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影视摄制服务机制 城市与影视双向赋能

4月23日,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北京市影视摄制服务机制正式启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通州区、怀柔区四区分别在启动会上对属地的特色影视资源和相关配套服务政策进行了推介。

据悉,北京市影视摄制服务机制将成立市区两级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为在京取景拍摄的影视摄制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拍摄协调服务。其中,信息咨询服务包括为影视摄制单位提供拍摄资源信息、告知服务流程、解答剧组相关问题等服务,可直接拨打北京市影视摄制服务和各区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服务电话进行咨询;拍摄协调服务则针对剧组场地、交通等保障需求提供服务。

以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通州区、怀柔区为例,据介绍,目前朝阳区已制定实施《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工作计划(2023年—2025年)》,推出《朝阳区影视拍摄服务手册》;海淀区依托区内历史文化和高校资源,建立了第一批影视拍摄资源清单,成立影视服务中心,搭建起文保拍摄区级快速受理和审批机制。

通州区设立影视摄制服务窗口,制作《北京城市副中心影视摄制服务手册》,出台《关于促进副中心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怀柔区作为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已吸引了17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累计拍摄制作影视作品4000多部。推动成立全国首个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剧组备案"制度,专人负责、全程协助。

实际上,在今年初,北京市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对影视创作生产服务力度。本次启动会就是推动该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标志。

此外,在启动会还开展了"影视创作如何为城市发展赋能"圆桌对话。现场,导演冯小刚表示,城市地貌支持和当地政策支持对影视拍摄都很重要,影视作品最终也会反哺到城市本身发展。"现在拍现代和古装戏景都不发愁,最难的是拍五、六、七十年代的场景。以北京为例,北京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很宽的选择,例如首钢园和798园区等。"

青春你好传媒创始人梁振华表示,影视是诞生于城市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局限于城市是影片的拍摄地,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是影像表达的重要内容,甚至影视作品再赋予城市的会超越城市本身。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全市拥有2万余家影视企业,涵盖了创作生产、拍摄制作、交易发行等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占全国总数的40%。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进一步补充到,对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来说,电影不仅是一个产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重要的国际交流文化载体。期待以北京为代表,未来内地电影能够跟港澳台及国际电影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