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天子出巡

第574章 天子出巡

李世民走下了马车,车厢内的阴月娥并不知道,前去提人的少年,脸上不由自主地带着笑容。

心仪的少女,不仅仅是皮囊美丽,这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阴月娥忐忑不安的等待许久,李世民并没有给她一个准确的答复,这让她摸不准对方突然下车的意图。

直到阴月娥听见车厢后方传来母亲与阿弟奋力挣脱的呼喊声、喝骂声。

阴月娥赶忙掀开车帘,跳下马车。

“阿母!阿弟!”

阴月娥欢呼雀跃地跑向二人。

二人望见阴月娥安然无恙,也终于消停下来,一家三口抱在了一起,泪流不止。

此时李世民的笑容早已消失,他板着脸催促道:

“别再耽搁时间了。”

阴月娥立马反应过来:

“阿母、阿弟,你们快上马车。”

骨氏带着阴弘智坐进了车厢,见阴月娥没有跟进来,疑惑道:

“你怎么不上来?”

阴月娥正要向母亲解释,却听身后的李世民道:

“你也坐上去。”

阴月娥诧异地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在她面前依旧是不苟言笑的表情,说道:

“我可以骑马。”

说罢,李世民在家奴的帮助下,坐上了马背,由家奴牵着缰绳走向了前方。

车厢内,阴弘智向阴月娥伸出了手:

“阿姊,快上来吧。”

阴月娥回过神来,握住了弟弟的手,踩着蹋凳走进了车厢。

马车再度行驶,骨氏与阴月娥都是心事重重的模样。

阴弘智年少,此前步行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是精疲力尽,坐上马车没多久,就在颠簸的车厢中睡了过去。

骨氏见他睡得很沉,这才低声问阴月娥道:

“先前,他.他是否欺辱了你?”

阴月娥俏脸瞬间红了个通透:

“阿母在说什么,那位公子是个守礼的君子。”

骨氏闻言,也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失落,她对阴月娥道:

“为娘是过来人,依我之见,这少年定然是爱慕你。

“如果.如果可能的话,你就跟着他吧,总好过将来被充入掖庭,受人役使。”

姐弟二人不知道前往晋阳会是什么下场,骨氏又如何不知道。

阴月娥将头轻轻靠在母亲的肩膀上,看着躺在母亲腿上酣睡的弟弟,说道:

“若是骨肉分离,还不如留在掖庭,给人做奴婢。”

骨氏摇头,无奈道:

“傻孩子,我们母女在宫里做宫婢,自是不惧,但弘智才九岁,他入掖庭,是要受宫刑的。”

阴月娥脸色一白,她如何忍心自己的弟弟去做宦官。

骨氏抚摸着依靠在自己肩膀上的小脑袋,继续道:

“你既然说那位少年是位正人君子,为娘相信你的眼光,我瞧他相貌、身份都是顶尖的。

“他若是真的有意于你,不要拒绝,请他为弘智求个情,你父亲,也只有弘智这么一个儿子了。”

阴月娥并没有反感母亲希望她委身李世民,让弟弟免遭宫刑,实际上,在内心中,她对不苟言笑的李世民,还是存了几分好感。

尤其是李世民今日的体贴。

“母亲只让我为阿弟求情,那你自己就要终老在宫中?”

骨氏轻笑道:

“为娘老了,在哪里不是过完这辈子。”

突然,躺在骨氏腿上的阴弘智反驳道:

“阿母一点也不老。”

骨氏当然不老,她十五岁嫁给阴世师作为续弦,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如今也才二十七岁。

原来阴弘智早就醒了,只不过一直在闭着眼睛安静的听着。

他坐起身来,对阴月娥道:

“阿姊,你不要听母亲的,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什么苦我都能吃,我虽然不知道你们说的宫刑是什么,但我不怕的。”

