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打造一个新的深水港!上海的横沙岛,会成为第二个浦东吗?

把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横沙岛,打造成第二个浦东,还要建设像洋山那样的深水港。最关键的是,当年有专家提出这项规划后,曾希望在2020年后建成。

如今已是2024年,显然此前的计划已成水中月。不过根据去年的新规划,横沙岛未来12年要打造横沙新洲。这不免让赞同此前规划的人又看到了希望。

那么,横沙新洲的打造,和此前的深水港规划,两者之间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当年的规划没有落实?现在的新规划着重点又是什么?

建造第二个“浦东”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提出了打造横沙岛的规划。他认为横沙岛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最东端,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将其好好打造而不是闲置。

横沙岛的面积在49到51平方公里之间,之所以不确切,是因为在岛的东段有围垦出来的新土地。

陈吉余认为原有的面积过小,应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在横沙岛的东部,填造出至少48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让横沙岛面积增加十多倍。

当横沙岛的面积,相当于浦东的面积后,之后就能在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规划,最重要的是建造深水港。

因为填海造陆后,横沙岛会出现新的海岸线,这些新区域都是深水岸线,长度可以达到100多公里。

尤其是深度在20米以上的岸线,长度在50公里左右。这样的深水区域,非常适合打造深水港。也就是说一旦填海造陆,就不能让新出现的深水岸线白白浪费。

这样,填海和造港,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件事。因为现在的横沙岛,它的实际环境不适合建造深水港,要想建造深水港,就必须得填海造陆。

为什么要打造横沙岛和建设深水港?针对外界的疑问,陈吉余和支持这一构想的其他专家,给出了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还在2011年,上海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2300万以上。规模庞大,且整体上人口还在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上海的土地却极其有限。和北京相比,上海的土地面积少了一半还不止。人多地少的矛盾越发突出,而且新增加的人口,还要持续占用新的土地。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一座城市每增加1万人口,至少需要新土地660亩,才能承载新增人口。甚至多数情况下,这点土地还不够,需要1100亩以上的土地才行。

正因为如此,在陈吉余他们看来,上海填海造陆长远看是一件好事。虽说横沙岛填造后新增的土地面积并不多,不过城市的发展还要看密度。

陈吉余提出的规划,本来就是让新的横沙岛对标浦东,所以哪怕只增加几百平公公里的面积,也能疏散越来越拥挤的上海旧城,在新土地上创造价值。

废物利用,长江冲刷的泥沙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每年都面临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淤积。尤其是航道和港口,任凭泥沙淤积会导致水位越来越浅。

所以,上海每年都要疏浚河道,挖出来的泥沙量,一年就高达8000万立方米。这些泥沙通常不会被利用,而是任凭江水继续冲刷,直至将它们携带进入海里。

在一些专家看来,这种疏浚和清淤的方式相当浪费,而且提出可以利用每年清淤的泥沙,来填海造陆。

既疏浚了航道港口,也利用泥沙填造出了更大面积的横沙岛,可谓一举两得。

从本质上来看,横沙岛这些位于江心的岛屿,也是经过泥沙的不断淤积而形成的,只不过大自然形成的时间很缓慢。

这样的做法,相当于用人为的方式,加快了淤积形成滩涂和岛屿的进程。因此,专家认为这种办法可行,而且并不会影响长江口整体的生态环境。

以上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口土地的角度,一个是填海造陆的角度。还有第三个原因,是关于深水港的发展和长江货运。

建造第二个“洋山港”

上海港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十多年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不过在这之前,各界总是担心上海第一的位置,会被新加坡抢走。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上海港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了。

目前,上海港没有深水航道,即使每年会进行疏浚,航道以及港口区域的水深,也只有12.5米。正因为如此,刚进入21世纪,上海就在寻找和打造新的港口了。

洋山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被打造出来的。只是洋山港的行政归属是浙江,上海对港口只是业务上的管理关系。

在陈吉余等人看来,如果横沙岛未来也建造深水港,距离上海更近,更有利于上海的整体发展。

有一种观点则进一步认为,未来将铁路修到横沙岛,港口和陆路运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光能带动上海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也将提速增长。

