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在虎门蹬三轮,风雨天顺道送了一个老人,却改变自己的人生
本文四千字,详细记叙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农民工的成长故事,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他们的成长历程里,事业和爱情几乎都是同期而至。为了增加可阅读性,部分情节做了艺术化加工,请注意甄别。
95年8月,21岁的我离开湖南益阳老家来到广东已经三年了。
在没来广东之前,我总听人说这里遍地机会,随处都能找到赚钱的工。可这三年在东莞的奔波,却让我彻底冷静下来。
三年来,我也确实进过不少的工厂,但无非就是打螺丝的苦工,尽管和在老家种地比起来,收入要多不少,但对骨子里就不安稳的我而言,这样的工作时没有出头之日的。
于是,到了95年的6月,在几个老乡的“怂恿”下,我来到虎门,在新联路口旁边租了一间民房,用身上仅剩下来的五百多块钱买了一台三轮车,当起了另一类型的“棒棒军”。
大家别以为蹬三轮也是没有前途的苦力活,在当时的虎门,尤其是富民市场和黄河商场一带,很多蹬三轮的人都发了财,尤其是几个市场里,蹬三轮也不是你想蹬就能蹬的。
别的不说,在富民市场和黄河市场里的三轮车,上面都挂着一个牌子,那时所谓的通行证,还会给蹬三轮的人发一件马甲,就像现在的反光衣一般。
只有这整套行当的三轮车才能自由在市场里进出,而一套手续办下来得好千块钱,曾有人就用八千块钱买一台三轮车。
当时的富民市场和黄河商场正是人流鼎盛的时代,各地的衣服布料批发商都来这里进货。大大小小的老板们在商场里采购到了自己的货源,肯定得搬出来送到车站或者停车场,而三轮车就是这个过程里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般来说,从富民市场送一三轮车货物到虎门总站,基本就是三十块钱的样子,时间也就十来分钟,除了出点力流点汗之外,你说比打工来钱快多少倍?
正是在这样的金钱吸引下,我才辞去了五金厂打螺丝的工作来虎门的。但一开始没有本钱办手续,好在三轮车本身便宜,花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就开干了。
我这样没有手续的单干户,当时就叫”打游击“,运价比挂牌的三轮车便宜,当然也无需交什么管理费。只不过也有风险,一旦被所谓的管理抓到,三轮车就被会被没收了。
于是,我就加入了三轮车的游击大军,最大的好处就是没人管你,挣多挣少全靠运气,也靠你自己的头脑。
我自问也不算笨,在正式加入前也算有过周密的考虑,认为只要擦亮眼睛不被人逮着,自己手脚放麻利点,嘴巴多说点好话,比起在工厂打工要好得多。
真正干起来之后也知道没有那么简单,富民市场和黄河商场的客源肯定是最多的,但没有头牌照就不敢光明正大去拉货。
我便只能“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主打一个眼力劲,看着那些暂时没有找到三轮车的雇主,自己主动上去帮个手,然后信口问几句,偶尔也就能拉一单,一天的生活就有了着落,赶到三五单就很不错了。
我一向也算是能言善道,这两三年来在东莞混,虽然钱没有赚到什么,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广东话。
因为能说白话的缘故,我在几个市场进出受到的白眼与阻碍也比其他人要少。反正就是自己一个人进去逛,三轮车停在外面的某个角落里,在里面拉到客人了,扛起他的货物就朝自己的三轮车跑。
就这样么磕磕绊绊,我的”三轮车佬”生涯慢慢也算走上了正轨,至少每天都能拉到几单,除掉必要的开销之外还有点余蓄,这也是我来广东几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好迹象。
做一行精一行,从六月到八月,我已经算是一个“老油子”了,虽然还是没有办到证,但在三轮车行当里也算是混了个熟脸,和那些有证的车佬也有了点交情,有时候他们还会帮我打个掩护,大家一起赚钱。
