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治理领域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发布!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锚定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下来一年有哪些重大课题值得我们关注?

2023年11-12月,《国家治理》杂志深入开展“2024年国家治理领域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大型调查评选活动。在前期征集近百位各领域专家学者建议基础上,初步归纳出16个候选课题,面向全国各地党政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339份。综合专家意见和得票情况,最终遴选出2024年国家治理领域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这十个课题分别是:

· 人口负增长阶段的人口高质量发展

· 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

· 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

·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 新形势下干部激励机制优化路径

·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 网络空间治理新挑战新任务

· 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

人口负增长阶段实现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发生转折性重要变化,进入人口负增长的阶段,人口发展也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负增长虽然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和有效需求减少,不利于资本积累、消费需求扩大以及技术创新,给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也为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并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举措是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大对人的投资力度,积极开发“人才红利”,并根据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趋势,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优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配置。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成德宁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景分析

摘 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分析了国家治理智能化转型的典型场景与发展前景,并讨论了国家治理智能化转型可能面临的挑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要想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发展。

作 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马 亮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新赛道

——兼论颠覆性创新的推动作用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质的跃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不是增量创新而是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前沿技术不断突破,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给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历史机遇。颠覆性创新通过开辟全新赛道、升级传统产业和重构产业格局等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颠覆性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进入“无人区”,颠覆性创新的高不确定性需要产业支持政策的转型,市场选择性需要更好地活跃市场主体,时序关联性需要秉承包容审慎的原则,不可预测性需要发挥科技伦理的作用。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晓华

地方财政转型与新增长极探析

摘 要:当前,我国地方财政在运行中遇到了一些难题,究其成因,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财政体制机制方面的。以往的土地财政模式急需转型,地方财政新增长的实质是推动财政转型。地方财政新增长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即在实现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地方财政行为,筹集更充分的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通过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更快的经济增速,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充分可靠的财源。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志勇

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的乡村振兴途径

摘 要: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和根本方向。我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然而,产业发展滞后、人才短缺、文化困境、生态压力以及组织基础薄弱,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短板和重要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共同富裕目标与使命,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多措并举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综合施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移风易俗传承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千方百计保护生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作 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员 胡仙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迪

摘 要:中华文明历史是一部治国理政思想文化的伟大史诗。“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治理文化,可以获得很多启迪。在古代政治和行政哲学思想中,以史为鉴的传统打造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周易》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人的辩证观,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形成了中国人的系统观,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提供理论营养和增强实践动力。对待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一分为二,从传统治理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 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兼职研究员 高小平

新时代干部激励机制创新优化路径探讨

摘 要:近年来,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干部队伍的不作为现象却有所抬头。干部不作为的根源包括制度上的权责不匹配导致的“不能为”,强化问责机制导致的“不敢为”,动力不足导致的“不愿为”,以及改革进展加快和政治生态变化导致的“不会为”等。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短板是制约干部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建设,需要不断强化问题导向,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取得实效为着眼点,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积极构建崇尚实干、鼓励担当、强化问责的多维激励体系,积极推进新时代干部激励机制的创新优化。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贠 杰

新时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摘 要: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要将高水平安全的保障作用落到实处,就要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为高水平开放创造合作共赢的外部环境、为创新发展创造健全宽松的相宜环境,并牢固树立一切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先的重要认识,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 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王文章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向与实践进路

摘 要:为应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实困境,中国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在遵循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展网络空间这一新型的人类公共活动共同体,倡导互联网空间应当成为真正的人类发展、安全、责任、利益的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化和延展,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全球战略视野和共建共享治理观。只有从共商、共建、共治和共享这四个着力点出发,才能更好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 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 钢

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城市韧性治理模式创新路径

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城镇影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发生时间、影响地域和灾害强度、灾害链条以及“风险涟漪效应”大幅超过原有的风险框架,危及中国城镇的生态安全和运行稳定性。城市基础设施亟需提升气候韧性,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积极面对,也要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从源头夯实风险防控容量。要在快速识别风险类型的基础上,以敏捷的恢复能力让一度受损的城市功能尽快复原,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作 者: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樊良树

选自 | 《国家治理》2024年1月(上)

欢迎关注人民论坛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