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亿,今年最大人民币VC基金诞生

人民币募资市场,终于传来一个提气的好消息。

就在刚刚,祥峰投资完成了第二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规模超过35亿元。不仅刷新了自身的募资纪录,基本稳坐了今年以来,市场化机构中最大的人民币VC基金。

该基金落地厦门,以老LP为主,超过90%的LP进行了复投并加码,同时首次引入一家大型险资LP,结构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祥峰本次募资用时一年左右,前后接触了数十家LP,出资意向比规模高出2成左右。但即便有的选,有机会超募,祥峰还是选择了“老朋友”,维持目标规模。

这里不由感叹一句,市场不景气之际,想成事的难度显然在增加,沟通磨合的成本比平日要高得多。

本期基金的投向和打法,延续了祥峰过往的画风,即AB轮为主的早期投资,深耕多年的芯片半导体、机器人等硬科技赛道构成了基本盘,同时发力大模型相关领域,AI的布局权重也在增加。

市场行情低迷,还能实现稳定上行,这很考验内功。祥峰二期人民币的规模,相比2020年首期人民币的22亿增长了6成左右。祥峰2022年的第五期美元相比上期同样是6成的规模增速。

随着本次人民币基金完成,祥峰投资的管理规模来到了185亿左右。

对于一家成立16年的GP,这个节奏不算激进,稳扎稳打,但这几年这家新加坡GP的上升势头是肉眼可见的——除了基金体量逆势刷了新高,投资也迎来了收获期。

在明星科技项目的早期资方名单,正在不断出现祥峰的名字,比如地平线,祥峰早在2016年A轮投资;宇树机器人,祥峰在2020年Pre-A投资;刚被“抢”到北京、拿下10亿融资的芯驰,祥峰在2019年preA轮入局。

在行业哀嚎遍野之际,这家新加坡GP罕见的正向上行。

很多人想问一句,why?

正文之前,先简要给几个结论:

1.一家GP行不行,老LP最有发言权,90%的LP复投出35亿,本身就是结论;

2.站位准,芯片半导体、机器人、大模型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医疗科技,这些赛道,转是转不过去的,只能提前站在那;

3.track record周期长,账面回报稳定——2024年,“稳定”绝对是核心竞争力;

4.真能出案子,地平线A轮;宇树机器人Pre-A投资;芯驰preA。

16年,挺进主流

审视基金之前,先抬头看一下大环境。募资难年年都喊,今年的难度又是前所未有。

募资已经连续两年腰斩,除了一直存在的资金属性错配问题,还有两个尤其棘手的挑战,一是市场化资金的结构性缺位。一级市场全面进入国资时代,基金的基石LP通常以国资为主,出资上限常为30%到40%,但由于市场化资金的出资意愿持续低迷,配资出现缺口,根据多位GP的描述,缺口比例已经从去年的15%,到了今年的30%。

另一个挑战不太显性,即LP“动作慢”。原因很简单,“看不清”。不论市场还是国资LP,当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决策自然放缓,于是募资市场处于频繁对接、频繁交流、频繁尽调,但就是不出手的境地。

在各层都在上难度的募资环境中,想要拿到结果比以往更难,首先要有更主动、更坚定的决心。

祥峰这次拿出了35亿的目标,刷新了自身纪录,既是自我挑战,也是向一线体量的首次冲击。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波反向操作。一级市场对规模的态度早已悄然转变,审慎和保守取代了前几年的“大干快上”,规模不再是定胜因素,甚至已经有机构开始向LP退款、减资。

这时祥峰又来了把反向,而且不是第一次。2022年,国内疫情管控还未放开,加之大国博弈,一级市场信心有点“崩”了,于是国内GP冒着新冠风险,扎堆飞去新加坡,寻找募资和投资的新故事。而祥峰,这家新加坡老牌GP,反手一个5亿美元的新基金,重仓中国市场。

祥峰对中国市场有着一以贯之,甚至可以称之为高涨的信心。两年前我和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郑俊聪有过一次对话,印象很深,我很久违的从一位新加坡GP口中听到“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独家丨坡县最老牌的GP来重仓中国了》一文,这里不做赘述。

近日,我和祥峰管理合伙人夏志进又进行了一次对话,再次听到了关于信心的描述。

这信心大抵离不开机构的基因。祥峰是新加坡GP,新加坡对待中国市场的看法始终比欧美国家更乐观,更友好。近期,中国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入华投资20年的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期看好中国经济,长期投资中国市场。

上层的乐观是方向,是基石,是底气。

夏志进还抛出一个微小的辅助指标——在调研中他发现,长三角某些城市正在努力保证电力供应,除了夏季家庭用电高峰,压力主要来自当地企业。侧面说明,一些地方生产和发展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换句话说,打开了信心的雷达,才捕得到信心的信号。

当然,不可否认,作为一家面向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祥峰必须信中国,这也是明智策略——对于一家投资机构,充足的子弹储备会让机构在抗风险、穿越周期上更有底气。

