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媒问是不是“战狼”之一?中国驻瑞士大使驳斥
海外网11月14日电 据中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网站消息,2020年10月21日,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接受《新苏黎世报》专访,并于11月10日刊发在该报全球新闻热点专栏。采访部分实录如下:
问:您与瑞士有何渊源?
答:还记得四十年前,当时我正在家乡山东上初中,一位朋友给我展示了他的瑞士军刀。我印象非常深刻,它熠熠发光,质量非常好,也很漂亮,但对于当时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价格非常昂贵,多数人是无力购买的。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和中国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人购买这样一把军刀早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疫情暴发前,中国每年约有150万游客来到瑞士。他们不仅会购买瑞士军刀,还会购买瑞士的其他知名品牌产品,是瑞士旅游市场上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助力了瑞士旅游业的发展。
问:您在非洲工作多年,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非洲进行了如此大规模投资,中国企业在非洲兴建医院、学校、铁路以及公路,并积极从事原料开采以及农业生产。同时这些活动也遭致不少非洲当地人的批评,认为中国才是这些项目首要受益者,且大多数中资企业都是从国内派遣员工。您对此有何评论?
答:这些所谓“批评”都是罔顾事实。首先,这样的批评并非来自非洲人民,多数是来自西方媒体。其次,中国对非投资大大提升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促进了非洲经济发展。第三,中国在非洲开展的工程项目中雇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都是非洲工人,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管理者和技术员工来自中国。对于企业来说,核算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国派遣工人的成本远高于直接雇佣非洲当地工人,因此企业不可能都从中国雇佣员工。数十年来,中国为非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希望国际社会一道为非洲的发展承担起责任。
问:一些人抱怨说中国带着装满了钱的箱子来到欧洲和瑞士,大肆收购技术企业,您如何评论?
答:这些抱怨往往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即使中国经济规模远大于瑞士,但迄今中国在瑞士的直接投资总额仍低于瑞士在中国的投资。中国在瑞投资仅占外国在瑞投资总额中的2%。
问:您如何看中瑞两国于2014年签订的自贸协定?该协定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答:作为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高质量、互利共赢的协定,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为双方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两国政府和业界的高度肯定。在2018年进行的专家组评估中,两国企业对自贸协定使用率将近50%,这对于一个刚实行不久的协定来说是非常高的使用率,两国企业每年可以从协定中节省1亿美元的关税。
答:中瑞关系已走过70年历程,合作成果丰硕,实现了高水平运行。一份好的文件应当聚焦共识,着眼长远,本着建设性态度,从两国合作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划两国关系。无论制定和出台何种文件,都应从中瑞关系70年来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发,坚持中瑞友好合作主基调,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引领和助力双边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问:你如何看待外界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中瑞之间人权对话是否畅通?
答:一些人总喜欢动辄批评中国的所谓人权状况,但事实却是中国使七亿人口摆脱贫困,保障了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两个最大的人权,这是中国为全球人权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坚决反对以人权为由干涉中国内政,不接受人权“教师爷”。中瑞之间人权对话的平台是开放的,双方在多个双边平台上就人权问题一直保持着交流。我们愿与瑞方继续加强交流与对话。
答:当前的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局面,美国一些势力处心积虑地把中国渲染成主要对手,不择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进程,蓄意在国际上挑动意识形态对立,公开胁迫别国选边站队,试图将中美关系拖进冲突对抗的陷阱,将各国绑上大国竞争的战车,将好端端一个世界推向动荡与分裂。对于这种为一己私利,绑架世界各国人民,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所有国家都应坚决反对。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美国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个别政客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持久。中美关系的困难是暂时的,和平与合作必将成为时代和人民的选择。
问:外界称中国当前开展的是“战狼”式外交,您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吗?
答:首先,中国的代表动物是大熊猫,我们爱好和平。其次,无论是战狼还是熊猫,外交官的职责首先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对我来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