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不怕水淹的「海绵城市」 台中抗豪大雨有成

台中市努力打造「不怕水淹」的「海绵城市」,近日豪大雨未传出灾情,图为整治后的绿川。(图/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记者李忠宪/台中报导

连日大雨加上热带低气压带来丰沛雨量,成为努力打造「海绵城市」的台中市最好的「期中考」,截至26日未传出重大灾情,显见改善措施成功。台中市水利局对此表示,包括沙鹿火车站太平大里等易淹水区域均未传出淹水,而绿川整治也发挥保护中山绿桥成效,未来也将继续以「不怕水淹」的概念持续打造「韧性城市」及「海绵城市」。

极端气候日渐频繁,台中市近期受西南气流影响,经常下起时雨量50公厘以上的降雨,而这次的热带低气压也是如此,所幸未传出淹水等重大灾情。市长林佳龙26日出席活动时表示,水利工程必须强调「与水共生」,需善用透水铺面、滞洪池、雨水下水道防洪截流、抽水站水资源中心等方式,增加城市的韧性,大雨来时减少地面迳流的流量与速度,如此才能将台中打造成为海绵城市。

台中市水利局表示,道路排水系统原为行车安全设计,以快速将路面积水排除为目标,但若降雨超过排水系统负荷,雨水可能在路面漫流市府知道排水设施有极限,4年内广设滞洪池增加42万顿滞洪量,全市滞洪量达到157万吨,可减少淹水面积达1432公顷,并且增强各区域排洪能力,以滞洪和排洪双管齐下,加速退水,以「不怕水淹」的概念,持续打造「韧性城市」。

市府水利局以台湾大道为例说,过去台湾大道若出现强降雨,雨水冲刷边坡土壤导致黄沙漫流,为此积极在大肚山上施做水土保持工程与滞洪池。8月13日下午,台中市各地降下大雨,造成台湾大道台中荣总附近短暂积水,事后分析发现,距离该处最近的气象局大雅测站显示当时时雨量高达73公厘,已超过水利署一级淹水警戒值,加上当地周边侧沟太少,排水不及造成积水。虽跟以往黄水漫流来比有所改善,未来仍将进行加强。

▲大里中兴路一段在106年6月沿线淹水。(图/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大里中兴路一段下水道完工后,107年8月的午后雷阵雨未再出现淹水。(图/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另外,大里区当时也降下时雨量85公厘的强降雨,超过水利署一级淹水警戒值,但过去容易淹水的大里美群路及中兴路,都未传出没有淹水事件,显示治水工程已见成效。

▲102年8月康芮台风来袭,大里仁化路与凤凰路严重淹水。(图/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大里美群路雨水下水道完成后,107年8月的午后雷阵雨,未再出现淹水。(图/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水利局说,太平区兴隆地区长年受水患之苦,但房屋林立,排水渠道不易拓寛,市长林佳龙上任后积极争取,向国防部无偿商借光营区部分土地,兴辟480公尺的分洪道容量4.75万吨滞洪池,率先完工的分洪道在105年7月尼伯特台风来袭时即发挥效用,而在滞洪池完成后,也陆续通过106年6月豪大雨与近日豪雨考验,没再出现淹水情况。

水利局表示,此外,绿川、柳川整治也逐渐通过豪雨考验,市府为保护中山绿桥,在绿川下方设置2层楼高箱涵,以利大量洪水桥下通过,不会直接冲击桥梁,而这次豪雨期间,绿川除持续发挥排洪功能外,暴涨的溪水也顺利从箱涵中流过中山绿桥,让有百年历史的中山绿桥,免于遭受暴涨溪水袭击。

而柳川在大雨期间也发挥正常排洪功能,大水退去时,经过简易清理后,河道也恢复原本的整治景观,重新开放民众入园,证明采行的整治工法确实兼顾防洪优先,让市民生活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