骨氏与阴月娥闻言,不约而同的摇头苦笑,如果能有希望,她们自然不会让阴弘智遭遇那种屈辱。

颠簸的车厢里,一家三口紧紧依偎在一起。

与此同时,在河东,天子的仪仗也离开了晋阳。

崔澈留下太子崔弃疾监国,跟随尚书令房玄龄学习处置政务,在三万精骑的护卫下,带着家眷出巡河北。

随行的不仅有二位皇后,杨丽华、杨阿五,还有诸位夫人。

按照礼制,后宫本该只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等级森严。

但前有周宣帝五后并立,今有崔澈二后共尊,他自然也不会恪守三夫人制度,但凡是崔澈称帝前的妾室,尽数被加为封号夫人。

雍仪夫人高氏便带着女儿观音婢坐在一辆相较来说,装饰并不华贵的马车内。

观音婢百无聊赖的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她近来情绪较为低落。

自从回晋阳后,崔澈忙于国事,好不容易有了闲暇,也是陪伴魏王崔祐之玩耍,别说是观音婢,就连嫡女,博陵公主崔文君,也受了冷落。

许久,车队停了下来,有宫婢在马车旁提醒道:

“雍仪夫人、渤海公主,已经到驿馆了,还请下车歇脚。”

观音婢虽然并非崔澈的亲生女儿,但也被加了公主的封号,与她有同样殊荣的还有崔澈名义上的长女,颍川公主宇文娥英。

当然,观音婢与宇文娥英能够获封公主,但义子裴乐与继子长孙无忌是不可能封王的。

成为了公主,固然光荣体面,但观音婢更怀念当初父皇身边,只有自己母女二人陪伴的时光。

前方,崔澈牵着魏王崔祐之,走下了天子车驾,一并下来的还有杨丽华。

这是崔祐之在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离开晋阳,哪怕旅途颠簸,也不能使他感觉到疲惫。

好奇的孩子,对晋阳以外的人、物,充满着好奇。

此时已经临近黄昏,今晚自然是要在驿馆住宿,这都是出发前早已规定好了的行程。

与杨广出行不同,崔澈并没有强迫当地百姓为他,以及随行的将士准备食物。

将士们在驿馆周边安营,自己生火作饭。

驿馆早已腾空,崔澈一大家子入住其中,屋舍自然是被打扫干净了的。

随行的御厨还在忙碌着准备膳食,崔祐之在得到崔澈的允许后,兴高采烈地跑出了驿馆玩耍,身后是提心吊胆,唯恐他摔了的随从。

(本章完)

第347章 变故突发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430章 金墉之战(一)第31章 憾失姻缘第368章 仁寿宫变第571章 孤城难守第501章 徐郎何来第7章 离邺归乡(4000)第454章 开诚布公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52章 水淹阳平抱歉,今天要再请一次假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389章 全据河北第608章 拖延时间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91章 作战计划第34章 剖明心迹第483章 发放抚恤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109章 狗急跳墙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217章 矛盾爆发第267章 兼祧之论第331章 崔杨聚兵第344章 驱使俘虏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434章 东线战起第514章 接见二郎第396章 诸将争先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463章 重定租调第69章 晋王设宴第291章 所谓计谋第299章 辽东之败第466章 铺张浪费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478章 功过相抵(4000)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466章 铺张浪费第62章 裴秀来京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461章 净身修行第378章 攻占魏州第541章 兵出散关第477章 再生一计(4000)第618章 父子合谋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47章 献策平陈第55章 征辟裴矩第465章 越府报丧请假第592章 偷渡汉水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205章 储位之议第34章 剖明心迹第154章 大兴献俘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97章 结发夫妻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398章 激敌出战第508章 巨石轰击第353章 契丹军队第22章 求学之心第318章 契丹归附第474章 途经代州第13章 辞亲远行第420章 目标河南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85章 相士纳贿下一章在凌晨两点前第170章 都蓝来访第82章 勿虑婚姻第97章 结发夫妻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3章 记事参军第28章 雄主崩殂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353章 契丹军队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点第398章 激敌出战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466章 铺张浪费第192章 舅甥共话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154章 大兴献俘番外发不出来第584章 东宫失窃第461章 净身修行第435章 消磨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