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处打造不缺水的城市
全面汰换新式管线。(图/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提供)
近年来在气候变迁影响下,极端气候发生的强度及频率明显增加,事实上,「缺水」早已不是新闻,台湾2015年与2020年两次干旱令人印象深刻,2020年更创下56年来丰水期首度无台风登陆挹注降雨的纪录,水库入不敷出,台湾水情告急。
2021年春雨不如预期,创下气象局有史以来雨量最少纪录,并在同年写下了三项「第一次」,第一次水利署在夏季丰水期进行人工增雨,第一次在夏季丰水期召开旱灾应变会议,第一次在夏季丰水期将水情灯号转为一阶限水的「黄灯」,苗栗、台中及彰化北部地区更在2021年4月起亮起「红灯」,实施「供五停二」限水措施,中南部主要水库蓄水量都跌破历史最低水量,造成百年来最严重旱象,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稳定供水愈显重要。
大台北区为何不缺水?
北台湾曾在2002年发生罕见干旱,翡翠水库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台北市分区停水长达53天,然而危机就是转机,面对缺水危机,开源要看老天爷脸色,节流却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以下简称北水处)为不让缺水再次成为台北市民的焦虑,积极采取检查漏水、管线汰换以及节约用水等方式,将漏掉的自来水找回来,余裕的好水更可以供应邻近县市,使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因此2015年及2020年干旱时刻,大台北地区皆能安然度过,摆脱缺水之苦。
分区计量管网。(图/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提供)
管网改善 日省近52万吨水量
北水处自2005年起推动20年「供水管网改善及管理计划」,将辖区管网画分为834个供水小区,装表计量、精确抓漏,以此针对区内检修频率偏高、材质差、管龄较久易漏水的管线逐年全面汰换。
其中,新式配水管采用延性铸铁管材,具有强度高及延展性强的优点,再加上防漏接头橡圈,达到止水效果;用户给水管则采用不锈钢波装管,虽然成本较一般的不锈钢管高昂,但波状构造可以配合地形弯曲,不用接头而减少给水管接头漏水情形,更可吸收地震变位,减少震灾而导致的漏水。
有了优良管材,配合汰换管线的「治本」与即时将尚未漏出地面的漏水找出的「治标」,大台北地区的漏水率从早期的26.99%下降至11.38%,平均日辖区节水量达51.65万吨,每日配水量更是由早期的230万吨逐渐递减至2021年的179万吨,近17年来累计节省相当于半座翡翠水库蓄水量,减漏成效超越预期目标。
协助邻近区域解决旱象
减漏有成所节省的水量,不但能使大台北不缺水,更能稳定支援邻近区域需求。北水处自2001年起配合行政院「板新地区供水改善计划」,以翡翠水库支援板桥新店一带,纾解石门水库供水压力的同时,间接调度支应桃园及新竹用水。
第1期计划于2004年完成,北水处支援新北市中和、永和、板桥、三重、芦洲、八里等地区,第2期计划于2019年通水,扩增版图至新庄、五股、树林、土城、三峡、莺歌等地区,支援量由早期平均每日19万吨提升至2021年77万吨。
此外,除常态支援台湾自来水公司所辖的新北市淡水、三芝、汐止、深坑及乌来等用水外,2022年更因基隆地区水情不佳,支援汐止基隆地区水量来到8.7万吨为历史最高,除了达成双北共饮翡翠水的理念,也让台北市成为不缺水城市。
双线供水 提升城市供水韧性
北水处早自2006年起即超前部署,积极推动备援备载长期计划,以提高净水量及双线供水为主要目标,新设或维护净水设备,并实施节水、管线汰换等措施,大幅加强净水场最大处理容量,因应紧急时刻维持民众基本用水需求。
北水处更进一步于2018年全面完成11个供水分区双线备用支援系统的建置,佐以灵活调度2条清水干线及数条支线,巩固面对紧急灾害的应变韧性,使得大台北供水系统趋于完善。
未来北水处将持续推动翡翠原水管、一清干线中永和成功路备援干管及三重二加配水池等工程,全面盘点整备自来水设施,提升因应气候变迁的能力,打造安全、稳定、永续的新世代自来水系统。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广告)
近年枯旱自来水停限水措施实施情形。(图/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