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南水北调改变了什么?凭啥被称为我国千年来最伟大的工程?

3月18日,新华社发文,宣布了我国南水北调的“光辉战绩”。南水北调的累计调水量,已经突破了700亿立方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项工程的成功,对我国又意味着什么?

南水北调的主要供水线路,目前是东线和中线。这两条线路于2014年开始通水,截止到2024年3月18日,已经给北方各地供应了700多亿立方米的水,这几乎相当于黄河一年半的水流量了。

从效果上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给沿线7省市的1.76亿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洁净水资源。

就拿北京市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给北京供应了70%的水,极大的缓解了密云水库的压力。正所谓北京市民的10杯水中,就有7杯来自南水北调。

除此之外,像天津、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该工程给这些北方城市提供了75-100%的水资源。假如南水北调工程一停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关于为何要开展这项工程,还得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2年,毛主席曾来到黄河流域视察。在此期间,毛主席颇为感慨的表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从南方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当然了,毛主席的话并不是夸夸其谈。从实际情况来分析,如今北方各省市的缺水现状,确实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

就拿黄淮海流域来说,生活着4.4亿人口,但水资源仅仅只占全国的7.2%。这点儿水根本就不够当地人喝,更何况是用于工农业生产了。

此外,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的水质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需要从南方借点水,这样才能缓解北方的用水危机。

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南水北调工程,就这样上马了。

南水北调工程,一共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的起点在扬州,终点在天津。线路涉及范围,涵盖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五个省市。

截止到2022年,东线工程已经为北方地区供应了142亿立方米的水。其中生活和工业用水占到了66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到了76亿立方米。综合来看,供水效果还算不错。

至于中线工程,则是从丹江口水库进行引水,终点站在北京。中线工程每年可以向北方地区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几乎都相当于1/6条黄河了。

截止到2022年,中线工程的累计调水量,达到了531亿立方米。可见,就调水量这方面,中线工程明显优于东线工程。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不是有三条线路吗?那西线工程去哪儿了?

严格来讲,西线还在开发当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也是因为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其海拔高,地质构造复杂。再加上紧邻地震带,所以时不时还会遭受地动山摇的侵扰。在这种地方做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按照有关专家的介绍,想要把西线工程给做起来,需要修建大量的200米以上高坝,以及无数100公里以上的隧道。其消耗的资金量,几乎都可以用来重修高铁了。

从相关资料上来看,西线工程2002年的预估成本,高达300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生态保护的话,5000亿都打不住。除了建设成本以外,西线工程每年的预估维护成本,也高达400亿。

由此可见,要想彻底把西线工程做起来,几乎难于上青天。也正因如此,所以这条线路目前还处于研究当中。至于啥时候能开工,就有待商榷了。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问了,在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时候,为啥不采用地下管道?而是采用蒸发量极大的露天河道?

更何况,这些露天河道可能还会受到污染,万一有人往河里排污啥的,北方市民喝的水不就糟蹋了?

南水北调为啥用露天河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为啥不采用管道?这样不就能让水资源更洁净了?而且还能防止大量的水分蒸发。

之所以不用管道而用露天河道,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使用管道的成本比较高。就拿中线工程来举例,它全长将近1430公里。如果用管道进行全面铺开的话,对水管材料的需求量是极大的。铺设这么多的管子,几乎都能再造一条中线工程了。

此外,由于需要挖掘更深的地下坑道,所以挖掘成本也会随之飙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动用更多的工程器械,比如盾构机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成百上千台盾构机,在地底下到处挖洞,从南打到北,是一种什么感觉?

除此之外,像管道的后期维护,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在管道使用期间,每天24小时,都得保持接头密封,无缝隙,以防止漏水现象发生。一旦到了冬天,还得担心水管会不会被冻爆?会不会破裂?毕竟像北方这种严苛的寒冷气候,待过的都懂。

还有就是像水管的老化问题,也得投入资金来维护,比如对旧水管进行更替啥的。所以光是从成本方面来考虑,管道项目就难以开展。

其次,就是管道项目的施工比较难。在此期间,你如果途径山脉,就得穿山而过。如果遇到落差比较大的河流,还得修水泵站。在某些地域,底下可能还遍布着碎石。

像这些问题,都得依靠复杂的工程技术才能解决,其难度甚至都不亚于西线工程了。可见,管道项目确实不可取。

相反,采用露天河道的话,优势就比较明显了。首先,露天河道的挖掘成本低,维护成本也低,这个自然不必多说。

其次,露天河道一旦修建起来,就能给周围的河流进行补水,起到一个贯通沟渠、储水调剂的作用。再说了,露天河道蒸发掉的那些水,它也没浪费掉,最后还不是通过降雨降下来了?

可见,露天河道才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最优选。如果一定要采用管道供水的话,那跟在长城贴瓷砖有什么区别?有那份闲心,还不如在珠穆朗玛峰上修个电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