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里邻经费少于新北 民政局拟提2方案

台北市里邻建设经费不管大里、小里,建设经费都是齐头式发放,民政局考量里内建设经费已多年未调,目前规画2方案,预计会在下会期拟定方案,编列预算送议会。(丁上程摄)

台北市里邻建设经费不管大里、小里,建设经费都是齐头式发放,台北市议员表示,预算多寡取决于里长能够服务的范围,建议民政局提高人数多幅员大的里补助经费,用年度预算编列方式让议会监督,才是最合适的方案。民政局回应,考量里内建设经费已多年未调,目前规画2方案,预计会在下会期拟定方案,编列预算送议会。

台北市2009年起针对辖内436个里,每年补助30万元的里邻建设经费,由里长依里内需要自行运用,民进党台北市议员钟佩玲表示,大里经费不该跟小里经费齐头式发放,平均分摊下来少得可怜,建议民政局先调整人口数1万人以上的大里,不要让里长成为次等公民。

钟佩玲表示,前台北市长柯文哲任内曾用二备金处理,显然前朝也意识到里邻建设经费不够,但他们是用大撒币的方式,与她所谓的公平式方法有所差异,若民政局碍于经费上限,天花板要调整将增加1亿多恐怕窒碍难行,可用年度预算编列方式循序渐进,由议会监督才是最合适的方案。

民政局自治行政科长方英祖表示,各里基准为30万元,并依照人口数、面积及固定里民活动场所公告土地现值为基准增加经费,另北市额外针对没有活动空间的里,每年补助36万,让其找点承租,大约有200多个里有领该补助,目前北市有8个里人口数超过1万人,共有5个里拿40万元以上。

方英组说明,虽建设经费比桃园、新北少,但考量里内建设经费已多年未调,民政局目前朝2方向研拟,一是将现有基准经费统一调高到40万元级距不做调整;另一种则是维持现有基准30万,但将级距计算公式调整,让大小里每年建设经费有所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