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又有新故事可讲了?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王慧莹 编辑:子夜

这一次,有国产手机能超越苹果吗?

上个月,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花了一个小时介绍自己的AI产品“Apple Intelligence”。

苹果的市值在AI的刺激下,短短两天坐了次过山车——从当天短暂下跌580亿美元,到第二天大增2142亿美元,重回世界第二。

这一切,都围绕AI一词展开。

伴随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手机厂商都在寻找新的故事,AI让它们显得更加性感。

今年开始,从海外三星到国内华米OV、荣耀、一加、realme、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都卷入到这场不能输的战役之中。

如今,“鲶鱼”苹果的加入,无疑又将AI手机的竞赛推向了高潮。

从时间表上看,国内手机厂商们的速度很快。目前在国内市场中,AI手机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形成了一个由模型层、平台层、应用层构成的相对完整生态。

不过,搭上AI的快车是一回事,把概念落地又是另一回事。AI手机是不是噱头,还要看市场能否买账。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想要最终落地,让消费者买单,还要看是否推出真正让市场满意的产品,用户体验、性能、价格一个都不能少。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并未伴随AI手机出现有明显的增长,厂商们挑战不小。特别是对国内手机厂商而言,这可能是个向苹果发起挑战的机会,考验着各家成本的投入和迭代的速度。

AI手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从“AI+手机”到真正的AI手机,这注定是一条漫长的路。

01

都在押注,究竟谁讲出了新故事?

AI军备竞赛的风吹到了手机厂商身上。

作为最适合与AI结合的载体之一,手机是AI技术融入人们生活场景的重要媒介,这吸引着各家手机厂商争相押注AI手机。

除了技术风口外,手机行业上一个“救命稻草”折叠屏已经陷入市场冷静期,跨时代的突破点何时到来困扰着手机厂商。

进入2024年,伴随大模型发展,AI成为手机市场的最大变量。尤其是在国内,AI手机的风吹得更早。早在去年,ChatGPT掀起大模型军备竞赛,头部手机厂商便纷纷投入到大模型布局之中,试图将“大”模型装到“小”手机中。

去年8月,华为宣布HarmonyOS 4系统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小米训练出轻量级语言大模型,参数规模为13亿和60亿两种;同年11月,vivoX100系列也首次搭载vivo蓝心大模型。

到了今年,AI手机市场更加百花齐放。荣耀的Magic系列、OPPO Find X7系列均搭载自研的端侧平台级AI大模型;真我GT Neo6 SE基于旗舰同款的AI大模型,推出多款AI功能;魅族宣布在All in AI的同时,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全力投入“明日设备”。

在旗舰机型上搭载大模型后,各家手机厂商将重点放在如何推出更实用的功能、更亮眼的创新上。从动作上看,各家在方向上基本一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纵观市场,大多数手机品牌都推出了智能扩图、语义搜索、写作、问答等具有AI功能的智能辅助App;同时还有部分厂商选择将其融入操作系统层面,例如华为Harmony Intelligence和苹果Apple Intelligence;还有像荣耀这样,提出平台级AI概念,做到跨应用、跨终端的AI能力协同。

如一加手机将重点放到了摄影功能上。近期,一加在夏季性能生态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一加Ace 3 Pro。AI功能上,一加Ace 3 Pro拥有旗舰同款AI影像技术,带来AI超清合影、AI消除、AI抠图等全方位AI影像功能。

此外,一加Ace 3 Pro搭载了许多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的AI功能,支持包括AI公式识别、AI录音摘要、AI消除在内的多项AI智慧互融功能。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AI的竞争局势,一方面取决于大家对技术的理解,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对用户的理解。

而像荣耀这类生态玩家,将重点放到了端侧AI上。

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荣耀首次向外界展示了两大突破性端侧AI创新:AI离焦护眼技术和AI换脸检测技术。其中,“AI离焦护眼技术”可让手机屏幕变身离焦镜,利用AI仿真离焦镜光学原理,让屏幕通过AI算法处理之后呈现离焦效果,实现舒缓视力的作用。

