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谁在批量投出独角兽?

“开枪”速度慢了,但看得更清楚了。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号称中国版“英伟达”的两家初创公司正在奋力冲击上市。

2024年11月,摩尔线程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启动A股上市辅导申请。更早前的9月,另一家壁仞科技在上海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为张建中,他曾任英伟达前全球副总裁;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张文则是出身商汤,曾任商汤总裁。

过去几年,这两家明星公司的融资金额均超过50亿元。摩尔线程A轮和B轮的融资额为20亿元和15亿元,红杉中国、腾讯投资、深创投等中国最顶尖的投行均在投资人名单上。越到后期,估值越高,入场门票也越贵,中小VC入局几乎没有上车的实力,能比的只有更早和更快。

白宗义和他的耀途资本做到了这两点。

张文离职创业,他们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2020年)就投资了壁仞科技的A轮,那一轮共计11亿元,领投者是启明创投、IDG资本等顶级投行。

“今天,GPU初创公司的估值基本在150亿元到200亿元,现在能投进来的基本都是具有绝对实力的‘大块头’。”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白宗义告诉《中国企业家》。

耀途资本成立于2015年,目前,耀途资本管理着6支人民币及美元主基金,管理规模超过40亿人民币。但因奉行极致的人效战略,团队总人数不到20人,半导体方向只有2位投资人,其他同事主要围绕智能制造、ESG、出海、AI等领域。2022年耀途首次招揽了一位资深投资人宋晔,原阿里、IDG投资总监,目前专注智能制造尤其是新材料领域的机会。

除了壁仞科技,耀途资本总共投了100多个项目,其中半导体领域的数量占了一半,几乎都是在天使轮、A轮入局,包括瀚博半导体、云豹智能、电科星拓、Xconn、Hailo、网迅科技、星宸科技、得一微电子、Credo等企业。2021年1月,Credo在纳斯达克上市,最新市值超过110亿美元。2024年3月,AI芯片公司星宸科技在深交所IPO,目前市值为317亿元。此外,耀途还在天使轮投资了袁进辉的硅基流动以及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等明星公司。

投出中国的英伟达、AMD或博通,是VC们梦寐以求的目标。2024年下半年,半导体投资火热之中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静。在竞争尤其激烈、技术迭代快速的半导体行业,中小VC如何比“大块头们”更快捕捉到优质标的?另外,国内的半导体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借此机会,《中国企业家》与白宗义聊了聊。

白宗义看上去像一个学者,他一边指着演示文档中的投资案例和数据,一边解释每笔投资的逻辑和动机,试着把拆开揉碎了让“听讲”的人能理解其中的“为什么”。

采访期间,他们正准备他们搬家,打算从上海杨浦区的创业园区搬至更靠近市区的虹口区北外滩,他说:“就是想离LP近一些,让LP打车到耀途不那么长时间。”

“开枪”

你站在丛林里,手中拿着一把枪,正瞄准旷野寻找猎物,其中的时机把握很微妙,早一点开枪,可能放空枪或者只能收获个体小的动物,晚了,则需要更多代价降服猎物。

天使投资人就是一群需要把握好“开枪”时机的人。

在耀途,专门有一群人追踪数据,其中一个核心指标就是“顶级客户订单”。比如,半导体或电子领域,他们很看重初创者的师承和背景,但如果一个背景普通的创业者搞定了华为这样量级的企业,这时候,白宗义就可能“开枪”。

白宗义常用且擅长的方法论是体系化地投资:首要就是要选择正确的赛道,只有大赛道才能产生大增量和技术变化,然后把其中某个场景和客户的需求挖到极致,接下来就是找到最人事匹配的顶级团队。

比如GPU领域,最强大的公司当属英伟达和AMD,在国内则是华为海思;从这些企业出去创业者备受VC关注。其中包括耀途参与投资的瀚博半导体(A轮与A+轮),其创始人钱军和张磊,还有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和张亚林,沐曦科技的创始人陈维良,这几人均为AMD高层离职后创业,壁仞科技联席CEO李新荣也是前AMD全球副总裁。

“投资确定性场景,进口替代+增量市场的逻辑很简单,谁做过,找到他。做过的人极其稀少,我们就把相关的人事匹配的脉络极致mapping出来。”白宗义说。

耀途的资本投资网络呈现网格状,比如围绕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感知层面,耀途投资了以色列激光雷达初创公司Vayyar和innoviz;在自动驾驶算法和方案层,投资了元戎启行、新石器无人配送车等;在车规级芯片方面,投资了旗芯微半导体、Hailo等初创公司。

这是耀途的投资布局逻辑:深挖需求场景,全球化视角审视技术发展脉络,对人事匹配的创业者做极致mapping,双币体系化布局。

这一思路与白宗义过往经历有关系。

2015年,白宗义还没创业,正在以色列投资机构英飞尼迪集团(Infinity Group)任职。那时,他经常带国内的创业者或投资人到以色列考察。往来多了,白宗义萌发了自己做投资的想法,但这种全球化视角一直影响着白宗义。

