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修改食品安全等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
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 庞婷)自2023年制发第二版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以来,北京市已作出不予处罚案件1.6万余件,免罚额约7.56亿元。今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计划新增并修改清单部分条款,主要集中在广告监管、经营主体登记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容错纠错机制建设。
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举办的第二期市场监管“营商环境会客厅”上,来自互联网科技、电子商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餐饮等行业的8家企业代表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聚焦修订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非现场检查制度建设等具体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有企业提出希望进一步扩大容错纠错机制的适用范围、完善非现场检查工作机制。
对此,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法制监督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首家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2023年,制发第二版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自政策实施以来,已作出不予处罚案件1.6万余件,免罚额约7.56亿元。”今年,市市场监管局计划新增并修改清单部分条款,主要集中在广告监管、经营主体登记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容错纠错机制建设,贯彻“柔性执法”理念,服务首都企业更好经营发展。
来自物美集团客服部的相关负责人针对清单适用范围提出建议,“我们在全市各个区都有连锁店面,也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便利。希望可以扩大适用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比如经营中商品条码出现问题,实际多产生于商品生产环节,那在销售过程中,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是否可以对销售者适用首违不罚,给予商家改过的机会。”
市市场监管局法制处相关负责人回应,“企业反映的情况,其实也是基层执法面临的突出问题。前期,我们发布的第二版清单包括商品条码有关事项,如‘经销的商品印有未经核准注册、备案或者伪造的商品条码的’,符合一定条件可免于对经销者的罚款。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社会意见建议和基层执法实践,广泛征求意见,继续调整完善清单内容。”
市场监管领域持续推进现代化、数字化改革。2023年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强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落实好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非现场检查制度的研究和制定,通过检查制度的改革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打扰,并提高监管精准性。
百度商业产品法务负责人提出:“非现场检查现在制度支撑还相对不足,可以结合实践探索尽快形成并完善制度文件。”
企业也对非现场检查工作提出建议,如需重视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减少企业填报数据负担等,期盼更好实现“无事不扰”,帮助企业规范经营。
据悉,市市场监管局将结合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拓展数字化手段、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数字监管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增强政企互动、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便利经营主体数据报送、归集风险信息加强监管有效性等系列改革目标,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市市场监管局法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结合企业代表意见建议,优化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规范非现场检查行为,落好改革的每一个具体点位,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兼顾执法‘力度’和‘温度’,推动市场监管领域法治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