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赢了”罢工,好莱坞会好吗?

本报特约记者 董 铭

经历长达5个月的大罢工后,好莱坞编剧终于要准备重返工作岗位了。美国《综艺》9日称,继上个月与代表资方的影视制片人联盟达成和解后,美国编剧工会全体成员投票批准与片方的新协议,然而大罢工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好莱坞面临的人工智能威胁、原创剧本匮乏等困境仍然需要解决,虽然此次艰难度过停摆危机,但谁也不敢说好莱坞前景就此好转。

史泰龙

新合同被视为一场胜利

今年5月2日发起的编剧罢工迄今已超过5个月,美国编剧工会与片方的谈判9月下旬才出现转机,谈判双方达成初步协议。最近一周,美国编剧工会的8525名成员参与投票,99%赞成协议,仅90人反对,新合同得到批准,作为好莱坞历史上最长的劳资纠纷之一的本次罢工宣告结束。

新合同从今年9月25日开始生效,持续到2026年5月1日,内容涉及编剧最关注的增益补偿、影视编剧工作室的最低岗位配额、编剧的改善报酬条款以及如何防范人工智能在编剧过程中的滥用等。此外,新合同还规定了新的剧情编剧最低工资,比以往上涨9.5%,其他类型最低工资也分别提高了3.5%至5%。

新合同的签署在业内被视为一场胜利,薪酬等各方面的改进受到工会成员广泛称赞。工会负责人梅莱迪斯·斯蒂姆在声明中感谢各方为维护编剧权益做出的努力,代表好莱坞片方的影视制作人联盟也对新合同表示祝贺。《名利场》认为,编剧工会即便没有百分百获胜,但最后拿到的权益也几乎是片方最初报价的3倍。不过好莱坞全面复工还需时日,因为演员-广播艺人工会仍在罢工,全行业共16万演员自7月14日开始罢工,虽然他们与资方的谈判已于上周重启,但在最低酬劳、流媒体收入分成等多个领域仍存在分歧。

6日,派拉蒙工作室门口的好莱坞演员罢工仍在持续。(IC photo)

编剧战胜了AI?

随着编剧新合同批准执行,好莱坞编剧可以立即返岗工作,像《周六夜现场》等脱口秀节目最快能在一周内重新开播,但由于演员罢工尚无转机,许多电影和电视节目仍处于停滞和观望状态。“人类与AI(人工智能)的战斗,人类获胜了(至少是现在)”,美联社分析称,这场罢工中最令人关注的议题是人工智能的使用,“在首次关于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的重大劳资纠纷中,好莱坞编剧最终为人工智能架上围栏”。

报道称,近五个月的罢工中,没有什么问题比人工智能在剧本写作中的应用更能引起共鸣。新合同建立了人工智能的使用规范,允许编剧在不损害其信用或报酬的情况下使用人工智能。不过,编剧仍未获得有关人工智能的另一项保证:即片方不会使用编剧素材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后续可能还需要通过仲裁或法院判决解决。

此次大罢工触及人工智能写作,新合同中对于如何判断剧本是否部分或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其创作的内容能否被视为原始材料,人类编剧的作品能否被用来训练人工智能等拥有非常具体且有现实意义的细则。“我希望它能成为其他内容创作行业的典范,”巴布森学院信息技术教授、《全方位人工智能》一书的作者汤姆·达文波特称,“这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最佳方式。”

事实上,此次罢工的双方都承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无法禁止人工智能的使用,它在影视制作的许多方面——包括编剧层面,确实是有价值的工具,关键在于规定片方和编剧本人如何避免造成人工智能滥用。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太快,编剧们刚开始罢工时,ChatGPT才发布几个月,而现在它不仅可以完成复杂的对话,编写具有逻辑性的故事,更有读图和分析的能力,新合同到期之前人工智能或许还有新突破,这也给好莱坞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留下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北伊利诺伊大学媒体研究教授大卫·古恩科尔认为:“这是创意产业对生成性人工智能进行谈判和研究的第一步,不只是编剧,其他视觉艺术和演员也将被涉及”。接下来的演员罢工谈判中,人工智能同样是关键议题,例如如何避免片方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演员肖像,保证群众演员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演员仍然担心“人工智能会剥夺我们的劳动权利”。

《芭比》海报

好莱坞前景靠谁打造?

好莱坞逐步重启后,除了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未被完全消除,其他危机也正在暴露。《洛杉矶时报》认为,好莱坞最大的问题是形势飞速发展,但高层管理者的意识没跟上,“那些片方大佬还躺在20年前的功劳簿上,虽然迪士尼、华纳等几大片方高层之间互有往来,但决策层缺乏新生代加入,进而管理流媒体、超英题材等热门项目。如今年轻精英更倾向于加入科技公司,而好莱坞仍旧是那些喜好经典IP的老古板所把持”。

英国《卫报》称,尽管《芭比》和《奥本海默》在暑期档获得超预期的票房佳绩,挽救今年夏天的影院,但其他的《闪电侠》《夺宝奇兵5》《龙与地下城》等片都遭遇滑铁卢,这说明好莱坞还没准备好如何在转型中生存。别看流媒体炮制大量内容来轰炸观众,但真正优秀的原创剧本和故事仍然短缺。

报道称,在社交媒体时代,好莱坞老一代明星正在老去,哈里森·福特、史泰龙、汤姆·克鲁斯无论多么拼命,他们的票房号召力也是有限的,而玛格特·罗比、蒂莫西·查拉梅等新生代明星对观众来说,他们没有前辈身上的那种光环。而以流媒体为代表的新影视作品成功与否,不再取决于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更多是要考虑订阅流量和营销策略。漫威和DC的超英片看上去火爆,但那只是IP带来的热度,演员自身带来的流量有限,“如果好莱坞还想启用曾经的明星制,打造新一代天王巨星,那就应该走出营销舒适区,承担更多原创性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