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吃紧医护人力荒! 应用科技工具与资源整合优化在宅急症照护模式!

▲奇美医院19日在台南盛大举办「2024年在宅急症照护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三国和台湾的专家分享各国在推动「在宅急症照护」宝贵经验和前瞻性见解。(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奇美医院19日在台南盛大举办「2024年在宅急症照护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三国和台湾的专家与来自全台的医疗团队分享各国在推动「在宅急症照护(Hospital at Home)」的宝贵经验和前瞻性见解,吸引近三百位国内医疗、护理、长照及有兴趣之专业人士参与。

与会专家们集思广益,针对在宅急症照护的推动策略、照护模式、品质监测、支付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奇美医院院长林宏荣说明,在宅急症照护试办计划」将于2024年7月开始实施,由医疗照护团队到家里或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让因为肺炎、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而需要抗生素治疗的长辈可以留在自家或机构里接受治疗,将可减少就医社会成本、避免个案生活照顾中断。

林宏荣院长指出,随着人口高龄化,居家医疗需求与日俱增,加上新冠疫情改变民众就医习惯,不一定要来医院住院,在家里也可以接受如同医院的治疗,「在宅急症照护」俨然成为未来医疗的关键趋势。期盼透过此次研讨会的交流,汲取国际经验,为台湾在宅急症照护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让更多民众受惠。

美国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亦是麻省总医院急诊医师Jared Conley提到,医疗人员应适当利用数位科技,如远端病人监测系统和无线行动应用装置,为确保在宅急症照护模式成功的关键,这些技术使得医疗团队能够追踪病人的健康状态,即时提供医疗照护措施。

新加坡盛港综合医院资深急诊顾问Jean Lee医师则分享,该院自2022年4月起试办在宅急症照护,透过医师和护理师到宅提供医院等级的服务。该模式目标在于减轻急性医院负担、实现永续的医疗服务,并于2024年4月起成为常规照护模式。

日本小豆畑医院院长Takeo Azuhata的演讲中提及,日本是目前全球高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8%。伴随高龄化,日本每年高龄者急诊就医量大幅增加,从1995年到2022年成长4倍,占整体急诊量的62%。面对这样的挑战,日本政府在多年前就致力于发展在宅医疗,在宅医疗利用率在15年内成长5倍,在宅急症照护将是日本因应高龄化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台湾在宅医疗学会余尚儒理事长指出,健保署今年7月将启动「在宅急症照护试办计划」,针对居家个案、机构住民及部分急诊病人,提供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软组织感染的在宅急症照护服务。此一创新模式结合了医师访视、护理访视、远距诊疗及远距监测等服务,可望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急诊就医及住院,同时大幅节省病人自付费用,对弱势族群助益更大。

台湾也已有不少医疗院所进行相关的先导计划,初步成果相当令人鼓舞。未来透过制度化的推动,在宅急症照护有机会成为常规模式。余理事长提醒,推动过程仍有赖医疗、长照、资通讯产业的协力,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整合性照护。

奇美医院整合医疗中心主任黄建程进一步说明,台湾每年约有150多万的老年人口到急诊就医,其中需要安排住院的老年病人约有1百多万人,而在各大医学中心,大约有20%的病人会花超过2天的时间在急诊等待病床,然而急诊的环境不但拥挤和吵杂,也缺乏隐私,在身体、心灵还有经济,都是很沉重的负担,于是便有很多病人和家属,希望可以返家治疗,但是有很多的老人,一旦回家,因为行动不便,要再度就医相当困难,病况也容易恶化,让老人和家属们相当挣扎,医护人员也十分不安。

在宅急症照护是近年来全球医疗照护的重要趋势之一,透过整合医疗资源、运用科技工具,让病人在家中也能获得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但能提升医疗品质,也能减轻医院负担,让病人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康复。本研讨会汇聚美、日、新三国同侪经验,为台湾发展在宅急症照护提供先驱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