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美猪 坚持饮食理念
(图/达志影像)
食安议题一直深受台湾人重视,社会经过多次食安的冲击,也让民众不仅关切吃得安全,更进展到希望吃得安心,从生命科学扩大到社会科学的层面。
以近来政府开放莱猪事件为例,自从莱克多巴胺开始运用在经济动物饲养上至今短短20年之间,其肉品是否能安全食用的问题就有许多争辩,其安全性也众说纷纭。主张科学派的如美国,认为只要在现在的技术下看不到问题,就算是安全;反之,以不确定推论为主的欧洲,认为除非是绝对安全,就不应该冒然认定是安全的。这也可以从双方在国际食品法典(CODEX)争论多年而未能达到共识看得出来。
以荷尔蒙制剂来增进动物的生长,在早期是个常见的思维,直到陆续发生一些健康上的问题导致在1960年时,义大利、德国等国家开始禁用,1977年欧盟全面禁用。合成卵泡激素DES在1938年合成后,被广泛使用在妇女身上作为荷尔蒙的调节,直到1971年发现会造成畸胎及可能致癌才被禁用;而期间,DES也曾经被养猪业用来增进猪肉的生产量,直到被发现有健康疑虑后才禁用,这些例子让我们对于荷尔蒙的使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不得不特别谨慎。
科学的证据充实与否,虽然在食安管理是个重要议题,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一个政府要带给人民什么样的饮食环境。欧洲对于食安的看法与理念早就跳出单纯的生命科学议题,而以更高层次的思考及态度来面待食安问题。例如,欧洲对酱油中所含的单氯丙二醇订出非常低的限量,要求用非传统方式酿造酱油的商人要严谨控制生产过程;不鼓励基改食品的进口,并严格要求只要含0.9%的基改食品就要标示;反对以非自然的方式饲养动物,全面禁止以含荷尔蒙制剂的饲料饲养的家畜类产品。
从上述措施可以看出欧洲的消费者不仅崇尚自然的饮食,也对商人为了牟利采取非传统方式生产食品不以为然,更何况这些利益不一定回馈给消费者,却可能带来消费者生活上的不安。
对于理念的坚持,在生产大国透过政治力,以所谓国际标准占有WTO谈判的优势之下,类似欧盟这样的国家当然要付出代价,然而因有全民共识来承担,仍得以坚持既有的饮食理念。
台湾因为特殊的国际地位,在面临许多经贸谈判的压力时必须有所让步,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面临类似美牛美猪的议题时,台湾的消费者是否应该开始想想,我们想要在台湾塑造出什么样的饮食文化?我们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坚持?
(作者为国立阳明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