一转眼到了八月,虽然天气更加热了,但对我们这一行的人来说,热并不是最讨厌的,最害怕的还是台风下雨。
每年的八月开始,东莞一带都会经常出现台风天,一来就是好几天。这样的天气出不了门,自然就只能坐吃山空,这是每一个打工人来说都是最不愿看到的。
8月中旬,又是连续三几天风雨,我窝在家里生了几天闷气。到第四天,虽然风雨还没有完全停下来却也小了很多,路上走的人也多了,我于是也蹬着三轮车出来了。
先在富民市场逛了一阵,市场里虽然有人,但平素那些小老板不见几个,大客户都有自己的货车,也用不着我们。
看着没生意,我便去了黄河商场,这里靠近黄河车站,据我的经验人流比富民市场还要稳定。
在黄河商场门口没过多久,我就拉到了今天的第一单生意,一个小伙子背着大袋的行李要去虎门总站转车,摩托车当然拉不下他,自然就落到了我的三轮车上。
说好价钱二十块,我把三轮车蹬得飞快,沿着银龙路转几个弯十来分钟就到了地头。还顺手帮小伙子的行李扛到了售票厅。可以说是钱也赚了,还受到顾客的五星好评,再想着今天终于不用吃老本,心里也确实美滋滋的。
虎门总站这里也是我常来之所,经常会有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既然来了,我也没有急着回黄河商场,就把三轮车停在总站对面的花圃上,自己穿着雨衣来了车站门口寻找“商机”。
可惜转悠了半个多小时吧,没有看到任何需要三轮车的旅客不说,天上的雨反倒大了不少。
反正已经赚到今天的生活费了,我也就没有之前那么急迫,干脆就坐在车站门口的台阶上,看着稍远处花圃上的三轮车,只希望能有个顾客大爷主动上门。
我没有迎来顾客,却迎来了一个“病人”。
一个老人从车站出来,手里拖着一个大编织袋,里面不知道装的啥东西,下台阶时脚下一滑就滑倒了。
幸好那台阶也只有两三级,老人也不至于摔伤,却也弄得狼狈不堪,只见他坐在地上揉着脚踝,应该也还是扭了一下。
人不能见死不救,摔倒的人就在我面前,从农村出来的我怎么会坐视不管呢?看着老人坐在湿漉漉的地上,便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
老人抬头朝我抱歉地笑了笑说:应该是扭了一下脚,大问题没有,可这大袋子东西可不好拿了。
老人也说的是广东话,但明显夹着外地口音,我便问他要去哪里。老人说自己刚从梅州老家来,要去三联路口女儿的店里。
我打量了一下天气,雨还在下,我也萌生了回家之意,加上老人去三联路口也算顺路,于是便对他说:我的三轮车刚好也要去那个方向,要不带上你算了?
老人一开始有点迟疑,但听说我是蹬三轮车的,便开口问我多少钱。
我不好意思地说,要是平白无故送你去,那少不得也要收你个一二十块,只不过我也是顺道回家,看你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容易,钱就算了。
于是,我边把老人的编织袋扛到我的三轮车斗里,又推到他身边让他坐好,蹬着车就朝出发回家了。
对我来说是下班回家,对老人来说却更像“打的”。天上的雨也不大不小地下着,我一路上还在唠叨,这鬼天气不知道还要下多少天,再下一个星期的话,我就得接雨水吃了。
老人也附和着我埋怨天气,一路上顶多二十分钟,我就按照老人指的路到了目的地,竟然是一家饭店。
帮着老人把行李搬到门口,我就准备蹬着自己的三轮车回家了。可老人却在后面喊:小伙子你等一下,我还没给钱你呢。
我坐在三轮车上朝他笑着说:说好顺道不收你钱的,我虽然是个三轮佬,但说话也得算数啊。
正准备走时,屋里出来一个女的,看样子应该是老板娘,年纪不是很大,和老人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然后便朝我说:
好心人谢谢你送我父亲回来,你不收钱多不好意思啊,要不留下来喝杯茶再走不迟,反正这样的雨天也干不了啥事。
我对喝茶倒不排斥,见她说得很热情,于是便掉头下了车说了句打扰,然后就进了饭店。
一家不大不小的饭店,里面摆着七八张桌子。走进去了才看清楚,我刚才自认为的老板娘其实还是个年轻姑娘,看样子和我不相上下。
