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ETF蓬勃发展 但还有精进空间

针对全球股债市场广泛投资的ETF仍不多见。图/摘自freepik

近一年来,台湾ETF蓬勃发展,光看规模,从去年1月底的2兆4,728亿元到今年1月底的4兆179亿元,增幅高达62.48%,也促使金管会精进强化监理措施。

搭上ETF热潮,业者积极寻找利基点,不断推陈出新,高喊「高息」、「月配」、「价值」、「成长」、「动能」,甚至可搭配成「双周配」。然而,在投资人汲汲寻找机会的同时,ETF市场仍有诸多可强化的空间。

■全球性资产配置产品仍嫌不足

首先,对投资人想要效法简单二档、三档ETF就可达成全球广泛市场、广泛投资的资产配置方式,目前台湾可选择商品仍嫌不足,针对全球股债市场广泛投资的ETF仍不多见。

当然这跟法规、操作技术、台湾民众投资习惯都有关,且ETF大多数仅止于国内投资人及部分国内外法人投资,大多数海外投资人无法投资,因此无法跟投资范围更广、投资档数更多的境外基金、海外ETF相比,但台湾ETF市场,的确还有可强化资产配置需求的可能性,以免将商机拱手让人。

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台湾的ETF费用率偏高,应以美国为师,许多美国ETF会因为竞争或规模变大而调降费用率,让投资人分享「规模经济」的成果。

国内台股ETF的费用率虽较共同基金低了许多,但只听闻投资人热情参与,单档ETF规模续创新高,但极少听闻投信主动调降ETF经理费。

归根究底,就是投信要对「股东」负责,获利要年年高,因此没有主动让利的可能性,但或许还是可考虑推出为时半年、一年限时调降经理费,让投资人体会到规模经济优点。

■行销手法眼花瞭乱

吹捧优点却忽略风险

而现在ETF市场百花齐放,其实是充满了行销乱象,看到新的ETF,回溯绩效都超好,但实际操作时有落差。另外,从网路上名人、民众的投资经验分享、多强调配息率可拉高到多少,都让投资人只「看到ETF优点」,赶紧疯狂投入,却往往忽略风险所在。

相较于主管机关对于保险业的「保险业广告招揽自律规范」,明确要求保险业务员在网路上的应遵循事项,但对于ETF的管理似乎少了那么一点,更因现在是网路时代,如何避免投资人被误导买错ETF,甚至乱买到完全不适合的商品,是主管机关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此外,随着ETF的发展,各投信公司积极协助客户将原先的纸本通知书,如「收益分配通知书」电子化、无纸化,善尽企业社会责任,但仍有部分投信公司仅有纸本「收益分配通知书」或是多了需邮寄实体文件的申请流程,无法线上完成申请,这都跟节能减碳、做环保的潮流背道而驰,实有改善空间。

当然,ETF蓬勃发展,让投资人多了不同选择,甚至让过去不投资的民众或小资族开始分享企业经营成果,出发点绝对是好事。但从业者、主管机关到投资人还要多多认识、多多精进,希望让ETF市场变成人人心满意足的「桃花源」,不要到头来,ETF市场反而变成了投资人的「乱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