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退休力大調查/優雅退場 準備好人生斷捨離

2024退休力关键数字 制表/林又旻、魏忻忻 图/联合报提供

来测退休力 制表/林丽玉、翁唯真

在退休准备指标中,「有没有进行预立医疗照护咨商(ACP)或预立医疗决定(AD)」是必问题,但根据二○二四年退休力大调查,今年回答「不知道/第一次听到这些讯息」比率创下新高,超过两成;进行预立医疗照护咨商与医疗决定的比率连续四年未有显著进步,今年创新低,仅百分之十七点三。

调查结果与器捐病主中心统计相符,卫福部积极推动善终三法,分别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病人自主权利法。遭遇疫情,签署安宁缓和、器捐、预立医疗人数皆下降,如今回升,安宁缓和条例今年累计破百万人次签署,器捐签署人次也累计超过六十三万人次,病主法推动六年,预立医疗有八点七万人。

最后决定 要让亲友知道

「终活」语出日本,是「临终活动」的简称,指对于到达生命终点所做的准备活动,例如安排葬礼或预立遗嘱,为什么写下自己的「终活」如此重要?器捐病主中心执行长蔡宏斌说,身为在医学中心工作的医师,每天经历生死无常,许多患者被送到急诊时已无法表达,若对人生的最后有一些想法和决定,一定要提早准备,并让亲友知道。

外电曾报导,有民众在胸口刺青「NO CPR(拒绝心肺复苏术)」,表明不想被急救。但奇美医院老人医学科主治医师简嘉威说,刺青在法律上没有效力,医师不执行急救医疗有一定条件,已签署「不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意书」(DNR」,且死亡已不可逆才会生效。

蔡宏斌也说,医疗决策专业性、复杂度均高,要民众理解有其困难,病人时常要经过一次插管、拔管出院的亲身经验,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临终医疗项目有哪些,并凝聚家族共识,作出决定。建议大家接受预立医疗照护咨商(ACP),并签下预立医疗决定,由医师、社工师、护理师等专业人员见证,也可由信任的朋友陪同。

谈论善终 台湾文化不容易

不过,要开口讨论并不容易。蔡宏斌说,临床上状况很多,有时长辈一开口,子女担心是不祥预兆,不想讨论;也有老人家说「你就跟我儿子讲,他决定就好,不要来烦我。」正襟危坐谈论善终,在台湾文化中不容易,建议民众可挑选家族旅游、年夜饭等场合提出,接受度可能较高。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以防万一─终活笔记本」,属于自己的终活笔记,书写生命历程,并规画身后安排。联合报健康事业部营运长吴贞莹表示,随着高龄社会发展,死亡、老化、疾病成了避不开的话题,终活不只为了做好生命走到最后阶段的准备,更是为了活在当下。

吴贞莹提到,手册不仅是「终活」指导书,也类似生前遗嘱,内容小从生活琐事,大至预立医疗决定、安排葬礼等。宛如提前规画告别式,写下个人喜好、欲邀请的人、背景音乐播放、想放哪一张照片,在书写过程中学会面对死亡,好好告知家人最后的决定,人生代办清单自己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