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的萬博夢:大阪2025,長壽與財政的挑戰

1970大阪万博的象征:太阳之塔。承载着日本历史记忆,至今仍有着历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图/Shutterstock

就在日本举国期待2020东京奥运的时候,日本关西的重镇大阪府,今年6月向全国发表了一份报告:大阪准备申请2025年万国博览会(世界博览会),与东京奥运遥相呼应;并且将在一系列评估与整合之后,明年春天正式向国际展览局(BIE)提出申请。

大阪府提出「2025日本万国博览会」基本构想草案,主题为「人类迈向健康・长寿的挑战」,地点在大阪湾的人工岛梦洲,建设预定面积160公顷的万博会场,其费用大约1500~1600亿日圆、营运费用800亿日圆左右,官方乐观地预估周边经济效益可达6兆日圆。而这个人工岛梦洲,也将连带建造包含赌场的度假村。

然而,目前景气低迷的关西经济圈,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承办万博会?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正为此难题四处奔走游说,这也是大阪府提出构想后,马上就面临的外界质疑。但大阪府的企图从何而来?又为什么对于万博会念念不忘?在迈向人类健康与长寿的愿景背后,再战万博的野心,其实承载着大阪府在精神与物质层次的动机。

景气低迷的关西经济圈,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承办万博会?图为大阪的代表性建筑之一:通天阁,以及新世界商业街。 图/Shutterstock

▌人类迈向健康・长寿的挑战

过去著名的1970年大阪万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调和」,而本次的构想草案则是「人类迈向健康・长寿的挑战」,呼应日本正在面临的超高龄化社会问题。包含在这个母题之下,又细分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实现安定生活」、「地球环境的保护与共生」等子题。

提案中指出,日本是世界上高龄化社会的「先驱」,因此有责任向世界各国示范因应策略。高龄化伴随着诸多社会问题,在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形下,甚至衍伸「一杀多生」的观念——杀一名老人,救更多年轻人——因此,如何将「嫌老」改善为「贤老」社会,也是日本棘手的难题。

2025万博希望展现在高龄化社会之下,食衣住行方面的新型技术与概念,并打造一个互动体验型的博览会。但从万博草案的母题到子题,事实上并没有出人意表,特别是面对人类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久、越发消耗地球资源的趋势,都是日本长久以来就已经深思长考的命题。

《读卖新闻》的社论批评,这次大阪府的提案「看不太到有多大意义与经济效果」。近年国际展览局BIE对于万博会的主题,偏好针对全球共通困境的提出与解决,虽然大阪府这次的构想符合走向,但《读卖新闻》认为尚缺乏有魅力的具体表现措施,到时候在与世界各国竞争主办城市时势必要面临苦战。

对此提出批判的,还有大阪国际大学教授谷口真由美:

长寿与超高龄社会对日本而言已不算新闻,长久以来不管是民间或官方单位都看得到以此为题的展演或行动。例如位于东京的日本科学未来馆,就找得到这些针对人类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展览,未来馆提出一种思维「未来逆算思考」——如果50年后的子孙从未来写信给现在的我们,他们所处的未来会是何种面貌?科学未来馆同时以机器人科技闻名,展场中也向参观者提出疑问:面对可预见的老化社会,机器人投入长照工作会是何种情形?

因此,大阪府提出的主题并非特别创新,日本媒体关注的重点更在于「实际可行性」。

迈向健康与长寿的未来会是何种面貌?图为大阪的生活特色之一:豹纹欧巴桑。 图/Flickr@senov

未来馆中展示的互动社交型机器人,将来可以投入部分的长照工作。参观者可以与三个机器人进行简单的会话,对话过程会纪录为机器人研究资料。这三个机器人甚至会问你:「您觉得机器人适合做老人照护吗?」 图/日本科学未来馆

▌再做一次美梦:复制1970大阪万博

2025大阪万博的想法,最早在2014年时就已被提出,当初希望可以再次利用大阪万博公园的场地,想要效法当年「1964东京奥运—1970大阪万博」的模式,也来个「2020东京奥运—2025大阪万博」,历史性的遥相呼应,期待找回当年的感动与活力。大阪府也针对这一点做出许多评估,期望可以顺势吸纳东京奥运的能量以达到相乘效果。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坦言,这是要给关西经济来一发活性化的引爆剂。

当年大阪万博的入场人数6422万人,不仅打破万博会历史纪录,也为日本带来可观的周边利益。这一次大阪府的口号是「再做一次美梦」,然而在准备做梦之前,得先面对残酷的现实——低迷的关西经济圈,真的有能力举办万博吗?连2020东京奥运现在都有财政预算削减的问题,《产经新闻》对此的分析并不乐观,讽刺大阪万博这个美梦根本就很难再来一次;大阪国际大学教授谷口真由美更直言:「还是正视现实吧!」

