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里鄰建設費少 擬2方向調整

台北市自2009年起,针对市内456个里每年补助基准为30万元的里邻建设经费,人口多的大里最多也仅补助40多万,用于硬体修缮或办课程活动,随物价上涨,里长认为应增加。议员直言,新北、桃园都已调高至60万元,北市也应跟进。民政局表示,将朝2方向研议,倾向基准经费增加10万或级距重新调整,预计下会期前拍板,并编列预算送议会审查。

议员钟佩玲说,目前桃园、新北里邻建设经费为60万元,但北市15年前基准就是30万,她认为,该经费是用于里内修缮、课程办活动等,经费多寡也影响里长可做的服务有多少,台北市预算规模不应该输桃园、新北。

由于每个里规模不一,议员认为,依现行制度经费基准就是30万,并参考人口、面积、土地现值列级距,但实际资料发现,北市8个里人口超过1万人,天花板也仅拿到40多万,对大里不公平,大的里应将级距拉开。

民政局自治行政科长方英祖表示,目前有5个里拿到40万以上里邻建设经费,虽比桃园、新北少,但北市额外针对没活动空间的里,年补助36万,让里长找地点承租办课程活动,约有200多里领补助。

目前民政局重新检讨里邻建设经费,规画朝2方向,一是将现有基准统一调高至40万、级距不做调整;另一是维持基准30万,调整级距计算公式,大小里每年拿建设经费有更明显区隔。

内湖金湖里长邱金波表示,若能调高经费,乐观其成;士林义信里长许立丕说,他1年拿30万经费,「用到透支」,连办母亲节活动的康乃馨都得自己买,建议采统一调整,因有些里虽人口多、土地大,但人口流动快,未必用得完,但他的里在士林夜市旁,活动多,开支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