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下 0.01%与99.99%的对立
(图/新华社)
过去数十年的职涯中,我曾经历了3次AI热潮,与这一两年的情况不同,过往的浪潮,无论最终是否实现,都是以「普罗大众福址」为目标,希望将人们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从事更具创意的活动,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然而,这次因AI技术冲击而失业的事件层出不穷。首当其冲的是数位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影音制作还是文字编辑,各类媒体工作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曾与朋友开玩笑说,还是学理工科比较好,因为在科技时代,工程师们总能独占鳌头。未曾料到,第二波裁员潮竟然波及到科技业。这不禁让我反思:除了加剧全球贫富差距,AI究竟能为普罗大众带来什么好处?
我曾写过文章,强调只有能缩小贫富差距的科技于今时今日才是真正有益的科技。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曾经有个流行词汇叫做「青贫世代」。根据过去国发会在《经济研究年刊》的调查,台湾20至24岁族群的实质经常性薪资在18年间减少了9%。年轻一代比上一代更加贫穷的现象并不仅限于台湾。马克.汤玛斯在《下流世代》中曾指出,尽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中位数薪资却停滞不前。他认为,如果你是那99%贫困人群的一员,那么你将是历史上第一个比父母更穷的世代,并且你可能会变得更贫穷。
而除了青贫世代,我们似乎忽略了另一个曾引发广泛关注的词汇──「下流老人」。这个词是日本社会学者籐田孝典在2015年提出的。他指出,许多日本老人曾是年薪400万日圆的中产阶级,但由于年金制度崩坏、长期照护资源匮乏、高龄医疗质量不足等因素,如今面临生活困境,未来这样的情况只会愈发恶化。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政策,日本可能会出现「1亿人的老后崩坏」。类似这样的现象其实也同时发生在许多国家。
「下流世代」加上「下流老人」,似乎 「均贫」 才是未来社会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元宇宙、自动驾驶、机器人和各种AI软硬体等高度依赖先进科技的议题备受关注。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新兴科技应用时,会发现资本家们要实现科技梦,必须在一个富裕或至少负担得起的环境中才有可能。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当科技创新需要均富的条件时,如何在一个即将越发均贫的未来社会中实现?科技创新需要靠获利来支持巨大的投资,获利更需要普罗大众的支持才可能实现。现今的资本家与其梦想飞天遁地、穿梭苍穹的汽车,不如将一些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研发改善社会贫困的科技上。毕竟,均富的社会才能造就科技的美丽新世界,不是吗?
19世纪,英国纺织工人卢德因工作被机器夺走,愤而砸烂老板的纺织机,最终引发了卢德运动。以反抗大公司贪婪不公和社会不平等为目标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被称为「99% vs 1%」的战争。前车之鉴犹未远,继AI议题之后,很可能变成是以机器人取代人力的议题,这不禁让人担心:社会难道不会由「1% vs 99%」的战争变成「0.01% vs 99.99%」的对立呢?
「无条件基本收入」(UBI)在近年来成为许多科技巨头热议的话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科技发展的反思──当部分人类工作者被科技取代时,UBI可能成为维系个人经济安全的关键。这一构想本意良善,旨在缓解因科技进步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然而,UBI资金将从何而来?其实质效果又如何?这些都需要更多跨领域专家共同研究探讨。(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