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

允熥抬起头对卢义吩咐道:“你派人传旨,明日宣张学熙入宫觐见。”

“是,官家。”卢义答应一声。

之后允熥又与妻儿说了会儿话,时候已经不早了。允熥让妙锦先去寝室,同文堃说道:“文堃,你刚才说‘多谢父亲’,可是真心实意说这句话?”

“儿子当然是真心实意,父亲为何会认为儿子不是真心实意?”文堃反问道。

允熥看着儿子的表情,觉得他没有说谎,鬆了口气,说道:“为父是因其他分封的藩王都在藩国掌权,只有你为父没安排掌权,担心你心里不大高兴,所以有此一问。”

“父亲是因在格致院的时候儿子议论了几句朝政,被二哥反驳后又有些不大高兴,所以这样猜测吧。”文堃笑道:“第二日晚上父亲就和儿子解释了,何况儿子当时也只是随口一说,议论过去就忘了,真正喜欢的还是钻研天文,不在意是否能在藩国掌权。不,儿子反而不愿在藩国掌权。儿子看父亲处置朝政,每日都很忙碌,若是也在藩国处置政事恐怕就没空研究天文了。”

“你能这样想最好。”允熥又道:“天文十分重要,不,不仅仅是天文,由运动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等所组成的整个科学体系都十分重要,将来大明能否一直保证世界第一,全看科学体系的发展了,你一定要认真研究。”

“儿子知道了。”文堃答应一声,想了想又问道:“父亲,科学真的这么有用?”

允熥十分认真的点头道:“科学非常重要。”

“那儿子今后定会更加认真研究天文,不,科学。”文堃也认真的答应道。

说过这句话,文堃回房休息,允熥前往寝室也要休息。临睡下前,妙锦又提到一件说过很多次的事情:“三姐夫今年已经三十六了,仍然无所出,找遍了整个中原的名医也没有用处,看来是不会有后了。这样百年之后,谁来供奉香火?妾的姐姐谁来供养?”

“车到山前必有路,等将来再说吧。”允熥心中已有打算,但没有说出来。妙锦见他这样说,也无法再提,只能躺下睡觉。

第二日上朝,允熥进行了他整个在位期间倒数第二次改革。改革分为三部分。第一,对文官衙门再次进行改革:裁撤海务院,设立度支院,将市舶司与内地的所有关卡、税务警察划归度支院掌管,关税与商税向度支院缴纳,而非户部;废除户部三库,设立国库监,所有税款不论田税、商税与关税等,一律由国库监保管。

关于这项改革,允熥原本想设立类似于税务总局的衙门,将所有收税差事都管理起来。但他在详细调查后发现,收取田税与人口统计、田地统计等密切相关,强行将收取田税的差事也剥离户部会增加收税的成本,也容易产生问题,所以收取田税的差事只得继续留在户部。

第二,对军事体系再次进行改革:改革军户制。大明的军户制类似于府兵制,但又有所不同,最显着的特点一是府兵居于乡间时并无上官,只有徵召为兵时才有将领统辖,而大明的军户时时刻刻有指挥使、千户、百户等武将管着;二是府兵需轮番至京城或边关戍卫,但军户不必。前者导致军户在大明中后期极其受武将压迫,还不如奴隶;后者随着大唐的地盘越来越大导致府兵不愿当兵,大量逃亡或自残。

允熥吸取两者的优点进行改革。其一,军户虽仍是军队编制,归属大都督府管辖,但不再执行对外作战的职能,所有军户男丁只需年满二十岁后在同一省内的其他州府为守备司的兵丁三年,之后除非发生十分重大的事情才能再次徵召,如同一般百姓一样;在守备司当差这三年,不必缴纳税赋,而且所有的军户都不必服徭役。自然,原本各卫所的武将也将陆续转到其他职位上。至于守备司,则是允熥新设的一个衙门,在他的构想中类似于后世的武警,由当地知府管辖。

自然,光有武警,没有正规军是不行的。在内地各府、重要地方与边关设立军队,承担防守边疆、镇压造反、出国征战等差事,实行募兵制,招募大明子民为兵。武将则是原本各卫所的武将。当然,主要招募对象仍然是军户。毕竟军户都要在守备司做三年武警,武艺多少要练一些,纪律性也比一般百姓要强,适合当兵。至于‘招募’的方式,则首先以较高的军饷诱惑,其次若招不满,则可半强制徵召军户。但仅限于驻地附近的军户,不能强行招募外地的军户。

