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茶坊丨施立松:一朝结缘《百岛》情牵
本期嘉宾
施立松
主持人
刘芬芳
一朝结缘《百岛》情牵
在洞头,有一扇展示海洋题材优秀文学作品及洞头作家创作实力的文学之窗——《百岛》杂志。
《百岛》创刊于1992年秋季,洞头区文联主办,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先生题写刊名。由“本刊特稿”“散文广场”“小说看台”“诗歌牧场”“吟坛流韵”“民间文学”“文坛新蕾”等栏目构成,是浙江省文学内刊联盟成员。
白驹过隙,岁月不居。今年9月,《百岛》杂志迎来了100期生日。在创刊100期之际,本期节目邀请了《百岛》的执行主编,区作协主席施立松,一起来听听她与《百岛》之间的故事。
嘉宾简介
施立松,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音乐协会会员,洞头区作协主席,首批浙江省新荷青年作家人才,温州市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洞头区拔尖人才。获温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及全国征文奖三十余次。
在《散文》《人民日报》《读者》《青年文摘》等近百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两百余万字,数十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试题和年度选本,著有《一个人的抗战》《山水间》《不如与花缠绵》以及民国系列等十一种书籍,其中《不如与花缠绵》入选“中考悦读美文丛书”。
Q1
介绍洞头文学刊物《百岛》发展历程
1957年4月开始编印文学刊物《初潮》,1984年3月改名为《百岛潮》,1992年秋季再次改名为《百岛》。35年间,时停时续,三易其名。
1992年到2005年,邱国鹰老师担任文联主席,兼《百岛》主编,为刊物的编辑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他希望刊物的创办,能使百岛的文学人才不断涌现,文学创作能如东海浪潮奔腾不息,为洞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尽绵薄之力。
Q2
谈与《百岛》结缘的故事
我与文学结缘,“媒人”是邱国鹰老师和当时由他主编的《百岛》。
2003年,我被抽调到县“三个代表” 办公室工作,办公室隔壁是县文联。对于县文联的文学刊物《百岛》,虽有耳闻,却没有读到过。有一天,工作之余,在宣传部的阅读栏里找书看,第一次看到《百岛》。对书中那些洞头名家的文章倾慕之余,竟感觉类似的经历我也有,好像也可以写一写,但也没想到要投稿。
一日,写了一篇小文,顺手打印一份,悄悄地从文联办公室的门缝里塞进去。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这种投稿方式不敢说绝无仅有,但也足够独特。过了一段时间,我差不多忘记这事了,居然收到一本崭新的飘着油墨香的《百岛》,上面有我那篇小文。
Q3
谈《百岛》的成长故事
2006年,张志强担任文联副主席,负责《百岛》编辑工作。张志强副主席在广泛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后,决定采用16开版式,保留中心彩页,刊发书法、美术和摄影等艺术作品。《百岛》在编辑中以文学作品为主,兼顾其它艺术门类。
博客兴起的那几年,文联结集了十二位作者,号称“东博十二妖”,在温州都很出名,那些博文给《百岛》添了不少姿彩。
为保证《百岛》杂志正常编辑出版,文联一方面重点做好文艺骨干的培养稳定,另一方面注重文艺新人的培养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和挖掘文艺新人。
正是因为经过洞头几代文艺人共同浇灌培育,《百岛》这朵鲜花才能够持续绽蓿吐絮,摇曳芬芳。
Q4
谈“洞头海霞女子散文社”
2015年,“洞头海霞女子散文社”成立。从此后,一群爱好文学的女子,坚持每月雅集,聚在一起聊聊近期创作的文章,相互切磋,激发创作热情。组织采风,积累创作素材。从交流文字到日常生活就像亲姐妹一般,渐渐地提高创作水平。
“洞头海霞女子散文社”成员们先后加入国家省市级会员,作品在《温州文学》集体亮相,会员作品也陆续在《百岛》《浙江作家》《浙江散文》《联谊报》《山海经》《散文》《人民日报》等报刊刊发。这群热爱文学、爱好写作的女子,成了洞头最美的一道风景线。相继参与创作出版了《德行洞头》《彩虹飞跨 状元岛——元觉走笔》《洞头旅游发展三十年》《向春天》《甲子芳华霞满天》等书籍。2023年,散文社获得“温州市身边的阅读榜样”荣誉,活动照片在省文联的70周年纪念增刊上亮相,采风合影张贴在先锋女子连纪念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墙上。
明年是散文社成立十周年了。十年里,姐妹们一起出书《向春天》,一起在“蓝土地”上奔跑,一起在海岛采风写作,还经常一起组团在《百岛》上撒野欢腾……一不小心,我们成了“写作老少年”。
