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自治条例禁止喂食浪浪 爱爸爱妈聚议会抗议
台北市今年初通过公园管理自治条例,修例禁止公园喂食无主之流浪猫狗,但动保团体认为公园虽为民众休憩的场所,但也恰好是台北市流浪猫狗主要生活区,尤以河滨为最,一旦禁止喂食,将使流浪猫狗陷入饥饿灾难。(黄敬文翻摄)
台北市今年初通过公园管理自治条例,修例禁止公园喂食无主之流浪猫狗,但动保团体认为公园虽为民众休憩的场所,但也恰好是台北市流浪猫狗主要生活区,尤以河滨为最,一旦禁止喂食,将使流浪猫狗陷入饥饿灾难;为此今日有多名动保人士聚集台北市议会陈情,要求重修自治条例,采取「喂食管理」,取代「禁止喂食」。
台湾动物方舟协会表示,台北市和相信动物协会合作,进行流浪狗TNVR「诱捕、绝育、施打疫苗、回置」,然诱捕浪犬绝育,必须喂食爱妈以喂食手段配合,否则根本抓不到;目前北市河滨尚有犬只需要绝育,禁止喂食会造成诱捕困难,只能让浪犬继续繁殖,其后果是越禁狗越多。
台湾动物方舟协会指出,台北市已实施街猫照护计划(TCCP),即绝育,后续照顾等,这套方法在国外行之有年,是控管浪猫数量、卫生等最有效的方式,但新版自治条例禁止喂食,恰巧破坏动保处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街猫计划。
一位喂食河滨浪犬十几年的爱心妈妈指出,现在流浪狗都已郊区化,市区流浪狗很少,原因是如河滨、绿地等郊区有人喂食,把浪犬固定在人口较少的河滨、绿地区域,如果不准喂食,流浪狗会因饥饿向市区流窜觅食,必然造成更严重的人犬冲突。
该爱妈以阳明山国家公园为例,过去国家公园未禁止喂食时,喂食爱妈因怕被骂,都会在喂食后清理余食、餐具,保持干净喂食。然国家公园禁喂后,爱妈心疼浪犬饥饿,又担心被罚,便采取偷偷喂食,食物丢着就跑,也不敢回来收食清理。禁止喂食的结果,是让原本的干净喂食变成乱喂。
对此,台北市公园处表示,为因应时代需求及使自治条例文字更严谨周延,部份条例历经修订,公园内喂食规定也应地方需求有待调整,公园处爰于自治条例修正案提案增订第11条第1项第19款规定:「喂食禽鸟、野生动物或弃养(含放生)动物。」,于2024年将文字修正为:「公园内不得有下列行为:...十九、喂食禽鸟、无饲主管领之动物或弃养(含放生)动物。」
动保处已确认自治条例修正后,现行街猫友善照护行动方案(TCCP)及街犬绝育防疫TNVR计划持续呈现成效,公园处将配合动保处及动保团体之经验与专业,执行呼吁民众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保护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