但祥峰实打实落地了一支略显激进的35亿基金,说明确实在身体力行。

说回基金。“想上”是主观意愿,“能上”是客观能力,用钱投票的LP从不为GP的理想买单,今天尤其如此。我们再从募资角度拆解一下,LP为何买账。

LP尤其国资LP,“求稳”的诉求前所未有。祥峰作为一家成立16年的投资机构,有十几年的track record,账面回报相对稳定,业绩延续性好,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另外,祥峰的投向高度契合了当下主流。按照通稿披露,本期基金将主要投向芯片半导体、机器人、大模型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医疗科技。不论市场化投资,还是地方国资,这些方向都构成了吸引力和回报空间,是“新质生产力”的具象行业。

长期来看,资产荒不会系统出现在这些赛道。另外,合伙人夏志进预判,今年下半年起,市场将迎来一波不错的投资机会。原因是,在经历两年的融资低谷后,一些企业到了需要资金的节点,按照市场行情,企业很可能以两年前的估值进行融资,但业务在经历两年沉淀之后比之前更好。

另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币LP的成熟度,与科技的契合度都在走高。作为一家2010年就以硬科技为主的投资机构,祥峰在10年之后的2020年才启动首支人民币基金,慢的原因在于,理念匹配的LP数量不足,还需要等。

在这之前,人民币LP的主流审美集中在两类资产:赚快钱的Pre IPO和赚大钱的TMT。科技投资体量偏小、偏散、周期长,一家芯片企业,百亿体量已算不小,投资回报倍数5-10倍都算明星项目,很难入得了想赚快钱、大钱LP的眼。

走过高举高打的时代,LP经过市场教育,交了学费,加之政策向科技转向,理念、利益、回报预期都一致的“耐心资本”变多了,祥峰的这只35亿人民币基金是注脚。

也是一级市场的信心。

新加坡GP的自我定力

这几年一级市场大洗牌,有曾经活跃的机构消失了,也有低调无闻的机构开始冒尖。祥峰属于后者,这家新加坡老牌GP正在越来越多的被看见,势能正在肉眼可见一步步往上走。

除了基金体量逆势刷了新高,投资也迎来了收获期。

在明星科技项目的早期资方名单中,我们不断看到祥峰的名字,比如地平线,祥峰早在2016年A轮投资;宇树机器人,祥峰在2020年Pre-A投资;刚被“抢”到北京、拿下10亿融资的芯驰,祥峰在2019年preA轮入局。

过去两年,祥峰达成了4个IPO和1个并购退出,另有近10个项目准科创板项目,暂因IPO放缓搁置。新一期基金也将摸索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透过这些成绩,背后是某种定力。一个组织当中,一号位的影响最大,郑俊聪最常对团队说的一句话是,要耐得住寂寞。在祥峰在从低调无闻走向主流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原则和一些自我气质。

在人民币募资上,祥峰从一开始寻求的就是诉求高度契合的合作伙伴,如果没有,那就再等等,不见急功近利。包括本次人民币LP的筛选,也不全然以拿钱为目标,而是照着不止一期的长期合作做筛选,想必背后也做了不少取舍。

当“求变”变成一种“正确”,祥峰还坚持着经典VC打法——追求灵活前瞻,快速反应,通过bottom-up,top-down,扎实的行业梳理,勤奋的一线调研,持续寻找新的创新和投资机会。

这打法有个前提,走精品,不走量。祥峰平均一年出手20个左右项目,AB轮为主,ticket size 1千万到2亿之间,目前来看是延续的,合理的。

放今天看,祥峰打法好像有点old school,但深挖一看,行活早就做得非常扎实了,有些做法甚至领先于行业很多年。

比如,搭博士团队,在一级挖博士成风前的6、7年,祥峰已引入多位理工科、医疗、材料学博士,培养沉淀为复合投资人才。

再比如,在投后服务还没成为机构“明牌”的时期,祥峰的攒局或者说投后赋能,已经成熟老练。2023年,慧智微电子上市,这是祥峰2014年的B轮领投项目,在投后的三年内,祥峰帮企业引入了财务总监和人力总监两位核心高管。

除了少数股权,祥峰还有个潜在有力的抓手或者说工具,作为新加坡的global fund,祥峰有专门团队可以帮助出海企业进行前期落地,包括对接潜在客户和线下渠道。如今中国企业大面积出海,成熟企业在找增长点,很多初创企业day one就把出海作为策略,祥峰的这一优势显然在投资和募资上都构成吸引。

但祥峰最核心的定力,还是投向。十年之前,芯片半导体就定为祥峰的主要投向,中间经过无数个投资风口,诞生过无数个惊人回报,祥峰可能羡慕过,但没有跟风,包括芯片半导体行业本身也有起伏,合伙人夏志进还是敢于放话:祥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坚定吃好这碗饭。

时代的馈赠有时会落到投机者,绝大多数时候属于定力者,比如祥峰。

你很难说清,祥峰的这层定力具体来自哪里,不只是理性判断,可能是新加坡的视角差异,更东方的做派差异,或是稳扎稳打的胜利。但这家新加坡GP逆势上行,挺进主流的密码,确实就藏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