大阪府为何对万博会如此执着?其实不是没有原因。万博会对于日本人而言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都有极大的吸引力,「1970大阪万博」与「新干线」、「1964东京奥运」并列为日本战后复兴的象征,当时的大阪在经济实力上还有与东京互别苗头的抗衡态势,与现今许多大阪企业的重心移往东京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1970大阪万博」、「新干线」、「1964东京奥运」并列为日本战后复兴的象征。 图/1970日本万国博览会官方纪录片

对大阪人而言,万博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又如何看待大阪府的申请提案?现为大阪大学人类科学研究博士后的和田敬先生(Wada Takashi),老家就住在万博公园的附近(大阪府吹田市千里),从家里就能看见矗立在公园里的「太阳之塔」——1970大阪万博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建物。和田敬说,太阳之塔几乎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童年的时候也常常到万博公园远足,对于太阳之塔有着浓厚的亲近感:

1970大阪万博,那是日本对未来无所怀疑、充满希望的时代象征。

万博会的举行带动了大阪的都市开发,各类交通等基础建设兴建,同样是经济成功的象征指标。和田敬认为,1970大阪万博是日本从败战的过去重新出发,如同展览主题一般,要与「世界调和」,这在日本人的共同历史记忆中是一个值得记上一笔的重要事件。

不过说到2025大阪万博提案,和田敬的态度比较慎重,因为现今的大阪要再次承办万博,必须解决基础建设更新、住民生活、财政支出以及可能的环境破坏...等棘手问题,他说:

1970大阪万博的纪录照。 图/维基共享

1970年大阪世博的「中国馆」女服务员。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与日本建交,世博的「中国馆」也仍由中华民国主役。 图/联合报系资料图库

现今的大阪万博公园,以及太阳之塔的背面。 图/Shutterstock

▌未来已经毁坏 太古依然不朽

今年10月底,万博公园的太阳之塔成为新闻焦点——睽违40多年,太阳之塔的内部将再次开放参观。同时万博公园亦以太阳之塔为中心,举办推广大阪艺术创作的大型活动。

做为大阪万博的代表性建筑,太阳之塔是由艺术家冈本太郎一手打造,前卫的设计、风格强烈的造型在当时便引起不小的争议。太阳之塔全高70公尺,其太阳分成四个,塔顶的「黄金脸」象征未来、正面中央的太阳脸象征现在、塔背面的黑色太阳则象征着过去,地下还有一个地底的太阳象征着「太古」与精神世界。

太阳之塔内部是一个以「生命之树」为名的展示空间,展出多达292个、33种类,从原生类时代直到哺乳类时代的生物模型。配合著现场播放的交响曲「生命的赞歌」与女声咏叹,「生命之树」构筑一幅自太古以来连绵孕育的历史图像。经过数十年的关闭,太阳之塔内部完成整修后预计在2018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仅给日本媒体做过开放前的参观。

大阪府提供:太阳之塔内部整修影像

万博公园里还有一座127公尺高的展外台「万博塔」(Expo Tower),与太阳之塔相反,万博塔是做为「未来」的象征而建立;有趣的是,这个做为进步与未来象征的万博塔,2002年时却因为建筑体朽坏而解体拆除。对照另一边仍具活力、历久弥新的太阳之塔,形成一幅「未来已经崩坏、太古依然不朽」的奇妙景观,引人深思。

「艺术即爆发!」(芸术は爆発!)这是太阳之塔设计者冈本太郎的名言,这一股爆发能量充分展现在他的作品里。不过,冈本太郎也在他的著作《日本的传统》里批评,会认为「过去的日本十分美好、现今的日本惨不忍睹」的人,其实都是怯懦之辈。冈本太郎反对无条件的怀古,认为一味追求过去的美好只是逃避创造的责任,因此他提倡凝视传统、再创新的价值。

大阪府提出2025万博会的构想,某种程度上是对1970大阪万博的怀念憧憬,然而正如大阪的住民如和田敬所担忧,这是冷饭热炒的短视近利、还是对于未来愿景的审慎规划,恐怕还有讨论的空间。

※本文获得大阪大学人类科学研究博士后 和田敬先生的协力与书面访谈,特此致谢。

太阳之塔背面象征「过去」的黑色太阳。设计者冈本太郎认为,人们一味地怀古只是逃避创新的怯懦表现,2025大阪万博的提案是炒冷饭、还是能够从中再创新价值,还有待观察。 图/Flickr@m-lou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