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后续动作 台湾不能再误判
(图/美联社)
川普近日提及的「将结束俄乌战争、防止世界大战」的表态耐人寻味,这似乎为川普时代美欧关系争议暂时画下句点,也为我们提供了透过欧洲事例,检视台湾面临何种挑战的契机。
事实上,欧洲国家自身国防安全过度依赖美国的观点从川普竞选到当选都一直存在,不过川普政府并非人人都「疑欧」,尤其俄乌战争还在持续,所以华府依旧认为欧洲对美国进行跨大西洋力量投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观点碰撞构成了新一届白宫团队对于是否「脱欧入亚」的路线辩论,也被归结于川普的孤立主义正在发挥作用。不过,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前资深副主席林赛则认为,「川普一直不太关心美国是否参与世界事务,而更关心从中得到了什么」。换句话说,川普的孤立主义其实是幌子,用以掩盖的是「美国优先」的利益准则。
对此,欧陆国家早已嗅出端倪,纷纷透过政策争取美国力量驻足,同时也尝试增加国防开支,用来减少川普对其没有尽到安全责任的抱怨。从效果来看,川普对欧态度似乎有所缓和,并传出尝试与普丁建立新沟通管道,暗指美国不会无视俄乌冲突与欧洲安全。
所以站在美欧关系角度看待亚太布局,无非也是「利益」二字。只是相较于欧洲,亚太国家都不太拥有足够条件满足川普的欲望,尤其是台湾,面临的挑战可能更为严峻。
先不论美欧之间自二战后形成的跨大西洋合作伙伴价值观是台美关系所无法比拟,就经济利益而言,台湾虽是美国第8大贸易伙伴,但也远不及美欧之间的强大竞争力。在安全议题上,欧洲如果持续强化军工产业、军事动员及经济投入,确实可呈现出川普希冀看到的以欧洲为抗俄主体、美国逐步减少投入的局面。但台湾显然缺乏这样的实力,无法改变如果两岸爆发冲突,必须极大依赖美国的事实。
所以赖政府强调的抗中保台,迎合的只是拜登时期「北京如果对台动武,美国必然会协防」的表态。然而,这种表态在整个华府都是少数派,更不用说不符合川普不在乎国际惯例与规则、只以「美国优先」的价值观。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媒体均报导川普上任首天对中国态度温和,还传出要在上任百天内访问大陆的讯号。从这个角度出发,川普起码暂时并不想和北京起冲突,意味著白宫后续可能会施压台北让其回到和北京对话,而非一直扮演挑衅红线的角色。正如华府智库学者葛来仪认为「川普吸取了第一任教训,不太可能主动利用台湾作为谈判筹码」,该分析暗指这位新总统或许要削弱台湾在中美关系里的角色。
所以赖清德的紧要任务在于降低两岸敌意螺旋,继续一意孤行,很可能是对川普2.0后国际形势的一次误判。(作者为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