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才登全美百大银行!矽银无预警倒闭:问题出在这3点

(图/今周刊提供)

矽谷银行无预警倒闭,震撼全球金融圈。这家曾被评为模范银行的美国指标新创融资机构,何以在短短两天之内急速殒落?联准会的出手救市,又是否能挽回市场对金融业的信心?

「从来没想过,我的银行会倒闭……。」说话的,是美国东岸一家医疗保健新创公司的执行长,时间点,是美东时间3月10日,正当美国政府宣布「关闭」一家有40年历史的老牌银行之际。

受害CEO:生命最糟一刻

「电话没有人接,帐户迟迟无法登入……,我在那里至少有1千万美元的存款。」接受纽约当地媒体采访时,这位执行长语气中难掩焦虑,「这是我生命中前所未有、经历最糟糕的18个小时。」她如此强调。

「这会是雷曼危机的再现吗?」过去两天,全球主要媒体纷纷抛出这样的疑问。究竟,在这位执行长经历生命最糟糕的18个小时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时间先回到3月8日,当晚,位于美国加州的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简称SVB)发布了一则融资公告。公告表示,SVB已出售由美国公债和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MBS)组成的210亿美元可销售证券(AFS),而此举将导致18亿美元的税后损失;此外,公告提到,公司计划透过普通股和特别股筹集22.5亿美元的资金,以「重塑资产负债表」。

出乎许多人预料的是,一则看似「不愠不火」的融资公告,不仅为SVB自己敲响了「丧钟」,更连带重击了全球资本市场对美国银行业的信心。

3月9日美股开盘,以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为首的银行股全面重挫,摩根大通收盘大跌5.4%,澳洲四大银行之一的西太平洋银行(PacWest Bancorp)重跌25%,全美第八大银行嘉信理财集团(Charles Schwab Corporation)下挫13%,标普五百指数中的银行类股则重挫逾4%,创下2020年6月以来最大跌幅。而作为「震央」的矽谷银行母公司SVB Financial,收盘更是暴跌了逾60%。

就在资本市场「腥风血雨」不到一天之后,加州监管机构金融保护与创新部(DFPI)宣布关闭矽谷银行,随后,SVB被移交给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也等同宣告这家资产规模排名全美第16大的银行,即将进入破产程序。SVB的「倒闭规模」之大,也创下了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美国银行业的纪录。

讽刺的是,在2月中,矽谷银行才刚登上了《富比世》杂志「2023年美国百大银行」榜单,凭借出色的获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美国第20位。

矽谷银行何以走到这种地步?

「全美新创融资 一半靠它」

在谈矽谷银行的「失败」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它的「荣光」历史。成立于1983年的SVB,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塔克拉拉市。成立初期,主要为矽谷地区的科技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并在1990年后扩大业务范围,成为一家专门服务新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商业银行,并在全美打响名号。

「全美的新创融资,大约有一半都是透过它。」曾任之初创投合伙人、现旅居矽谷的台湾知名新创顾问詹益鉴,如此评价SVB在美国创投圈的地位。

为何矽谷银行能拥有如此高的市占率?詹益鉴认为,其中关键,在于SVB的特殊产品:风险贷款(Venture Debt)。

詹益鉴解释,「风险贷款」和一般贷款最大的差异是,一般贷款或授信是以实体资产或业务,作为抵押或担保品,但风险贷款是以新创公司的融资能力与市场估值,作为评估。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詹益鉴表示,对新创来说,最直接的优点,就是不需要设备或资产作为担保品;另方面,詹益鉴补充,「相较于可转债,风险贷款并没有可转换为股票的特性,因此不具有稀释股本或夺取公司控制权的缺点。」

不过,新创公司的风险原本就高,这也代表能提供风险贷款的机构必须有相当的「评估能力」,詹益鉴强调,这也正是SVB的优势所在。他观察,为了让旗下获投公司拿到风险贷款,许多创投会要求新创公司尽早于SVB开设帐户、累积往来纪录与财务资料,并将投资的资金放入该帐户中。

詹益鉴指出,久而久之,随着老牌或大型创投机构对SVB的信任与依赖,想在矽谷获得投资或已经获得投资的新创公司,几乎都会有SVB的帐户,「也因为跟这么多创投与新创公司长期往来,SVB得以掌握独特的产业资讯与评估能力。」詹益鉴说。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詹益鉴感叹,客户「过度集中」于新创,最终竟也成为SVB倒下的原因之一。

(图/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