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全球世纪主旋律

(新华社)

以100年1个世纪作为单元,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历史的发展,勾勒出其中的主旋律,也许是一桩挺有趣也蛮有启示意义的尝试。以过去600年为范围,是因为在此之前,这个地球上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行为,不符全球概念。所以,就从15世纪开始吧。其实15和16世纪可以一块儿谈,因为两个世纪加起来就是人类的大航海时代,但又可以区分。

15世纪是中国大航海时代,主角是郑和,从1405年迄1433年为止的28年,前后7次,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并进入红海,从亚洲到非洲,基本是由国家力量主导的大规模政治、外交、贸易、文化大行动。16世纪则是西方主导的大航海时代,主角分别是(以国而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及(以人而言)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范围最终覆盖了全球。基本动机主要为寻找资源与商机的风险投资行为。

补上一句,在大航海之前,亚、欧大陆板块早已有陆上丝路沟通交流。由于自古以来人类主要文明多散布在亚、欧大陆板块,在交通网络特别是海陆联通之后,17世纪开始,就出现了东西或亚欧文化碰撞交流的主旋律。1601年,义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利玛窦被允许进入北京并传教。其实利玛窦1583年即来到中国居住,在明朝中国颇受士大夫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除了作为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开拓者,他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利玛窦进京后,接受朝廷俸禄,并与徐光启、李之藻等明朝官员及学者搅动起了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一波大浪潮。可惜的是,之后中国即逐渐走向封闭,也因此,错失了从18世纪开始由西方主导的历史主旋律。

人类在18世纪的历史主旋律是两条并行且相辅相成的现代化路线: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自1760至1840年,以机器取代手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标志性代表为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则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相乘相加产生了两种效应:一、在社会内部出现了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及阶级间的剥削与矛盾问题,也因此进一步萌生了刻意与资本主义区别的社会主义,及两种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另种效应是生产力爆炸导致产能过剩及资源不足。前者是供给面困扰,后者是需求面困扰。正是为了要解决这两大困扰,这就出现与形成了人类19世纪历史发展的三大主旋律。

为了消化过剩产能,这就走上了重商主义,通过海上贸易,一方面在全球寻找市场,拓销产品,二方面在全球寻找资源。为了更方便获利,贸易船后面加上炮舰是好主意,这就走上了帝国主义,甚至为了一劳永逸而走上了殖民主义。这三大主义就是19世纪历史的三大主旋律。

18及19世纪的「因」到20世纪就见到了「果」。 20世纪主旋律分别是上半世纪的热战及下半世纪的冷战。前后两次世界大战,既是反法西斯,更是反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至于冷战,表面上是东西两大阵营之战,深层次其实是市场资本主义体制与计划共产主义两大意识形态与体制的斗争。体制之争在20世纪表面上是西方胜出,其实未必,因为2.0版还将在21世纪出现。

新世纪走了1/5,21世纪历史主旋律至少有三:一、体制之争进入2.0阶段,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K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二、东西气运的大翻转,具体地说,是西方主导世界600年的大退潮vs.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大复兴。三、与此平行的是海权独霸时代的结束,及海、陆两权并行的「世界岛」(亚欧非一体化)时代的到来。600年,延伸到7个世纪,主旋律与主旋律之间其实是脉络相同,互为因果的。(作者为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