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岩左右倾摆 戴翰泓的一座不倒屋
文/非池中艺术网
占地近四公顷的宝藏岩依山傍水,是艺术驻村聚落,也于2006年被纽约时报评为除101外的台北特色建筑。但宝藏岩曾是违章建筑聚落,四公顷的土地有两百多名住户,八○年代一度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宝藏岩要被拆迁的消息一被揭出,社运团体随即开始运动、奔走抗议,认为不能就此毁损古迹。拆迁议题讨论了十几二十年,最后由台北市政府将宝藏岩认定为「历史建筑」,才宣告落幕。后来,艺术家开始进驻宝藏岩,这社区更开展出新的风味。
宝藏岩的历史演变,摇摇晃晃,却始终不倒。这样的感觉,让艺术家戴翰泓于此次宝藏岩环境艺术灯节中,提出了《不倒屋》这件作品。《不倒屋》融合建屋与不倒翁概念,在宝藏岩上建起了一座能左右摇摆的房子。
「屋子摇摆是种不稳定的感觉」艺术家戴翰泓说,这里的房子结构不是很稳定,潮湿多雨,偶尔会漏水,在过去还差点被政府拆除。人们可以坐进《不倒屋》的中间,好像住在这里般,想着宝藏岩于历史洪流中,从违建到艺术村、观光区之间的摇摆定位。
晚间远远看《不倒屋》,是间发光的房子,没有人在屋里,它便安然座立在那发亮,有人进去,光点就开始摆动。在创作作品时,戴翰泓希望《不倒屋》的灯光晃动是由互动产生,而非艺术家直接赋予,想创造出较多层次的互动关系...( 详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