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陆青认为虚拟社交更孤独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加上疫情影响,大陆年轻人有「社交卡顿」现象,认为社交太麻烦,回避过社交生活。(新华社)

当下不少大陆年轻人「线上好友」愈来愈多,人却愈来愈宅。近日《中国青年报》对2001名18至35岁的大陆青年调查显示,有71.3%的受访青年认为太多虚拟社交让人更孤独,并有64.2%的比例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同时有超过4成受访青年承认自己会回避社交。

「以前大概一两周跟朋友见一次,后来疫情期间外出不方便,有时一个月也见不了一面。」北京某大学硕士三年级的任雯说,自己日常社交活动比较少,缺乏社交经验,在一些场合比较胆怯,认为自己还是很有社交欲望的,渴望与人实际接触和交流。但在这样的场合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行动表达,越不出去越不会社交,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该调查显示,有18.5%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参加线下社交活动很频繁、58.9%自认一般、19.7%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很少参加线下社交活动。

此外,有88.1%的受调者觉得面对面的社交重要,但却有64.2%认为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觉得自己线下的社交有障碍、17%感觉线上社交有障碍,另有20.5%感觉自己线上线下都有问题。社交卡顿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不顺畅,表现为因某些原因而拒绝与他人进行交往、避免参与社交活动的一种倾向,包括社交回避、社交恐惧等倾向。「社交卡顿」既有主动为之,也有被动选择。

即便知道社交重要,却仍有40.3%的受访者承认自己会回避社交。具体原因上,有60.6%青年表示,当下一些社交逐渐变味,目的性强被视为首要原因。也有47.8%将回避现象归因于工作生活压力大、没精力社交;46.5%认为是在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单薄,社交经验少。

至于怎么看待部分年轻人线上热闹、线下独处的生活?该调查发现,71.3%的受访青年认为太多的虚拟社交反而会感到更孤独,62%认为年轻人借助社交软体可以满足社交需求,也有40.4%的受访青年觉得会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

大陆专家认为,回避社交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是因为一大群人的社交让青年人感到很费心力。小到出门前的化妆、服装挑选搭配上的精力、时间消耗,大到对传统社交礼仪的不适应。二是因为一些社交逐渐变味,目的性过强,为年轻人所不喜。再者,线上社交在代替线下社交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线上交往倦怠。网路语音或视讯聊天等社交手段给青年的交流互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又反过来促使青年主动回避、回绝现实社交情境。随着即时通信工具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容易被即时通信工具所干扰,倦怠情绪使得人们会产生回避线上社交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