫说采薇被这话当头劈下彻底僵硬,就连天子也忍耐不住刷地别脸直瞪皇后——就连这么点子事,居然也办出纰漏来,眼看就要将苏妃置于死地,竟功亏一篑!

皇后这时“端方”尽失,坐在椅子上仍不免摇摇欲坠,脸色瞬时苍白如纸,越发衬出两个眼圈血红凶狠,这模样,倒比得知大皇子溺水而亡时更显悲痛失态。

沈氏也是暗暗叫苦,事实上她并不知全局阴谋,不过是听命行事罢了,当采薇一提锦帕时才知皇后用意,一时间忐忑不已,她虽是皇后表妹,从前也爱与苏氏姐妹几个绊个嘴刁个难什么的,可涉及人命关天却不曾想过,本在忧惧,一时也疏忽了“牡丹”的蹊跷,这时被提醒,哪能安坐?

可别说她没有当着众人胡谄的胆量,就算是有,当时目睹苏妃锦帕的女眷也绝非她一人,谎话出口便被拆穿,是以当太皇太后问及,也只好实话实说——妾身目睹王妃携带锦帕,的确是绣的玉兰。

秦子若早知事情要糟,情急之下只好强辩:“即使如此,也有可能是王妃想到锦帕被人目睹,而事后更换,并不能证明王妃无辜。”

这也算机智了,生怕在锦帕这个环节继续纠缠不清,不但不能让苏妃入罪,反而露出更多马脚,干脆质疑旖景更换在先,也是当然,否则这方锦帕怎么会出现在大皇子尸身上。

秦子若正在琢磨,那锦帕也是云锦裁成,不可能是婢女之物,苏妃在流光亭亲近的贵妇就那么几个,若非福太妃所有,势必就是平乐郡主,或许是苏六娘也不一定,虽这几人没有作案时间,但只要证明锦帕归属,便能扭转乾坤——苏妃与之交换锦帕,携带身上,遗落大皇子尸身仍然算作“确凿”。

旖景心下一哂,脸上却是一片沉肃:“秦姑娘看来是笃定我为杀害皇子真凶了。”

秦子若咬牙强辩:“盖因采薇、采莲二婢皆为相府旧奴,尤其采薇更是皇后娘娘信重之人,她既指证,民女相信并非信口。”

很好,等的就是这句。

旖景说道:“若依姑娘方才假设,我是在此巧见大皇子身边唯有一名侍婢跟随才生恶意,那么怎么会预先就有准备更换锦帕?难道说我早想到锦帕会成为罪证,才筹谋在前,岂不荒谬?我若真有这未卜先知,干脆不留罪证也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

秦子若任是能言善辩,这会子也没法子再自圆其说了。

“再者,我若是想造成大殿下‘意外坠水’,根本不需将殿下扼晕而留下如此显然的破绽。”旖景款款起身:“恳请圣上与娘娘恩准,让臣妾当堂证明。”

天子这时脸色已如锅底,哪还有心思搭理旖景,太皇太后兴致却好,颔首允同。

“阿明,你证明来看。”旖景嘱咐。

秦子若刚一侧面看向身边跪着却沉默多时的阿明,便觉眼前一花,脖子后头就是一麻,顿觉一股子酸软沿着脊梁骨蔓延开来,像滩烂泥般倒在地上,张大嘴,也发不出声。

可须臾之间,阿明又在秦子若项后一个“推拿”,殿堂里顿时才响起秦姑娘忍耐不住的呻吟声。

“圣上、娘娘明鉴,臣妾之婢深谙武艺,若要制服稚子抑或女流不过举手之间,便如刚刚,拿住秦氏要穴,足让她不能挣扎呼救,抛入水中也只有溺亡,并且还不会让人验出伤痕。”

到此情境,旖景已将“确凿”一一驳倒,但当然不会就此作罢。

她上前一步:“显而易见,采莲、采薇二婢皆为血口喷人,是欲陷构于我,但大殿下确实是被人谋害,二婢与一应贴身侍奉的宫人难逃嫌疑,臣妾以为,若无旁人在后指使,宫人决无这番胆量。”

谁在指使?秦子若刚才已有注解——采莲与采薇可是皇后亲信。

“五嫂,到这地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显然有人暗害皇子,又欲栽赃我苏氏,偏偏挑中我家五娘下手,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这事就算圣上今日不欲追究,我上元也要追究到底,不把这背后真凶揪出来,势不甘休!”大长公主冷笑。

什么是司马昭之心?无非是对楚王妃之位垂涎已久的秦氏!

秦子若因为被阿明一击得手,这时尚且匍匐不起,说不出话只顾呻吟,皇后却忍不得,一巴掌拍在案上:“你们竟敢诬蔑本宫!”

“臣妾不敢贸然质疑皇后,但敢问一句,皇后可还信采薇之供?”旖景人已经到了殿中,站在采薇身边,居高临下的两道逼视,便让那宫女颤颤兢兢。

“采薇刚才当众咬定牡丹锦帕是臣妾之物,并且还编造出一番说辞,可事实证明,在流光亭中被众人目睹的锦帕与大皇子佩钩上遗留并不相同,采薇决不可能信口胡诌轻易就被拆穿之辞,那么她何故笃定牡丹锦帕为臣妾所有?势必是她趁臣妾不备私盗,再现场栽赃,这说明采薇在流光亭并未目睹臣妾原本的锦帕,试问又是如何得知沈氏曾经盛赞传阅过臣妾之物?”

“五嫂,事情显而易见。”大长公主一锤定音:“沈氏也与这桩事脱不开干系,可巧,巧得很,她不正是皇后的姨表姐妹?”

“圣上如何看?”太皇太后睨了一眼紧握拳头的天子。

“娘娘,臣妾冤枉!”

“娘娘,皇后决不可能杀害大殿下呀。”

秦夫人与皇后不约而同地申冤,但显然是两句废话。

而正在这时,皇后心腹采薇一个重重的响头:“娘娘、圣上,婢子……婢子是被采莲要胁才说谎话,这事的确与皇后娘娘无关呀,都是,都是……陈贵妃指使!”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三百四十一章 据理力争,领命施罚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对策第五百九十四章 彻底摧毁,一笔勾销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响,黄恪施助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五百一十八章 闺阁趣话,暗藏心机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三十一章 存心试探,初明隐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兴师问罪,虎狼之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樱桃第六百二十章 马革裹尸,还你自由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却明第六十八章 两相之争,风雨酿成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五百五十七章 远庆九年,悄然而至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关切依然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盘,遭遇雷霹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愿以偿,云里雾里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七百一十五章 转折一日,忽为侧妃第一百三十一章 对峙双方,狡言不断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盖真相,仍期回头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两百五十九章 巧“断”疑案,兰心“晦”质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绝阴谋第四百九十章 鸩杀李氏,迁怒旖景第两百二十四章 计谋迭出,谁是高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五百五十章 苏涟赶到,再补一刀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五百零五章 当真死了?不敢置信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长,岁月静好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动第三十一章 存心试探,初明隐情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聪明,子若入陷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怀疑第四百八十二章 帮派内乱,邻国政斗第四百六十八章 开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揽事上身,旖辰登门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四百七十章 终是难免,成人笑谈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嬷嬷教孙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七百五十六章 钱江伯府,紧接“出局”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长嫂发威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贪欲显明第五百五十章 苏涟赶到,再补一刀第六百七十三章 圣令抵楚,不能饶幸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五百二十九章 两国贵女,礼教之争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隐疾之患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计施策,天降良缘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风波暗酿第一百九十章 要论祸根,无非绝情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杀机早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