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退休金有妙方!依年龄、世代调整投资组合 有系统安排退休生活
▲ 退休金准备对不同年龄来说有不同的适合方法。(图/pakutaso)
《富兰克林坦伯顿基金集团退休收入策略暨预期调查》今年首次纳入台湾,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台湾民众在多项退休准备包括储蓄退休金进度、来源、可续性表现等,都相对低于美国。在进行跨国分析时发现,台湾与美国民众在规画退休金时,最依赖的皆为「自己」比例超过三成,但台湾还没开始准备退休金的比例有46%,高于美国的23%。
根据调查显示,在即将退休者中,台湾自认退休财务准备落后的比例有73%、也高于美国的66%;但在退休金准备的压力上,台湾及美国民众的压力都不小,各有83%与67%。
富兰克林坦伯顿经理人唐峥辉表示,检视退休理财可分成累积期、过渡期、退休期三阶段。累积期着重提高储蓄率,长期投资提高资产增值空间;50岁以上过度期,则需要配合工作或家庭成员变动等因素,调整不同资产配置;而退休期需求差异更为明显,需要量身订做专属投资方式,创造退休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富兰克林证券投顾建议,不同世代也有不同的投资方针,对于20~37岁的千禧世代来说,在资金较少、却有时间优势的情形下,可以以小额的定期定额投资开始规划,拉长战线、积少成多,降低对退休准备金的压力。
至于38~53岁的X世代来说,在定期定额投资的同时,可利用相对充裕的资金,加入可领股息的基金投资,加速累积退休金。
对于54~69岁的婴儿潮世代来说,则需以攻转守、求稳定为主;70岁以上的超熟龄世代,因退休金是支持生活的主要来源,利用单笔投资防御、以配息收入维持健康现金流,投资建议配置则以债券组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