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退休力大調查/人生無限 65+也能繼續奉獻
2024退休力关键数字 制表/林又旻、魏忻忻 图/联合报提供
来测退休力 制表/叶冠妤 图/联合报提供
林静芸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诊所跳起舞来,她说只要头脑清晰、手指灵活就会继续行医,也说:「人生充满无限可能,不用画地自限。」
早晨六时的国中操场,台北市都还没有清醒,「中山六君子」晨运社的大哥大姐一身劲装,已开始在暖身拉腰,准备团练,目标是明年的世界壮年运动会。他们大多数是退休人员,但退而不休,不但并未完全离开工作,也想回馈社会,包括努力拿牌为国争光。
社会连结 退休五力中最低
寿命延长,「65+」后还有悠长岁月,活得好是人生下半场重要挑战。退休五力中,「健康」和「理财」是老后生活基础,但要让生活丰富多彩,得靠「社会连结」等心灵退休力。根据退休力大调查,社会连结连续四年在退休五力中分数最低,今年仅五十点九四分。
在社会参与部分,约五成愿意「累积某项知识、能力或技能」、「从事能让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担任某个领域专家、顾问,分享自身经验」和「有从事志工的经验或门路、管道」比率不及三成。高龄者社会连结得分普遍高于年轻人。
保持阅读 逾75岁比率最高
保持阅读习惯与年龄成正比,七十五岁以上最高,愿意学习新科技设备各年龄层皆接近六成,以六十至六十四岁最高;愿意了解社会新趋势、新价值观皆超过七成,以六十五至六十九岁最高。
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指出,所有生物几乎都在过了繁殖期后,就开始走向衰老,但人类与其他生物很不相同,即使过了繁殖期,还能继续活很久。延迟转大人,人的寿命变长,社会角色必须转换与改变,但不管活到几岁,人们还是会在生命中寻找值得奉献的意义。
例如慈济环保站、回收点遍布全台,他们称为「做环保」,不只将垃圾分类回收,物命再生也让长辈找到生活的寄托。陈亮恭分析,除了回收本身的环保意义,更让地球环境崩毁速度更慢一点,期待留给后世更好的生活环境。
林静芸也认为,社会结构改变,大缺工时代来临,政府应妥善运用银发族的能力与经验,协助创造人生舞台,回馈社会。她也说,一直以来,与人互动,让病人变得更年轻,是她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而到目前为止,也对自身技术充满自信,她说仍会继续提供医疗服务,开心奉献,成为乐龄的外科医师。
延后退休 不必靠年轻人养
七十一岁的周再添和太太陈美莉是「中山六君子」晨运社的运动夫妻档,两人都认为六十五岁退休太早,支持延后退休。尤其超高龄社会,年轻人要养老人实在很辛苦,自己经济能力没问题,也不计较收入多寡,希望有机会发挥力量。
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秘书长张淑卿表示,「65+」族群不应该被视为负债,人生下半场,岁月正好,老盟持续推动老人福利法修法,认为应纳入更积极的「长者发展权」,让长者成为社会资源而非负担。政府应该规画「长辈彩虹光谱」,利用职务再设计适材适用,强化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