荣耀CEO赵明表示,荣耀过去三年重投AI,今年荣耀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仍将超过11%。

今年3月,荣耀提出AI四层战略架构:

第一层为用AI使能跨系统、跨设备的融合,让不同的操作系统用AI来做决策实现手机、平板、PC等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

第二层为用AI来重构单终端的操作系统,让终端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

第三层为AI在端侧的应用,比如抠图、拍照渲染、总结文档等应用级AI;

第四层为AI的端云协同,是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AIGC和网络大模型等网络侧AI在手机上的呈现。

据了解,荣耀四层方向都在发力,但重点是一二层。赵明表示:“智能终端厂商更应该做的是从操作系统的底层,用AI来重构未来的服务逻辑、流程和资源分配。”

一如当年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迭代,当下AI时代,国产手机厂商再次表现出出奇的一致性——坐上AI手机首班车,并拿到话语权。

不过,现实层面,AI手机还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概念,真正的AI手机落地离我们还有些距离。

正如分析机构Counterpoint指出,手机厂商不应仅仅是将AI作为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要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将AI技术与操作系统、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和服务。

02

要拉升销量和售价,AI能帮手机厂商做到吗?

让用户换新手机,总要有个理由。要么内存不够,要么电池续航拉胯,或者是一些新功能和新形态吸引用户。

可惜,这些年手机市场的故事都不足以点燃消费者的换机热情。

AI手机能吗?

其实,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主要取决于AI手机是否能真正带来便利。实用层面来看,现在的AI手机更像是附加了AI功能的智能手机,革命性的改变尚未来临。

但至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6月6日,Canalys发布的智能手机领域的预测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复苏3%至11.8亿台,2024年至202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以2%的年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明显,谁能讲好AI手机的故事,谁就有跑在前面的可能。

在全球,三星首款支持生成式AI的智能手机S24系列,相较于此前S23系列上市前三周出货率来看,同比增速达8%。据媒体报道,在韩国市场,GalaxyS24系列已成为最快达到100万台销量的GalaxyS系列。

在国内,荣耀发布AI使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 MagicOS 8.0后,成功激活市场。IDC发布的第一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荣耀全新旗舰 Magic6系列首销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上一代产品前二季度出货量之和;一季度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据IDC副总裁王吉平介绍,此次荣耀登顶,AI 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更重要的是,与折叠屏的激烈竞争不同,AI手机是一片尚未被过多开垦的蓝海。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计,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市场保有量将突破10亿部。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大厂商们蜂拥而入。涌入的品牌变多,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细数厂商们的动作,要么在摄影、抠图等功能上加入AI;要么给整个系统嵌入AI,大家的动作大同小异,最终能不能跑出差异化还要看市场的反馈。

对此,潮电智库分析师孙燕飚向连线Insight表示,AI手机同质化是个必然,但为了销量厂商们还会一窝蜂地往前冲。“当下的趋势下,如果手机厂商不加入AI竞争,那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后,就有可能面临手机卖不出的情况。”

的确,手机市场的回暖来之不易,尤其是折叠屏之后厂商们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从实际来看,折叠屏手机很难取代直板手机,带动整体换机潮。而AI更普适,影响的范围也更大。

在Canalys一份5月的消费者调研中,AI功能对于中国消费者转换品牌的吸引力,尽管还比不上“更好的硬件规格”这个因素,但是已经远超了折叠屏形态。

这时候,对手机厂商的另一个考验是成本和售价的平衡。一边是AI行业投入的真金白银,另一边是消费者对手机性价比的追求,这似乎是个难以平衡的天平。

国产手机大模型想要实现云端部署、训练和调用,手机厂商要么自建计算中心,要么租用大厂的云服务,这是一项长期投入。即便把大模型训练出来了,后期用户在使用时,每一次调用都会产生成本。

vivo副总裁周围曾说过一个数据:应用一次云端大模型,最低成本也要0.012元,3亿用户每天用10次,一年算下来就是100亿元左右的开支。

不仅是大模型的训练,将大模型放到手机里,对手机芯片、内存、电池等上下游产业都是成本的考验。

这些成本,最终都需要用户来买单。在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看来,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以及性能和AI能力的提升,每一代旗舰芯片的成本都在上升,接下来很多产品和厂商都会选择涨价,这是行业的普遍现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和手机厂商火热的投入相比,消费者的反应较为淡定。据连线Insight观察,一些消费者更是对AI手机保持怀疑态度。

