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也能過好生活!遵守「成長的極限」反而走更遠

编按:在「拚经济」当道的社会里,成长经常被视为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企业想要营收每年增加、政府盼望GDP不断成长……

然而,经济或生产力真的有办法无止境的成长吗?一群专家早在30多年前,便给出了否定答案。1972 年,由全球百位政经领域菁英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发表《成长的极限》研究报告。「拚经济」有赚有赔,若不想赔上整颗地球,人类势必要做出改变。

一般人支持追求成长的政策,因为他们认为成长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福利,政府则把追求成长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图/freepik

谁说「成长=成功」?

一般人支持追求成长的政策,因为他们认为成长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福利,政府则把追求成长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在富国中,人们认为追求成长乃为确保就业机会、社会向上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于穷国中,追求成长似乎是脱离贫穷的唯一方法。许多人认为,必须靠成长提供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的资源。政府和企业主莫不卯足全力提高生产力及追求更大幅度的成长。

基于这些理由,成长被视为该庆祝的事。我们只要想想以下的同义词,如发展、进步、进展、成就、改善、繁荣、成功等,当会有所领会。

以上所谈的是成长的心理和制度上的原因。此外,成长还牵涉到从事系统研究的人所称的结构性原因,也就是人口/经济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因。

成长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也制造不少问题!

成长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制造了不少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极限的存在。地球本身是有其限度的。

有形物质,含人口、人类所拥有的汽车、房屋和工厂等,是不可能无限度成长的。但成长的极限并不等于人口、汽车、房屋、或工厂数量的极限(起码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成长的极限乃是生产率(throughput)的极限──也就是维持人类、汽车、房屋和工厂正常运作所需能源和原料持续不断生产的限度;也是人类在不超过地球生产或吸收能力的情形下,获取资源(谷物、草料、森林、鱼类)和排放废物(温室效应气体、有毒物质)的速率限率。

人口和经济依赖地球上的空气、水、粮食、原料和化石燃料,这些资源会将废物及污染物还给地球。资源流动的源头包含矿床、地下水层及土壤中的养分;终点则含大气层、地表水域及废物掩埋地。自然界的成长极限,就是地球的源头提供物质和能源的能力,以及地球的终点吸收污染和废弃物的能力之限度。

我们用不着现今的高生产率,即可让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准。 图/freepik

不用那么努力 我们仍能享有良好生活水准!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源头和终点的现况,透过援引资料提出两个观点,其中一个观点道出好消息,另一个观点则带来坏消息。

自然界的成长极限,就是地球源头提供物质和能源的能力,以及地球终点吸收污染和废弃物的能力。 图/脸谱出版提供

坏消息是,很多重要资源来源已快耗尽或品质愈来愈差,而且废物吸收系统的负荷已满,甚或有「满溢」的现象。人类经济活动的生产量,以现今的生产率而言,是无法持续太久的。许多源头和终点都已饱受压力,已经开始透过成本增加、人口负担加重和死亡率上升等现象来抑制成长。

好消息是,我们用不着现今的高生产率,即可让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准。降低人口数量、改变消费模式,或采用更多能有效利用资源的技术,都能缩小生态足迹。这些都是我们做得到的。人类的知识足以一方面维持其所需的适量货品和服务,一方面大幅减轻地球的负荷。理论上,有许多方法可将人类生态足迹(注 1)缩小至其极限范围内。

注 1:「生态足迹」用于表达「人类对地球的要求」与「地球提供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发表的《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自 1980 年代末期以来,人类每年使用的资源都超过地球所能再生的资源;换句话说,地球社会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地球所能提供的限度。

本文摘自:《成长的极限》 图/脸谱出版提供

但理论不会自动变成实务。我们并未做出能够缩小生态足迹的改变和选择,起码,我们的行动不够快,无法减轻源头和终点日益沉重的负荷。我们未做出必要的改变和选择,是因为没有直接的压力要我们这么做,更因为落实这些改变和选择需要很长的时间。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