此外,不光上海本地没有深水港口,洋山港作为上海的中心港口,其水深也只有16.5米。换言之,这里的提升空间和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

如果打造横沙岛的深水港,水深将直接达到20米以上。整体吞吐量增加,整个上海港也会进入“双枢纽港”时代。

除了港口因素,也有利于长江上游的货运。上海港每年承载的货运量,有20%的规模是从长江上游运来的。

这些由江船运输的货物,往往不能直接涉海前往洋山港。现在的办法是,上游来的货物到上海,先换成海船再前往洋山港。

或者是转成陆路运输,由汽车将货物运送到洋山港。不管是哪种方式,多出来的换乘环节,既增加了成本,同时也给上海当地的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

如果横沙岛有了深水港,上游来的货船能直接停靠,将大大增加货物运输的效率。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2012年时还专门举办过一个论坛研讨。对于陈吉余等人的设想,外界也提出了各种质疑。

港口需求和生态上的质疑

首先是在港口的需求上,有观点认为,上海已经有洋山港这样的深水港了,不需要再建设一个,因为会分散港口的货运量。

还有观点认为,整个上海港的吞吐量,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尤其是面对长江上游的散货中转量未来会大幅降低。所以再建设一个新的港口,可能会遭遇无货的局面。

对于上述两种质疑,支持建港的认为,未来长江流域的货物出海需求很大,尤其是上游的集装箱出海,基本上都要选择上海方向。只要上游的集装箱量持续增加,上海港口增加规模就势在必行。

质疑者提出,即使未来有需求,但提前建设港口,不一定能将其盘活。他们提到了浦东的临港新城,虽然早早的规划建设好了,但此前一直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横沙岛原本就很冷僻,岛上没有商贸完全是农村,所以有人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建港,不一定能发展起来。

其次,也有人从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质疑。横沙岛正好在长江的出海口,如果填海造陆的话,有可能会对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不可逆的损伤。

比如当地的鱼类,填海造陆后,会不会影响到原先鱼类的洄游路线,这些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才行。

一些参加过填海造陆的工程师认为,填海这种事情需要长远规划,有时候可能一代人根本完不成。

从整体上来看,2012年前后的设想,最终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规划。

超300亿元产值的横沙新洲

虽然十多年前的规划没有落实,但现在的横沙岛有了新规划。根据去年的规划,未来到2035年,横沙岛的东端,要建成100多平方公里新洲。

新洲要建设生态绿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后的年产值在300亿元以上。换言之,整个新洲,是围绕农副产品以及种养殖来进行的。

规划中也明确提到,未来的横沙新洲,向上海供应农副产品的规模,占全市总规模的10%到15%。说白了,这里要打造种植业。

所以,相对于十几年前的想法,新规划是以农业为主。不过规划中也提出,未来要在当地建设5个3000吨泊位的深水码头。

当然,这些港口在未来的运营也是有针对性的。岛上要建立农业产业,要发展食品加工、保鲜仓储、冷链物流等产业,因此码头的货物吞吐,货物类型也是围绕这些产业来进行的。

相比于洋山港这些综合性港口,横沙岛上未来即便建成了深水港,针对性也要强一些。

未来的新洲,耕地规划6.5万亩,农业用地3.5万亩,此外还有2万亩的预留空地,预计要打造生态场景。

结语

综合来看,十多年前的规划,和现在正式推动的规划,有着一定的区别。围海造田的面积缩小了,而且相关方式也有一定的改变。

以前的设想,是要在岛上打造经贸和工业等第二产业的,现在的规划则是发展农业。尤其是要打造生态产业链,形成一个以农副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

这样一来,深水港下一步即便会建设,它整体的运营方向包括规模,也和过去的设想有着很大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推行的规划,同样也有人担心对环境的影响。但总体上来看,由于推动打造的节奏相对缓慢,对这一区域的环境是否会产生大的影响,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能显现出来。

所以未来的12年,规划会推进,有些方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