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大招聚焦防风险,城投债将受益、股市或延续震荡
备受投资者瞩目的财政部发布会,被各大国内外机构普遍解读为:大规模财政支持立场确立,但未达到“强刺激”的程度,防风险仍是核心。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官员介绍未来一段时期的增量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明确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调整和优化专项债用途,包括可以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房等;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缺乏惊喜但未令市场失望
“市场可能认为此次发布会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但也不会让他们感到失望。”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没有太多惊喜的原因在于,发布会在额外预算和债券配额上几乎没有宣布具体内容,因这些措施需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会议批准。机构预计10月底将公布1万亿~2万亿的补充预算,用于支持消费和地方财政。
与市场预期一致的部分是,财政部确实允许地方政府动用4000亿元的未使用债券配额,这些配额是从前几年结转的,不需要全国人大额外批准,这些配额被用以弥补部分财政收入缺口。同时,财政部也提到了允许更多发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可能性,以帮助地方政府置换大量隐性债务,以及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
“更重要的是,财政部承认财政收入低于预期,承诺今年将达到财政目标,并坚决表示将推出更多逆周期财政措施。它还强调中央政府仍有很大的举债空间,并可以提高赤字占GDP的比例。”陆挺称。
另据报道,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10月10日至12日期间访问山西和陕西省时,强调了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当前宏观经济的“风向标”。他再次承诺努力确保交房,并大幅扩大“白名单”项目的覆盖范围。
标普信评表示,政策能否促使房地产行业止跌企稳的关键在于这些增量财政资金的投放方式、规模和投放对象。
事实上,类似政策此前就已推出,但落地效果不甚理想。上述机构认为,究其原因,一是整体规模不大,前一阶段3000亿~5000亿元的收储规模相比整体的库存规模杯水车薪;二是收购库存商品房的条件标准苛刻,以不少地市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基本都要求整体项目或者整栋出售,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要求项目需具备良好的配套、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收购的价格也较低,造成开发商无法参与其中。
因此,如果此次的相关财政政策能本着托底市场的原则,以便于市场主体参与的条件投放资金,惠及更大范围的市场化房地产开发主体,将会更有效地促进“止跌企稳”目标的实现。
债市无忧、城投利好
化债无疑是此次发布会的最大看点,此前几次化债带动了债市行情。
某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债券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隐债置换的思路似乎回到了2015~2018年——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向社会做详细说明。
“隐债规模已经比2018年降低50%,剩下50%估计不会一次性全部消化,还会是持续性的,但总体规模估计破万亿元。”上述人士表示。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到,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标普信评工商企业评级部董事王雷对记者表示,预计城投债务风险或将进一步收敛,对于尾部地区城投和非标债务也提供了政策利好。自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各地出台措施有序推进债务化解,化债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城投债利差整体呈现下行状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2018年底减少了一半。
“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将促进地方债务结构的调整,城投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债务置换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尾部地区城投企业或将受益相对明显,债务到期压力或能够进一步得到缓释。”王雷称,机构认为地方债和银行信贷置换等措施也可能将惠及非标债务。
就整体债市而言,上述理财子人士认为,国内仍处于降息周期中,且地产新房销售数据仍偏弱,债市的实质风险可控。随着理财和基金的负债逐步稳定,以及银行逐步下调存款利率,预计流动性将转松,短端利率回落确定性较高。投资策略则是精选有性价比的信用债特别是城投个券,有调整时可加快配置节奏。
“疯牛”刹车后料延续震荡
对于股市而言,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投研人士认为,在本次发布会之后,预期情绪面推动的调整或告一段落,但考虑到短期跌幅较大,市场情绪难以快速恢复,预计延续震荡盘整的态势。机构继续看好可攻可守的红利资产,房地产ETF再度被视为短期交易品种,而中长期走势仍会回归基本面,需关注未来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刺激效果。
受到9月末强劲的稳市场信号刺激,截至国庆节结束,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自9月低点分别反弹了36%和27%,令国际市场震惊。然而,假期过后,市场情绪突变,10月8日A股以涨停开盘,而后“疯牛”陷入震荡,上证综指从3674点回撤至10月11日收盘的3203.5点。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最新在客户会上提及,在本轮回调之前,MSCI中国指数估值快速从9倍修复到了“疫情重启交易”时的12倍,已完全修复到过去5年的均值,甚至略有超出。但盈利并未改善,因此若要进一步反弹,则必须依赖于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尤其是经济基本面和物价形势的改善、房地产市场量价企稳,并传导至企业盈利回升。
瑞银最新表示,从半年的中期维度来看,市场持续上行需要企业盈利的支撑。全部A股盈利在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滑了3%。7月和8月的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1%和-17.8%,显示下半年企业盈利仍在底部整固。9月下旬以来的政策宽松落地与传导至实体经济和企业盈利需要一定的时间。若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盈利乘势而上,A股市场的上行空间或将进一步被打开。