Q5
谈如何保证《百岛》杂志编辑出版
2012年,我调到区文联工作,编辑《百岛》是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向《百岛》投了十年稿后,我成了编辑,从普通投稿者到编辑,我懂投稿者的心思,也深知发表对于基层作者的意义。
《百岛》的用稿宗旨是“洞头写”和“写洞头”,为洞头广大文艺作者提供发表展示的舞台。
因为坚持“洞头写”,致使组稿一直是《百岛》的难题。洞头人口少,作者相对也少,主动投稿的不多,每期组稿,都要在交流群里发组稿通知,再看区里近期有没有相关活动,活动中有没有可挖掘的新人新作。还要给几位重点作者单独联系催稿,久而久之,就有人笑称我为“施扒皮”。诗歌散文诗词稿件相对容易组稿,因为诗歌有区诗歌协会定期举办的“诗歌沙龙”托底,散文有“海霞女子散文社”雅集供稿,诗词也由区诗词协会组稿,他们每次都很认真负责地把稿件收集并修改好,直至能够直接上刊。组稿难点在小说。洞头的小说作者很少,当时也考虑用些外地作者的优秀作品,但最终还是认为给洞头本地作者提供发表平台更为重要。
为组“写洞头”的稿件,区文联开展了“全国散文名家写洞头”“望海楼杯全国海洋诗歌大赛”“小众杯散文诗歌大赛”“中国诗歌之岛”“每月一主题美图美文大赛”等活动,使“写洞头”这个版块“货源”丰富起来,质量也有保证,同时也为宣传洞头,增强洞头的美誉度起到积极作用。
Q6
谈培育文艺工作者的措施
文联在办好刊物的同时,争取到激励创作、培养新人的两项措施,一是设立“文艺创作奖” ,二是出版《蓝土地文库》。
“文艺创作奖”从2002年开始, 年年兑现。《蓝土地文库》到今年已出到了第9辑57本作品。不仅这两项措施坚持了下来,还相继推出了“与名家结对”、建设“中国诗歌岛”等有效举措,为洞头文学作者打开了更广阔的文学天地。
多年来,区文联积极组织文艺采风活动,组织洞头的文艺工作者走出洞头,深入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当地文艺工作者交流文艺创作经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创作热情,进一步丰富文艺作品创作。
在文艺工作者培训方面,利用温州市文联举办文学周的机会,选派文学骨干参加文学周活动,加强与外地作家和文学大咖的联系;开展文艺走亲活动,先后与温州鹿城、泰顺、乐清、金华、东阳等地文联进行文艺作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聘请外地作家来洞头举办讲座,对洞头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培训,提高文艺创作水平。
Q7
谈与《百岛》的情缘
我从2003年与《百岛》结缘,整整21年。我看《百岛》发展壮大,她也看尽我青春飞扬、盛年芳菲、慢慢老去。人世间,有多少人、事、物会20余年不离不弃,我和它笔墨相依这么多年,早已是“自己人”了。
Q8
谈对《百岛》的展望
全国大约14亿人,国家级作协会员大约有2万人,平均7万人中产生1位;2023年,洞头区常住人口为15.78万,却有中国作协会员6人,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数。温州市12个县(市、区)省作协会员人数,乐清居首,有36人,洞头与瑞安并列第二,有27人。考虑到洞头的开发历史和人口规模,全国作协和省作协会员人数能有这么多,令人振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百岛》发表过作品,甚至是在《百岛》发表处女作,是从《百岛》起步的。说《百岛》是文学新人的练兵场、本土作家的登高梯,一点也不为过。
从这一点说,《百岛》百期的意义,往大处看就远远超出了《百岛》刊物本身,不是这么一个简单数字所能涵盖得了的。
我希望让《百岛》更好更深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让《百岛》之花在心中永远绽放。
施立松老师是《百岛》杂志发展的见证人,她与《百岛》有缘、有情,在退休赋闲之年,仍在继续编辑《百岛》,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刊三十二年,出版逾百期的《百岛》,留下了多少洞头文艺爱好者逐梦的身影,而施老师也因为《百岛》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挚友。他们在文学交流中获得工作灵感,展现自我风采……
希望更多洞头文学爱好者,倾情百岛,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更加关爱《百岛》、关爱洞头文艺发展。祝福洞头本土文学刊物《百岛》,能够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编导:庄海文
编辑:邵康妍
审核:陈亦奕监制:郑巨峰
总监制:南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