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台湾疫后复苏与外贸突破

(图/达志影像)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2021年上半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总额为1147.45亿美元,较去年成长35.1%;对陆贸易顺差达78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逾200亿美元。在美中战略竞争与后疫情时期的大环境变动下,台湾如何基于两岸经贸的现实及两岸政治关系的变化,布局下阶段国家发展战略,值得深思。

中国大陆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对陆出口占全部对外出口的比重,从1992年的19.03%,快速成长至2000年的24.18%,2007年以后更占到约40%,2020年则达到43.8%。相对之下,美国直到2014年才成为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虽因美中贸易竞争而产生一波质与量的升级,但2020年台对美出口总额509亿美元,约占台湾出口总额的14.7%,对美贸易顺差也仅179亿美元。换言之,台湾对于美国等市场的开发还有努力空间,两岸经贸依然呈现结构性的紧密关系。

由于两岸政治关系纷扰,社会上对于两岸经贸关系一直有依赖或脱钩的争论,但笔者认为这不只是零和一的问题。2021年上半年台湾对陆出口前三大货品为积体电路、记忆体、液晶装置,占比近78%。由此观之,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是由电子产业所支撑,主因则是因为大陆台商供应链依然活跃,且中国大陆市场高度依赖台湾供应陆方无法自行生产的关键零组件。因此只要中国大陆出口旺盛,自然会带动台湾电子、电机货品对陆出口的成长,而这也是2020年迄今,台湾经济能在新冠疫情中成长3.1%的重要因素。

但我们也要注意,除了电子、电机相关货品以外,台湾其他货品对大陆出口是呈现低度成长甚至衰退的趋势。这是因为中国大陆一直有计划地完善自主供应链,今年刚通过的《十四五规画纲要》便强调要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第二步,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49年建国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换言之,未来中国大陆本土供应链只会越来越健全,对台湾的进口依赖也可能逐渐降低。

因此台湾与台商面对中国自主供应链崛起及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不能仅限于对陆维持战略依赖或脱钩的讨论,更必须纳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内民生经济等层次的思考。

从国内民生经济角度观之,《经济学人》以「正常指数」观察全球五十大经济体与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距离有多远,5月进入3级警戒的台湾落入后段班,截至6月底的排名则落居倒数第2,仅惨胜马来西亚。展望台湾疫后复苏与振兴,在国内投资和消费力尚未恢复以前,台湾更不能忽略对陆出口所能拉擡的经济效应,因此维系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正常交往至关重要。

从产业与国际政治角度观之,过去30多年台商西进确实激起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危机意识,而美中战略竞争则是台湾的历史机遇,台湾如何加速开发印太和欧美市场,改善本土投资、经营与劳动环境,吸引鲑鱼返乡和大船入港,更是台湾产业转骨转型之必要。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