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同学当中父母有钱有势有权的不少,最后只有我成了状元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底层家庭子女的出路,教育公平,这些话题是当下的热点话题。

有人执着呼吁教育公平,呼吁取消教育资源分层,让所有人都平等的接受教育。

有人则客观看待这个现实,因为教育资源关系到了家庭的财力,既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收入水平,那么子女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自然会不同。

实现教育资源绝对公平,前提所有家庭收入相当,因为教育资源和父母的财力支撑是成正比的,而所有家庭均等收入,这就是不现实的。

北大学霸提及同学父母有财有势

高中毕业于衡水中学,后来以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刘嘉森,因为在就读北大期间在全国各地演讲次数超过700场,也算是小有名气。

刘嘉森有一次就提到了“教育资源”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他很直白的表示,同学当中不乏有父母有权有势有财的,家庭背景不一样,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一定是不一样的。

父母经济实力强大,社会地位高,财力丰厚,自然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在应试教育阶段,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私教以及国外研学等等。

普通家庭的孩子是享受不到这样的教育资源的,这些优势,会让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更早更全面地规划未来、提升个人能力。

不过刘嘉森还表示,这都不是绝对的,哪怕是最好的资源,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就像他很自信地说出那句话一样:“最后只有我成了状元。”

他说只需要放平心态,一张书桌,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多余的不用去想。

“只有我成了状元”能说明什么

我知道,看到这里的时候,肯定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说: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我们当然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在父母的强有力的支撑下,在较好的教育资源背景下,孩子成功的概念大大增加,而不能靠父母,只能靠自己走高考独木桥,父母无法给予任何资源支撑的孩子们,相当于赤膊上阵,赢的概率大大下降。

如果那部分二代们,不学无术,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就会很多,当这些二代们开始走上正路,认真求学、摸索,是具备强大的后天优势的。

能成为状元的只有一个人,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摒弃外界的干扰,不要盯着具有后天优势的群体,踏实向前,一点点进步。

最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父母什么都不能给自己,自己只能靠自己,却还认为努力是自欺欺人,走上摆烂的人。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总得有人栽树有人才能乘凉,永远不努力,就永远甘居人后,这辈子努力,子孙后代就轻松一点。

现代一些人的观念形成了一套消极程序

现在一些人过度反“鸡汤”,甚至会把别人的鼓励和正向引导,认为是鸡汤。

比如说你劝他努力,他会说:别给我喝鸡汤,我努力也没用,不如躺着舒服。

他们觉得自己努力,就是在为别人服务,越努力,就越被割韭菜,越努力,就成就了别人。

你谈努力,他谈不公平,你谈理想和抱负,他说又来灌鸡汤。

如果都是这种心态,那么成为状元的刘嘉森也不会成为状元,他该满脑子都是同学为什么可以享受到那么多的资源,我为什么享受不到。

努力的确不一定能走向成功,但是不努力,不管是谁都一定不会成功,哪怕是二代们,也只能是吃老底,可是人家有老底可以吃,普通人有什么呢?

在这种消极程式下,人是永远走不出低谷的,努力尚且不一定能走出低谷,不努力就可想而知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通道

每次有朋友跟我提到现在这个世界有多么不公的时候,我就一句话:普通人有没有属于自己的通道?有,就够了,不需要去关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几年“寒门再难出贵子”经常被拿来讨论,为什么原来农村的考生进入顶级名校很常见,现在却罕见了呢?

一方面的原因,的确是有钱人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占据了优势。

可是这不是绝对的,我们只需要对比一下往年的分数线就可以了,如果分数线持平甚至有高走的趋势,但是进入名校的学生数量却下降,这说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确实对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呢?我毕业十年了,其实我们这一届,老师就经常说一句话:一届不如一届,现在的学生很难踏实下来,一门心思学习了,高分的越来越少。

不是录取分数线提升了,是学生当中能够考出高分的比例变少了。

农村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孩子们的心思变杂了,这也是一个现实。

其实,普通人的通道一直存在,以前存在,现在依然存在,只是有的人总喜欢把眼睛盯着别人的道,习惯性抱怨,放弃了努力的机会而已。

结语

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不能为普通人代言,我只能为自己代言,为自己的子女代言。

即便是现在,我依然相信只要愿意踏实下来,愿意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并且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也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也能坚信这个道理,普通人如果自己不努力,那就真的是自我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