复盘

天下没有绝对的灵丹妙药,对投资人来说都有如朱啸虎错过字节跳动的遗憾。

白宗义难免也有子弹射空的时候。

2017年,耀途资本投资了以色列激光雷达初创公司innoviz。据了解,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并接连推出了两款MEMS固态激光雷达产品;2018年该公司被宝马选为激光雷达供应商;2019年,完成超1.7亿美元C轮融资;2021年通过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目前,该公司市值为1.94亿美元,2022年获得大众汽车超40亿美元订单,

看上去,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有大公司订单,有技术和产品场景,但白宗义说,“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暂时没赚到钱,继续看好这家公司”。

背景是,激光雷达是伴随新能源车以及自动驾驶行业迅猛发展而外溢的赛道,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互相配合,收集数据,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而国内的竞争对手频出,如同时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以及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在2023年2月登陆纳斯达克,目前市值为14亿美元;速腾聚创在2024年1月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为133亿港元(约合17亿美元)。

显然,同一赛道,激光雷达的最有投资回报项目在国内。

耀途也接触过速腾聚创等公司,但权衡之后,他们决定投资Innoviz。白宗义和团队认为,超过50万元及以上昂贵的车型,比如宝马、奔驰、奥迪才有可能优先上昂贵的激光雷达,中国车企的车型大概率要第二波、第三波才上,“结果国内这些车企反而第一波用上了激光雷达”。

但中国汽车品牌的内卷与迭代改变了一切,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几乎每18个月就要迭代一次新车型,智能化则是“蔚小理”等新兴车企的主打亮点。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放弃燃油车市场,中国新能源车带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等行业狂奔向前。

伴随着技术快速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白热化,激光雷达也从奢侈品变成了白菜价,价格从十万直降至千元,它已大范围安装在20万级别的车辆上。

按照白宗义和耀途合伙人的估算,超过50万元及以上昂贵的车型,比如宝马、奔驰、奥迪才有可能优先上激光雷达,中国车企十几万的车型,要第二波、第三波才上,“结果国内这帮车企反而第一波用上了激光雷达”。

七年后再复盘,“我们对技术路线的判断完全正确(从MEMS、Flash和 OPA中选择了最具量产化可行性的MEMS),选对了技术路线,选对了公司,但是选错了优先级。”白宗义说。

理解人性

每一位投资人都有偏好的创业者画像,在当前的周期下,白宗义更喜欢韧性十足、迭代快速的创业者。

白宗义接触过这样一位被投创业者:

2023年下半年,这位创业者现金流不充裕,下游的某个大客户要求这位创业者备几千万的货物,但大客户最后有可能不会全部采购。加上融资困难,作为早期股东,白宗义基本判断公司会走向倒闭。

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说服全体员工,连续7个月没发工资,就算是这样,130个员工基本没有一个人离职,这个CEO也没有裁掉一个人。

到了2023年底,这家创业公司拿到了1亿多元新融资,但创始人没有立即涨工资,内部讨论后直接在股东会上说,管理层全员降薪25%。

“像这样的CEO,他有极强的危机意识,也有很强的韧性,最后挺过来了。”白宗义说。

此外,白宗义和团队在拍板投资一家新公司之前,都要和CEO、联创们喝一场“大酒”,通过“酒后吐真言”,他们已经Pass(否决)了几家公司。就算是到了协议阶段,白宗义还是决定不投。

其中被否决的一家创业公司也令白宗义印象深刻。他们的CEO是销售背景,占最多股份,研发人员都是美国大公司出身,CEO习惯夸夸其谈,还喜欢打断其他人说话。

当时,白宗义提到有个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创业者,再次拿着8000万元出来创业的事,“结果这位CEO微醺地说了一句,我要是财富自由了,谁还出来创业。”

于是,白宗义直接否了这笔投资,他觉得这家创始团队的段位不够高。

白宗义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出手迅猛了,他不再追求项目数量,而专注项目质量,“如果项目质量足够高,不管3个4个,我可能一个月我就全部投掉了。”

过去,泡沫相对大的时候,一线创始团队的早期项目,一年融资2~3年,估值2~3倍增长是常态,投资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和判断人。而现在一年或者一年半融一轮,可能估值甚至跟上一轮是持平的,或者加个百分之二三十。竞争少了,大家更谨慎了,创业者们也变得更务实了,这样的背景下,给投资人留出了时间和精力,可以更踏实地跟踪项目的变化。

“开枪”速度慢了,但看得更清楚了。对创业者白宗义也给出了他的3点建议:

第一,创业者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很稀缺,是可以打动投资人以及团队的。

第二,过去,创业者可以做5年和10年的长期的规划战略,如今,大环境一直在变化,创业者完成长期的战略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创业者需要结合动态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的战略和执行。躺平、盲目乐观会死掉,失去自我迭代和复盘能力也会死掉。

第三,活在牌桌上,有质量地活在牌桌上,保证现金流和核心竞争力,蛰伏过冬,一旦大环境好起来,公司会快速起来。

来源: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