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专家:干线物流有望率先成为无人驾驶的“爆点”应用场景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的《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报告提到,中国汽车科技的一大最新趋势是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无人驾驶商用化初见成效。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正从商用车封闭场景转向开放场景,并逐步向乘用车过渡;以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为标志的商业化应用也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重构和升级,传统汽车制造商将逐渐向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商转型,零部件供应商将加快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新兴企业如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将不断涌现并快速成长。
“无人驾驶应用场景中,我们观察到货运物流行业尤其是干线物流行业相关企业格外活跃。无人驾驶卡车在长途运输中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效率,并减少因疲劳驾驶等问题产生的事故。干线物流有望成为无人驾驶的‘爆点’应用场景。”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投资建设及基础设施,支持开展示范项目,通过财政补贴和投资,引导企业在相关领域进行研发和应用。
徐侃瓴认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仍需克服多方面的瓶颈。在技术上,自动驾驶技术能否完全应对边界情况仍有待观察,车路云协同可能是解决办法之一。政策法规方面,相关法律框架和实施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全面运行干线物流也意味着现有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升级迭代。因此,综合解决技术、法律和基础设施问题,将是干线物流无人驾驶商用化成功的关键。
中国车企加速扬帆出海,正成为业内的共识。报告提到,60%的制造企业计划在海外设立销售中心,以增强销售与服务能力。与当地领先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出海制造企业的关键竞争优势。随着中国车企出海产业链的持续深入,车企将进一步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实现本土化生产。除了采取绿地投资等在海外建厂的方式外,中国车企也积极寻求境外合资与并购等多元化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战略目标。
在大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汽车企业出海不仅是企业扩张市场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徐侃瓴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出海时需要制定灵活有效的战略。首先,企业应谨慎选择目标市场,全面分析市场吸引力和进入可能性,了解目标市场的法规政策和消费者偏好,以便制定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其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尤为重要,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也是合理的选择之一。此外,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也不可忽视。企业应持续投资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和品质。
“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肩负重要的使命。报告提到,减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当前通过电动化实现使用端减碳之外,生产端供应链端的减碳正被提上议事日程。针对上游供应链,动力电池厂商正面临着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回收和报废处置等方面的新挑战和机遇。在欧洲和美国,法规对电池的生产和回收过程提出了更高标准——这要求中国厂商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还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实现透明化和可持续性,确保原材料的采购、电池的生产、使用后的回收和最终的环保处置均符合目标市场的规定。
徐侃瓴认为,在全球碳中和的愿景下,汽车行业的碳足迹追踪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球尚未形成通用的标准,各国的法规和执行力度差异较大。构建有效的碳足迹追踪体系,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标,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使用和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其次,企业应建立透明的数据收集和报告机制,利用如区块链在内的数字化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建立行业合作机制,分享最佳实践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