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上榜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专访成都银河磁体总经理吴志坚:一直很执着,坚持精益求精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杨霁月 摄影报道
初冬时节,成都高新西区,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磁体”)的车间内,轰鸣声中,多台机器运转。随着压机上的操作设备一起一落,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磁体出现在眼前。
“这些磁体可以用在空调、电冰箱、汽车、手机、电脑等物件上,几乎每家每户都离不开它。”银河磁体总经理吴志坚指着一台机器说,每台压机的生产数量不一致,有的一次可以压制4个磁体,有的能同时压出十余个磁体。“以前开一个机器就需要一个人操作,现在这些机器经我们自己完成自动化改造后,一个人就可以看管6到10台压机。”
近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大会强调,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在做强城市发展核心优势中,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
作为成都高新区的磁性材料企业,银河磁体凭借着“粘接稀土永磁元件”这一主营产品,连续两次夺得含金量十足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奖项。银河磁体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行业领先?有哪些培育“单项冠军”的经验?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银河磁体总经理吴志坚。
▲ 银河磁体总经理吴志坚
全球“单项冠军”
粘结钕铁硼磁体全球流通市场占比达30%以上
记者:银河磁体在产品研发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吴志坚:我们公司成立快30年了。前些年一直在做的一个主导产品是粘结钕铁硼磁体,目前在全球流通市场占比已达到30%以上,做到全球第一。2010年创业板上市之后,公司也在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先后做了几个新的产品,热压钕铁硼磁体、钐钴磁体、注塑磁体。在国内,银河磁体是唯一一家可批量生产热压钕铁硼磁体的企业。
近年来,我们也开发了生产磁铁的原料。比如粘结钕铁硼磁体、热压钕铁硼磁体的磁粉,以前主要是在外面购买,现在逐步过渡成我们自己制造。自己制造后,对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 银河磁体车间
坚持精益求精
不断改进设备提升质量
记者:银河磁体连续2次保持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回顾培育单项冠军产品的过程,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吴志坚:我们的产品能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单项冠军,我认为与企业对市场和长久持续的经营观点密不可分。我们公司在十多年前,在行业内就有较高的地位了,当时我们的目标就想把粘结钕铁硼磁体做到全球第一位。2003年,公司利润就有几千万,当时公司有人提出来,能不能去投资其他产业。公司高层就坚决反对,说要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主业做好。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它有持续的生命力,会长期被人们生活所需要。我们想努力在这个行业里面把它做到最好,做到全球最好。所以,我们一直坚守这个概念,一直很执着,一直在很多方面精益求精。
记者:您提到了精益求精,具体有哪些例子呢?
吴志坚: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磁体做好了之后,有一道工序叫充磁。磁体在制造过程中没有磁性,需要通过一个工序来充磁。充磁有一个充磁夹具,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一个充磁夹具的成本大概是1500块钱,最开始它的平均寿命大概就是在5000次左右,那么每个产品在充磁这道工序消耗的充磁夹具费用就是0.3元。如果每道工序都这样耗费的话,那这个产品就根本没有钱赚。所以我们就不断持续地改进,把寿命从平均5000次提高到1万、3万、10万。通过大概三到四年的努力,充磁夹具的寿命平均就达到了30万次以上。此外,包括模具不良率等,很多工序都一样,都不断持续改进,这就是精益求精。
再比如,我们有道工序叫压制成型,就是把磁粉压制成磁体。以前我们的设备初步估计一年只能做3000吨,那么后来通过不断地改造,现在我们评估出来,做8000吨也没问题。那么,这样就减少了买设备、买地造厂房的钱。用更少的投入,充分发挥潜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成本也会更低。类似的例子在公司来讲是非常非常多的。
▲ 银河磁体车间
建圈强链
“链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记者:银河磁体获评新型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建圈强链方面,将如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吴志坚:政府将我们评为链主企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很重大。以前我们的一些装备,包括成型的压机,基本上是全部在外面买,去上海、安徽等地方去购买。现在,成都这边也有这样的企业。我们让他们按我们的严格要求做了一些样机,觉得很不错。
这样有很多好处。本地企业可以成长壮大,我们可以把设备的包装运输费省掉,对双方来讲都是双赢的。另外,像我们做磁体用的一些原料,以前更多是在包头那边购买,以后我们可能会转向四川这边的厂家购买。此外,还有我们需要的辅料,我们现在正在扶持成都周边的供应商,希望他们能够成长起来之后,也满足我们的要求。链主企业应该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今后会更加用心。
点赞高新区营商环境
服务型政府帮企业解决难题
记者:在科技创新方面,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
吴志坚: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做到领先了,如果要想继续往前发展,就必须要创新。今年7月,我们招的学理工科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就有30几个人。我们的装备也需要创新,需要把产品的性能做得更好、成本做得更低。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几个产品领域里做好全球领先,必须要有很多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记者:如何看待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
吴志坚:成都高新区是一个服务型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除政务服务以外,还为企业提供了很多产品宣传的渠道和交流学习的机会。近期,就听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将举办一场“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活动,非常期待在会上能与更多的企业交流分享,也希望政府能够更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和搭建相关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广泛而集中的宣传交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