见到年轻姑娘,我反倒有点拘谨了,刚开始和老人说话时的那种洒脱劲没了,把身上湿漉漉的雨衣脱下来丢在走廊上,又在脚垫上擦了擦鞋底才进屋。
还是继续叫她老板娘吧,虽然年纪不大,但毕竟经营者一家饭店,叫声老板娘也没错。
老人坐下后,老板娘拿来一瓶红花油然给他,自己则拿出茶壶茶叶泡起了茶。
茶叶的清香让我顿时精神一振,不得不说,在风雨里折腾了大半天,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喝杯热茶,让我突然有种回到家的感觉。
老人擦了点红花油也坐了过来,身上散发出红花油的味道。两父女又对我说了一通感谢的话,弄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说了一阵,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收入的事,我也知道了老板娘叫阿娟,虽然只有22岁,却已经跟着父亲开了三四年的饭店了。她还问我说,你们蹬三轮车的人到底收入怎么样,据说很多人都发了财。
我很不好意思地老实说,自己只能算是“黑户“,不能名正言顺地去几个大商场拉货,虽然能赚点钱,却很不稳定。
话匣子一打开,阿娟又埋怨起自己父亲来,说自己一个人经营着这个饭店,要不是这几天吹台风,每天都要脚不沾地的。
我便取取笑她说,你别生在福中不知福,生意好虽然忙点,但那是痛并快乐着,能赚钱就是好事。
看得出来,阿娟虽然嘴里在埋怨父亲,其实也就是一种家人之间的唠叨而已。
我也就慢慢得知了她家的一些信息,父亲梁伯来这里五年多了,前几年开了一家小饭店,可自己年纪大吃不大消,就只好把高中毕业的女儿也叫过来当老板,自己则当起了撒手掌柜。
得知我的三轮车不是很稳定,梁伯便问我说:你有没有兴趣来帮我们?
梁伯还说:我年纪大了,去菜市场买菜都有点费力,阿娟一个女孩子也不方便,你要是愿意过来,今天就可以上班。主要就是帮着处理对外的事,什么采购买办之类,那些事情弄好了,家里忙的时候再帮把手。
梁伯还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看你这小伙子很实诚靠得住,你我素昧平生你也仗义援手,相信比你蹬三轮要有点前途。
有这样的好事,鬼才说不愿意来呢,只是我也知道,这饭店做主的应该是阿娟,梁伯的话只能当建议听。
我的患得患失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阿娟稍微沉吟了一下就邀请我加入。于是,我当即就走马上任,跟着忙活起来。
反正这样的天气也没有什么客人,就是在阿娟的指点下熟悉一下环境,然后记住今后要做的事情流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分不清东南西北。
就这样,我蹬三轮车的历史就成了过去,摇身一变就成了梁伯饭店的一员。一开始也没有说什么具体的待遇,只是说反正不会比你蹬三轮车差。
可我还真没有领倒多少钱工资。
说起来也是奇怪,我这人似乎天生做什么事都容易上手,来饭店不到半个月,就帮着阿娟把饭店打理得井井有条,一直发牢骚说自己忙得连轴转的她,终于每天都有时间坐下来打扮打扮自己了。
大家都是年轻人,一来二去,我和阿娟就那么对上了眼,既然情愫暗生,还谈什么工资?
第二年,我和阿娟就成了亲,夫妻俩经营着那间饭店,梁伯也成了我的岳父,也成了这个饭店的大掌柜。
随着虎门的飞速发展,我们家的饭店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没几年就扩建成了大饭店,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两家星级酒店的大股东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夫妻也年近半百,即使到了这个年龄,我还是经常和妻子阿娟开玩笑说:当年蹬三轮无意间做件很小的事,却不料捡了一个便宜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