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为AZ副作用 「格林巴利症候群」6大症状

被列为AZ副作用 「格林巴利症候群」6大症状。(示意图/Shutterstock)

「格林巴利症候群」为什么最近成为网路热搜词?原来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将之增列为AZ疫苗的极罕见副作用。在台湾,目前也有10人施打AZ疫苗后发生格林巴利症候群。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什么样的疾病?如何治疗?可能留有后遗症吗?

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英文为Guillain-Barre Syndrome,简称为GBS。亚大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邱新藻曾在接受《康健》采访时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所导致的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这致病机转,来自人感染病毒后,引发身体本身免疫系统反应而产生抗体,但这抗体不只是攻击病毒,还会「无差别」捣乱人体的周边神经髓鞘细胞,进一步造成周边神经系统瘫痪,导致感觉、运动或自律神经失调。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状如下:

.四肢末端没有原因的发麻

.手脚会对称性地逐渐无力

.走路很容易绊倒

.全身肌肉张力下降

.吞咽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障碍

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病程恶化非常快速,很可能会让病人形同瘫痪。邱新藻提醒,严重时,患者很可能并有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甚至会需要气切及插管,极少数人会因喘不过来而缺氧死亡。

●格林巴利症候群常被误为中风 警觉2大差异处

「尽管格林巴利症候群的发生率不高、约10万分之1左右,但大部分的神经科医师都有遇过,」邱新藻说,有的病人会将手脚发麻及四肢无力,误认为是中风。

「但两者不太相同,相异处可从2点观察:格林巴利症候群是四肢对称式的发麻无力,肌肉张力下降;中风的症状则是单侧发麻无力,肌肉张力上升。」

邱新藻表示,无论是年轻人或老年人都很可能发生格林巴利症候群,虽然抗体不会攻击脑部,但若没有第一时间治疗,抗体存在愈久,乱攻击周边神经的状况也会拖得愈久,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

相对罕见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最近因为被欧洲药品管理局列为AZ疫苗的新增副作用,成为网路热搜词。全球5.9亿人,约有883人因AZ疫苗而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台湾打AZ疫苗的9万人中,也有10人因此患病。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有说,这跟感染病毒一样,因为疫苗接种后引起了身体的免疫反应,才会发生格林巴利症候群。但不只是AZ疫苗,过去也有人打完流感疫苗发生格林巴利症候群。

●「洗血」治疗格林巴利症候群有给付 但效果要等2周

若不幸发生格林巴利症候群,该怎么治疗?「目前健保给付的治疗方式为血浆置换术,俗称洗血,可过滤血液中的抗体,压下抗体对周边神经的攻击,减少神经伤害。」但邱新藻坦言,血浆置换术需等2周才能看到效果,疗效较慢。

相较于血浆置换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最快3天就能出现,减少神经损伤时间,但健保不给付,费用昂贵,每人必须自费约10~20万元左右。「此时就会交由病患或家属来做选择,看是要使用哪一种治疗方法,」邱新藻说。

治疗过后,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吗?「这还是要看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邱新藻表示,如果神经的髓鞘细胞被攻击太多,复原期仍然会有手麻脚麻的情形,虽然神经需要时间慢慢修复,不过也建议接受复健、好好训练肌力。

●格林巴利症候群是病毒所致 应尽早就医

邱新藻曾收治一名30多岁的粉领族。他说,这位小姐的症状一开始也是手脚发麻,原本不以为意,却没料到1周后变得爬楼梯很吃力,瓶装水的瓶盖也无力扭开,开始怀疑自己可能中风,慌慌张张跑去急诊就医。

「但这位小姐很年轻,也没有三高情形,不太可能中风。」经问诊后,邱新藻发现病人前阵子曾经发烧、拉肚子,于是让患者接受临床神经学检查,发现病人的四肢神经传导变慢,确诊为格林巴利症候群。

最后,这名小姐透过血浆置换术及走路训练,逐渐找回手脚失去的力气,也终于可以行动自如。

「我们还是呼吁病人尽早就医,别让抗体留在血液中太久。」邱新藻提醒,格林巴利症候群因是病毒感染所致,比较难预防,「不过如果能多戴口罩、勤洗手、减少病毒感染,就能双管齐下,同时预防格林巴利症候群和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