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对其加以保护,呵护其健康成长。诚然,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对世界的认知并未发展完全,也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加以引导。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做出民事法律行为不断引起争执和思考,例如网上游戏、网络直播充值是否能够退还,未成年在监护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物品行为有无效力等等。

对此,法律上对未成年人独自订立买卖合同的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呢?

案例一

小朱今年15岁,出生于某市一普通家庭,父母同属于一家工作单位职工,每月薪资达到了城市工资的平均水平。

因为二人结婚时年龄都过了公认的最佳时段,对于最终能够携手共进的一方都非常珍惜,婚后感情甚佳。在此情况下二人拥有了孩子小朱,对他更是视若珍宝,极为宠爱,对小朱的种种要求也言听计从,通通满足。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小朱父母特地给他在银行中办了一张卡,将父母对其学习的奖励和这些年积攒的红包、压岁钱整理清楚一同存入,交由小朱保管。

原本在父母的呵护下,小朱学习努力上进,成绩优异,屡屡名列前茅,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在上了初中以后,小朱在同学的介绍下逐渐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自此日夜沉迷,学习也一落千丈,不愿努力。

在得知孩子因上课打游戏被老师点名呵斥后,被叫来学校的小朱父母也十分失望。随着电子竞技的发展,小朱父母对打游戏的行为并不保持绝对反对,但小朱必须保证在玩之后不影响学习成绩,毕竟这才是当前他最需要圆满完成的事情。

看到父母痛心的眼神,小朱内心也十分愧疚,他随即保证自己不再继续玩游戏,并主动将银行卡上交。此时的小朱父母才得知孩子经常在游戏里充值,用的都是银行卡里积攒的钱。虽然心有怒火,但看到小朱垂着头不发一言,也没有再说什么。

可惜的是,小朱决定不打游戏的态度只保持了一个月,再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依旧无法摆脱游戏上诱惑,又偷偷开始玩,并通过手机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往里面充值了128元。

而这一行为终究被查寝的老师发现,得知孩子屡教不改的小朱父母这下也动了气,要求其将充值金额退回,并没收了小朱的手机。然而,小朱购买使用游戏的皮肤道具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此时的申请被官方拒绝后,小朱父母再次以监护人的身份表示充值时小周不满18岁,属于未成年人,希望游戏公司能够因此将钱如数返还。

案例二

小张出生于某村一贫困家庭,父母因一次意外落下终身残疾,每日的基本生活能力都难以自我满足,只能依靠国家救济以及父母的帮助接济勉强将小张养大。

为了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小张上完高中之后便辍学回家,通过售卖小商品赚取钱财。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张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工厂老板,其手上积压了一批市面流行的玩具货物,因其资金紧缺,该老板愿意以较低的单价处理出去,但要求必须是买家需要全部接收不能仅进货一部分,且货款需要在交货后半个月内到账。

小张细细算完账后,认为自己有极大的盈利空间,遂与该老板签订买卖合同。虽然他手中并没有足够的钱财支付货款,但小张认为自己可以在进货后立即出售售卖,靠利润偿还货款,并以此谋利。

然而,在双方签订好合约后,小张却发现市场对该批玩具的反响远远不如自己理想,而随着时间越来越近,他始终没有赚够足够的钱财。

再多次催促小张索要货款无果后,工厂老板将其与父母一同告上法庭,他认为小张是未成年人,其父母也应当对其无法清偿债务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国法律上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年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这其中按照年龄被仔细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满8岁的公民,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年龄过小,其所签订的所有合同都属于无效合同。

第二个阶段是8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这在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个年龄区间的孩子可以独立实施与年龄,智力相匹配的民事法律行为,但一旦超出合理范围,则需要法定代理人做出追认才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在第一个案例中,小朱年满15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网络充值的金额为128元,此数额不大,对比小朱的年龄智力,应当认定为属于可以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之一,而且小朱已经享受过合同成立后对方商品带来的愉悦感,不能够在此之后要求退还充值金额。

但如果小朱充值的钱财很大,比如2、3万元,其超出其年龄可以处分的钱财,在小朱父母同意之前,属于效力待定。那就是说,如果小朱父母同意则属于合同有效,父母不同意属于合同无效。

第三个阶段是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这次期间如果通过个人劳动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在第二个案例中,小张在辍学后通过售卖小商品获得生活来源,应当视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独立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且独立承担违约后果,不应当要求其父母作为连带清偿责任人。

结语

对于未成年人,我们仍以保护为主。因其认知不足,有可能因他人诱导而做出刺激消费的行为,导致财产权益受损,此时设立此法要求法定代理人对其进行确认,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未成年的财产利益,使其法律合乎情理。

(《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文中案例源自新闻报道/裁判文书,当事人系化名;图片皆(部分)为网图,与案无关;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