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男婴打卡介苗3个月 肿成「流脓小笼包」家长吓坏

10月男婴打卡介苗出现不良反应。(翻摄自卫生福利部彰化医院脸书)

彰化一名10个月大男婴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手臂施打处竟肿成「小笼包」,且肿块流出一大条黄色浓汁,吓坏家长急忙就医,经过卫福部彰化医院采检并送疾管署,判定是卡介苗菌,为卡介苗不良反应,对此家长申请救济,不过彰化医院小儿科主任马瑞杉表示,最好还是要接种卡介苗,避免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彰化医院指出,男婴的妈妈说这是第二个儿子,老大以前接种卡介苗只红肿几天,但老二今年7月施打后却一直红肿,2个多月后肿包越来越大,看诊后医师建议观察,再过1个月肿包更大,爆出黄色的脓,他们吓得赶快就医,经小儿科主任马瑞杉采样送验,经过1个多月疾管署才确定是卡介苗不良反应。

马瑞杉表示,孩子注射卡介苗可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且台湾属于结核菌高风险国家,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可大幅降低儿童结核病死亡率,建议出生满5至8个月接种。

彰化医院小儿科主任马瑞杉建议家长仍应让幼童接种卡介苗,以避免发生结核性脑膜炎及散发性结核病等严重并发症。(彰化医院提供/叶静美彰化传真)

马瑞杉表示,卡介苗接种后通常在施打处会有发红、肿胀、结痂等现象,平均4个月后,开始结痂留下淡红色小疤痕,一段时间后变成肤色,有些情况会重一点,但通常无大碍。不过这起个案跳脱一般样态,接种3个月后不只施打处的肿块持续变大如小笼包,并且有黄色的脓汁流出,摸起来凉凉的,不会有压痛感,不同于细菌感染的脓疡是摸起来热热、有压痛感,怀疑不是一般细菌感染,因此将患部的细菌培养送验,最后送至疾管署鉴定,确认是卡介苗菌,也就是脓疡是来自于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对此个案,彰化县卫生局已协助家属依「预防接种受害救济基金征收及审议办法」申请救济,尽速让民众获得适当的协助与实质的救济。

马瑞杉指出,接种卡介苗之后,如果像该男婴一样突然出现脓疡,或有其他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骨炎、骨髓炎的症状,一定要尽速找小儿感染科医师看诊检查,厘清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结核菌感染,或是卡介苗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