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年和明年,社会上可能发生6大转变,早了解

你是否感觉到,最近这段时间社会上的变化越来越快?经济、就业、消费、房地产......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充满变数的时代。

不出意外,下半年和明年,在社会上可能会发生6大转变,早了解、早准备,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种种变化。一起来看看,这6大转变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生育率持续走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生育这个话题。曾几何时,生儿育女被视为天经地义,是每个家庭的必经之路。

但如今,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人对生孩子却抱着谨慎甚至抗拒的态度。

"谁还敢生孩子啊,养不起!"这似乎成了街头巷尾的共识。据统计,我国人口出生率从2016年的12.95‰降至2022年的6.77‰,已跌破警戒线。

不少年轻人直言,高昂的教育、医疗等养育成本,让生孩子成了一项奢侈的投资,非富即贵者不敢问津。

除了经济负担,职场压力也让许多人对生育望而却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一旦因生育而离职,再就业的机会微乎其微。

即便侥幸保住饭碗,也难免被贴上"怀孕就是得了病"、"生完孩子工作效率低"的标签,晋升无望,前途渺茫。面对如此窘境,许多职场女性只能忍痛割爱,将生育计划一拖再拖。

事实上,即便孩子顺利降生,养育之路依然荆棘丛生。婴幼儿时期,孩子哇哇啼哭,需要24小时悉心照料,父母难得安眠。

进入青春期,孩子叛逆、早恋等问题接踵而至,令人头疼不已。正所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当了父母,就难有轻松自在的时候。

面对诸多养育之苦,不少人不禁感慨"不生孩子,逍遥自在"。没有孩子,就可以逃离996、躺平摆烂,过自己向往的生活;没有孩子,就能拥有更多个人时间,追求事业梦想;没有孩子,经济压力骤减,可以环游世界、及时行乐......

就业形势趋紧,但机遇依然很多

今年以来,就业形势可谓风吹浪打稳如山。一方面,经济下行的拦路虎,让就业之路显得坎坷崎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难上加难,一些行业更是裁员风暴频频来袭。

虽然眼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就业前景依然光明。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经济企稳回升指日可待,届时就业需求必将水涨船高。

而新经济、新业态方兴未艾,正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现代服务业生机勃勃,为就业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在这些领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机会可谓车载斗量,只要肯干,人人都有出头之日。

以数字经济为例,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就业人数达到6520万人,同比增长11.3%。互联网平台经济更是催生了大量新职业,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直播带货等,为8400万人实现就业。

这些新就业形态虽然还面临诸多制度困境,但不可否认,它们为就业市场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现代服务业同样大有可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拉动就业的主力军。

比如美国现代服务业就提供了全部就业机会的84%和工作收入的88%。我国现代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未来,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广大求职者要想抓住机遇,就得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电蓄能,掌握新知识。

同时,找工作也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一些年轻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动辄啃老。殊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消费结构升级,品质生活可期

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随着我国居民钱袋子的日渐鼓起,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买买买似乎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信条,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质生活,注重身心健康,理性消费渐成主流。

如今衣食住行不再满足于能穿暖肚子的衣服、吃饱肚子的食物,而是更加注重服装面料的舒适度、食材的营养价值。

除了对商品和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比如,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追剧打卡,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旅游消费从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变,研学游、乡村游、红色游等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备受欢迎,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和提升。

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企业紧跟消费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比如,盒马鲜生通过超市+餐饮的新零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新鲜的食材和就餐体验。

keep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动健身服务,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些企业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积极响应。

当然,目前一些行业和企业对消费者需求把握不够,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还需加强。

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连筵席都不想摆了。结婚率连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仅为683万对,不仅同比下降了8.1%,更创下了自198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这届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将就,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将就而婚。在一项“哪些原因让你不想结婚?”的网络投票中,高居榜首的竟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单身生活。

看来,婚姻在他们眼中,已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更像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配菜。

当然也有不少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昂的婚育成本,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据统计,中国的孩子抚养成本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

面对残酷的教育内卷,许多人不禁打起了退堂鼓。正所谓要孩子,还是要未来,两者之间似乎只能二选一。

除了个人选择,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功不可没。随着老龄化加剧,适婚人口比重下降,结婚率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性别比例失衡,许多男性有心无力,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房地产持续低迷

个人选择里面,房子也是头等大事。然而,眼下的房地产市场却让人唏嘘不已。曾经不可一世的房企,如今却深陷泥潭,资金链频频告急。

销售遇冷,库存高企,新房、二手房价格齐齐下跌。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开发商信心不足,银行放贷趋于谨慎,仿佛一个三角困局。

有人说,房地产已经从过去的压舱石变成了绊脚石。它关乎千家万户的钱袋子,也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神经。一旦这个支柱产业失速,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可小觑。

钢铁、家电、家具等相关产业需求下降,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就业岗位流失......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的低迷已不是一时之寒,而是一场大考。

危中有机,唯变可取。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

养老金发放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金的发放压力也与日俱增。尽管政府多次上调养老金水平,但仍难以完全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

据预测,未来5-10年间,我国每年将有约2000万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发放对象将快速扩大。而与之相对的是,每年新增的参保职工数量远低于退休人员增加的数量,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抚养比不断攀升。

有测算显示,按照目前的制度框架,2023-2035年期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将累计达到8-10万亿元。这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无疑是巨大挑战。

为应对日益加大的养老金发放压力,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全国统筹、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正如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所指出,未来养老金改革的重点应是优化制度框架,推进全国统筹和降低社会抚养比。

同时,还要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充裕的退休收入。

结语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变局之中,唯有奋进。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既要保持清醒认知,还得坚定发展信心。

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