“智能手机改个名字就叫AI终端了”“大多数功能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AI模型也基本在云端,根本不用换设备”。

孙燕飚向连线Insight分析,“消费者对AI手机热情不高涨本质上还是因为和智能机区别不大,新手机并没有做到人无我有,没有击中消费者的痛点。AI手机是一个发展方向,但短期不会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03

赶超苹果的机会,谁能抓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功能陆续上线,新手机会越卖越贵,为了更好地运行新应用,新一轮的换机潮或将到来。

不过,比换机潮更早到来的,可能是手机厂商与APP合作模式的变化。

这源自头部手机厂商苹果的加入。上个月,苹果开发者大会上,AI领域姗姗来迟的苹果发布了AI产品“Apple Intelligence”。

虽然来得有些晚,但市场对苹果的期待不低。德邦证券曾指出,虽然AI大模型在手机、PC端应用多以网页、App、API等方式出现,部分手机厂商亦有自研大模型应用于系统级AI助手,但嵌入操作系统底层的AI仍需要苹果和谷歌等OS厂商参与。

区别于其他手机厂商,Apple Intelligence不是将AI作为附带功能或独立的聊天机器人运行,而是将AI整合到用户已在使用的应用中。

具体而言,苹果将把AI融入最新版操作系统中,并将全新升级Siri,可以实现跨APP工作。比如,一个会议改到了傍晚,你想知道开完会还能不能赶上女儿的演出,你问Siri,它就会处理相关数据,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从办公室到演出地点的车况,来给出建议。

简言之,用户不再需要专门打开一个App或网页 ,通过Siri就能直接调用AI功能。

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苹果在AI的创新不算惊艳,能否刺激到iPhone销量也很难说。

CNBC预测有可能会在秋季时带动一轮换机潮。但Forrester分析师Dipanjan Chatterjee认为,苹果的这些AI功能还不足以创造一个新的追随者群体。

苹果的加入无疑将行业对AI手机的期待推到高潮。对于国内厂商而言,拥有先发优势是好事,但高度开放的安卓生态的联动性差是共识,AI加入后,难免会影响用户体验。相反,苹果生态下,其对AI的整合能力有目共睹,跨设备的联动是苹果最大的优势,有利于AI全局化地加入系统中。

在国内,厂商们正在寻找AI相关技术与智能手机深度融合的方式。

今年6月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华为宣布了“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同时,华为小艺也迎来重大升级,不再是AI语音助手,而是系统级智能体,背后加持了盘古大模型5.0;荣耀始终将AI战略重点放在端侧,并坚定认为端侧AI是AI创新的新赛道;OPPO则认为云端和本地不矛盾,二者结合效果更佳……

行业发展初期,哪条路径是最优解,行业尚未有定论。伴随苹果在AI领域迈出第一步,行业风向或将转向端侧AI。

荣耀CEO赵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加入进来之后,让行业风向转至端侧AI,大家这才发现原来AI使能硬件,AI重构操作系统,重构服务这件事情是这么有前景。但是这些我们说了三年了,这种领先的时间差是我们做梦都没想到的,做梦都会笑醒。”

从这点上看,国产手机和苹果的差距正在缩小,但要想在销量上超越苹果,还需要多方面综合的实力。

在孙燕飚看来,当下手机的换机周期超过40个月,对于国产手机而言,更关键的是顶住压力,扩大全球市场的销量。

当前,AI作为最受关注的创新技术,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很难说,AI手机何时能成为智能手机产业的“iPhone”时刻,但至少已经给手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