允熥自己知道这个军事改革方案并不完美,但好歹比之前的制度要强一些,应当不会像卫所知那样很快烂掉。允熥打算利用十年的时间,将这个改革完全推行下去。

其三,则是对文官封爵的改革。所有在四辅官任上退休或病死的大臣,一律加封为子爵;在六部尚书、大学士等官职任上退休或病死的大臣一律加封为男爵;二爵之后无陛下旨意均降等袭爵。允熥要构建勋贵利益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里只有武将世家他不太放心,决定增加文官世家,平衡武将的势力。

允熥在早朝时同时抛出这三项改革,顿时将绝大多数官员打懵了。这三项改革都有人反对,但不论对哪一项改革的反对众官员都形不成合力,允熥又已经事先与徐家等武将世家沟通过了,所以三项改革顺利通过。

允熥随即趁热打铁,推行三项改革。度支院的人手他早就准备好了,当即宣布成立度支院,将户部与海务院内涉及相关差事的官员连人待差事一併调入度支院,又任命原海务院院使为度支院院使。

加封所有仍在世的在四辅官任上退休的官员为子爵,在六部尚书任上退休的官员为男爵,已经去世的不追封。头一个被加封的就是练子宁。他退休前替允熥背了口黑锅,允熥一直记着呢。允熥还打算过二年再以其他理由将他加封为伯爵。

至于军事改革,因此事十分要紧又并不好办,允熥并未当场宣布进行改革,容后再议。

将这些事情都吩咐下去后,已经到了午时。允熥返回乾清宫,也没心思批答奏摺,就要传膳。这时卢义走过来说道:“官家,是现下召见张学熙,或是让他下午再入宫觐见?”

“朕都忘了,还有张学熙未召见。”允熥笑道:“朕上了年纪记性差了,脑子不如年轻时候了。”又想了想,吩咐道:“你吩咐御膳房准备三人的午膳,召张学熙觐见,再将太子叫来。”

“是,官家。”卢义答应一声,下去传令。

第950章 过后很久的请求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第1483章 天文学大发现——太阳黑子第186章 故第1220章 军事改革——四总部第910章 与孩子们的重逢和一件马上要处置的事情第817章 战安南——两个民族第391章 兖州与辽西第451章 接见使者——朝鲜、扶桑、阿依努第130章 至山海关第155章 爷孙夫妻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826章 战安南——慢兵第1817章 大结局第229章 民间舆论第427章 高煦与渗水第128章 家书与离开兖州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发现新大陆第1751章 奥斯曼皇帝的想法与文坻的应对第1213章 来头第306章 元宵第565章 道理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208章 外交无小事——最终处置与三个目的第1661章 巴布纳——人死如灯灭第701章 宫里宫外第685章 对蒙第112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准备面圣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节)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第1357章 南洋风雨——新的地方第1535章 重见阳光第799章 广州人的反应再续第1044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亲征第1656章 巴布纳——合围第228章 文学泰斗第713章 辨别真相——大白第976章 第一次商议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379章 两地的变故(五)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继迁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第978章 迎接拜访第1357章 南洋风雨——新的地方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706章 接见使者之前第1791章 再次设立市舶司与另外两件事第5章 各自盘算第726章 帖木儿的反应——安卡拉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760章 开罗——自称国君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743章 神秘的汉人第1222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之前就想废的人(中)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第1669章 从一个小消息看到的第1444章 对欧洲的谋划—对卡斯蒂利亚第1094章 侥幸逃脱的人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终于有个结果了第308章 封第1549章 印度之战——孟加拉人败退与朱高旭的谋划第347章 目的与新旧发明第1141章 善后第1057章 最终决战——想要将计就计第1518章 叛徒原来是自家人第220章 家人和朝鲜请求第104章 鱼之有水第1563章 巴布纳——为什么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04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三)第718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安南谈论第1293章 压力和解决办法第573章 巧合敌袭第1263章 首饰古董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第251章 读书第265章 突然的请求第6章 寻找后宫支持者第1155章 出征第1279章 杭州事第1332章 南洋风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的想法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602章 开张大吉第1791章 再次设立市舶司与另外两件事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849章 伪军第139章 战——血战第125章 兖州事件——装神弄鬼第154章 宣府最后一件事然后回京第1185章 什么菜第1817章 大结局第220章 家人和朝鲜请求第112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准备面圣第152章 追悼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